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3-别史

60-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缪荃孙-第1页

  江苏省通志稿 大事志 缪荃孙等编撰
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  缪荃孙等 编撰
●目录
前言
原序

例言
第一卷 周、秦、汉
第二卷 吴
第三卷 晋(一)
第四卷 晋(二)
第五卷 晋(三)
第六卷 宋
第七卷 齐
第八卷 梁
第九卷 陈、隋
第十卷 唐(一)
第十一卷 唐(二)
第十二卷 杨吴
第十三卷 南唐
第十四卷 宋(一)
第十五卷 宋(二)
第十六卷 宋(三)
第十七卷 宋(四)(附金)
第十八卷 元至元
第十九卷 元至正
第二十卷 明洪武(一)
第二十一卷 明洪武(二)
第二十二卷 明洪武(三)(附建文)
第二十三卷 明永乐
第二十四卷 明宣德
第二十五卷 明正统
第二十六卷 明景泰
第二十七卷 明天顺
第二十八卷 明成化(一)
第二十九卷 明成化(二)
第三十卷 明弘治
第三十一卷 明正德
第三十二卷 明嘉靖(一)
第三十三卷 明嘉靖(二)
第三十四卷 明隆庆
第三十五卷 明万历(一)
第三十六卷 明万历(二)
第三十七卷 明万历(三)
第三十八卷 明泰昌、天启、崇祯
第三十九卷 清顺治
第四十卷 清康熙(一)
第四十一卷 清康熙(二)
第四十二卷 清康熙(三)
第四十三卷 清雍正
第四十四卷 清乾隆(一)
第四十五卷 清乾隆(二)
第四十六卷 清乾隆(三)
第四十七卷 清嘉庆
第四十八卷 清道光(一)
第四十九卷 清道光(二)
第五十卷 清咸丰、同治
第五十一卷 清光绪
第五十二卷 清光绪、宣统
版权
●前言
六朝以来,江苏向为我国经济富庶、文化昌明之地,人文荟萃,典籍浩繁。全省地方志乘在我国现存的8000余种地方志籍中,约占十分之一,有800多种,亦不乏名家名志。但从清乾隆元年(1736)综括江苏、安徽两省地方历史的《江南通志》之后200多年,江苏没有独立完整的全省通志出版,因此清代有“内地十八省,唯江苏无专志”之说。直至宣统元年(1909),江苏始设通志局,创修通志。而后由于种种原因,数十年中,屡修屡辍,终未面世,仅存《江苏省通志稿》稿本而已。
《江苏省通志稿》是江苏自清康熙六年(1667)设省以来官修的第一部省志稿本,由南京图书馆收藏,保存完整。全书分为大事、方域、都水、建置、民政、礼俗、度支,货殖、职官、选举、文化、武备、司法、邮传、经籍、古迹、金石、邦交、宗教、人物、列女、灾异等22志,392卷,约有1000余万字。基本上包括从西周到清末江苏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涉及到两千多年全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取材于历代重要史籍和江苏府、州、厅、县、乡镇志与著名山水、园林、寺观志,以及大量实录、档案和文集、笔记等,分门别类地保存了系统,丰富的江苏地方文献资料,特别是关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及水旱灾害、边防部署、盐漕赋税、农田水利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对于研究江苏地方历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江苏省通志稿》的编纂,前后越数十年,经五次纂修和整理补充。最初于宣统元年,设局于南京龙蟠里,延聘缪荃孙为总纂,胡炳益、金鉽、陈庆平为帮总纂,设有总办及勘订、总校、分纂、采访、文牍、会计、庶务、缮校等人员,其分纂有李详、丁国钧、陈作霖,王锡祺、朱孔彰、茅乃登、徐乃昌、赵宽、龚乃保、柳诒徵等34人,至宣统二年(1910)五月正式开始纂修。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编纂工作停顿。翌年8月,通志局停办。所编志稿类目设计有12个分志:诏谕、天章、地理、渠道、经政、学校、武备、故事、官师、人物、艺文、序志,此后只有缪荃孙的《江苏金石志》和陈作霖的《江苏兵事纪略》曾单独刊行。
民国7年(1918) 3月,江苏通志局恢复,续修省志,聘任冯煦为总纂,宗瞬平、沈维骥、金鉽等任协纂,志局仍设南京。至民国12年,因齐燮元兵变,经费困难,通志局迁往上海,不久被迫撤销,但冯煦仍表示“以局自随,尽款卒事”。民国16年8月,冯氏在上海病逝,所存遗稿220册及参考书等,几经周折,由江苏省政府派员接受后存省图书馆。此次开局修志为时六年,仍无完稿问世。
民国18年,复由江苏省政府成立江苏通志编纂委员会,局设镇江焦山。庄蕴宽被聘为总编纂,张相文、陈去病、金鉽、柳诒徵为常务编纂,孟森、陈汉章、柳亚子、朱文鑫等任编纂,共为16人,历时三年,“又以事逾,再期而辍”。其类目以前稿为基础,另立新体,分设天文、地理、内政、外交、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