二月修太庙复安神主。 显宗末年六月癸巳德宗命有司改定太庙三陵祝文式。 第一室太祖及王后皇甫氏称'孝曾孙嗣王臣某。' 第二室惠宗及王后林氏。 第三室定宗及王后朴氏。 第四室光宗及王后皇甫氏。 第五室戴宗及王太后柳氏 称'孝孙嗣王臣某。' 第六室景宗及王后金氏。 第七室成宗及王后刘氏。 第八室穆宗及王后刘氏 称'嗣王臣某。' 王考显宗及王后金氏称'孝子嗣王臣某。' 昌陵世祖及王后韩氏称'孝曾孙王臣某。' 干陵安宗元陵王太后皇甫氏称'孝孙王臣某。'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4
靖宗二年十二月 德宗于太庙王尝问昭穆之义辅臣徐讷黄周亮等言: "显宗之 也以兄弟同昭穆之文惠定光戴同班为昭景成为穆穆宗为昭。 而显宗 于穆庙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今 德宗数过五庙请迁惠定光三宗藏于太祖庙西壁。 戴追王之主迁祭于其陵可也。" 刘征弼言: "太祖在曾祖行亲未尽故惠定光三宗不必迁。 唯迁戴宗于陵而 德宗于次室可矣。" 周亮等言: "征弼论亲未尽之义亦以一时四庙难于迁毁其言如是。 臣闻前典云: '亲过高祖则毁其庙。' 由是观之自 祖曾高而上论亲尽未尽非以旁亲论惠定光在从祖行不可比于亲祖。 昔晋锺雅奏言: 景皇帝不以伯祖而祭于庙宜除伯祖之文。 朝廷从之则从祖不入于庙明矣。 惠定光戴俱宜迁毁。" 其后王谓一时而迁四神主意所未安欲更从征弼所奏周亮复言: "太祖为一庙惠定光戴为昭一庙景成为穆一庙穆宗为昭显宗为穆五庙之数于是乎备。 若以派系次第论之显宗于穆宗为叔若先卽位可与景成同一行。 然继穆宗位故显宗 于穆宗下第二穆位。 今 德宗则惠定光戴四神主可以迁毁征弼唯论四庙迁毁之难不论昭穆之数宗庙之礼国之大事胡可臆断 若以德宗为昭则三昭二穆与太祖为六庙非古制也。 若论派系次第以显宗为第一穆次于景成而降穆宗于其下则公羊所谓僖闵逆祀也。" 徐讷曰: "周亮之奏合于古制。 然鲁以诸侯昭穆之外有文世室武世室。 惠定光三宗亦不可迁毁。" 从之。 八年三月戊申尙书礼部奏: "今四月当行 而二十一日将行王后册封礼。 其 请行摄事。" 内史门下奏: " 固有定期封册自可从宜请先行 礼。" 从之。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5
文宗十年正月己巳礼官上言: "太庙祭器年久破缺不堪陈用。 曲礼曰: '祭服弊则焚之祭器弊则埋之。' 其 玄衣赤 命御史台焚埋之。" 从之。 十月辛亥王太子见于太庙三师以下导从庶子二人为左右赞者率更令请拜注簿告办。 初诣庙时引乐悬而不作谒毕乐作还宫。 戊午有司言: "今月当 于宗庙。 礼 之月则停时享。 乞依礼制停冬享。" 从之。 十二年六月尙书礼部奏: "顺安宪三陵圣祖之兄弟也称孙以祭似未合义。 按唐书宣宗飨穆宗室文称皇兄大常博士闵庆之奏曰: '夫礼有尊卑而不 亲亲祝文称谓未当请改为嗣皇帝。' 从之。 穆宗宣宗同父异母也宣宗之祀穆宗称皇兄未合于礼故改称: '嗣皇帝臣某明告于某宗。' 今顺安宪三庙祝文宜称: '嗣王臣某明告于某宗。'" 从之。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6
仁宗二年七月亲 于太庙太祖东向德靖文睿为昭显顺宣肃为穆议者曰: " 非秋祭也。 又惠宗有功德不宜毁而毁之皆非礼。"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7
毅宗时 太祖东向惠文睿 南向为昭显顺宣肃仁 北向为穆。 四时腊享朔望寒食 室内南向。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8
熙宗二年二月 神宗于太庙本朝庙制九室而有新 之主则奉迁主安于本陵。 崔忠献与宰枢议据古典有功者不迁亲尽者毁之以为顺宗亲尽无嗣当出以神宗 于第九室太祖在西东向惠显同为第一昭宣肃同为第二昭仁宗为第三昭文宗为第一穆睿宗为第二穆神宗为第三穆。 四年十月诏曰: "往年圣考 庙之日改定昭穆位序有所乖戾令宰枢侍臣禁官国学致仕文儒等据典籍与本朝礼制 酌各上封事。" 众论纷 竟不改焉识者曰: "汉书云: '父昭子穆孙复为昭。' 公羊传曰: '父为昭子为穆孙从王父。' 则昭穆之序一定不易者明矣。 岂可随时而变易乎 今迁第一穆显宗于第一昭与惠宗同一位迁第二昭文宗于第一穆迁第二穆宣肃二室于第二昭迁第三昭睿宗于第二穆迁第三穆仁宗于第三昭而以神宗 第三穆昭穆之序大紊。 惠显二主皆有功德若周之文武故太祖东向惠为太宗显为世宗百世不迁。 其余则昭常为昭穆常为穆庶合于礼。"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9
忠烈王元年五月命宰臣洪禄 摄事于景灵殿。 豆缺假内殿净事色以祭。 二年闰三月庚申命有司夏享于太庙将以四月朝京师故先时行之。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10
忠宣王二年九月太庙五室东西置夹室安惠显二宗于西室文明二宗于东室。 三年正月丙戌以寝园春享将誓戒祭前七日誓戒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