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48-续通志-清-爱新觉罗弘历-第443页

者皆得以转注概之葢既云建类一首则声义不离于形既云同意相受则形声不离于意故锴云散言之曰形声总言之曰转注此二言实
转注一门之发凡矣后来诸家或偏主训义或偏主形体或偏主叶音皆执其一而未该其全者也
  宋张有曰转注者展转其声注释他字之用也如其无少长之类
  (臣)等谨按张有之说以假借中之异声者为转注而同声者为假借始与汉唐诸儒异其所举其无少长等字葢因说文有箕 【篆
文作□古文作□及□与□义皆簸也籀文作□】 字而无其字以其簸扬未定故借为其然之词又说文无字 【篆文作□说文曰丰也】
本上声即尚书庶草繁庑之庑 【说文引书本作庶草繁无】 若有无之无 【篆文作□说文曰亡也】 属平声音下从亡字自李斯书
碑讳亡故借丰义之无为有无之无至少字为多之对本上声借为去声老少之少长字为短之对本平声借为上声长幼之长其实即六书中
假借之义非转注之本旨以下赵古则王应电杨慎朱谋■〈土韦〉张位吴元满诸家之说皆与张氏同
  元戴侗曰何谓转注因文而转注之侧山为□ 【即阜字】 反人为匕 【音比与音化者别篆文作□故反□为□】 反欠为□ 【
音既篆文作□故反□为□】 反子为□ 【音突篆文作□故反□为□】 之类是也
  杨桓曰转注者何谓象形会意之文不足以备其文章言语变通之用故必须二文三文四文转相注释以成一字使人绎之而自晓其所
为所用之义故谓之转注又曰转注者承指事而作也指事之体由会意之变而生转注又生于指事之变也故指事之初或直指其事或形指
形或意指意或形意互相指转注巳兆于斯又以二文三文共指其一形一意而转注之体所由着也然转注之作虽承乎指事其旨则实不出
乎会意葢由会意之意止能因其象形而见之若夫天地之闲万有之意固非一象形之动变所能尽者苟不并累众文互转以成注其意何由
而足故转注之制或二文成一字或三文成一字或四文成一字四文又不足又取巳集成字者杂其文而用之意足而后止也
  (臣)等谨按杨桓之说以二文三文四文之义合而成字者即为转注又与诸儒异此乃会意中之一类亦未可以该转注之全义也
  刘泰曰转注者指事之外意有不能尽者则取文字转相附注以足其意如圣贤之类圣从耳从口从□以其闻无不通言无不中□则人
在士上□又士之大者贤从臣从寸从宝省以其臣有守 【贤字古文或作□及□从臣从寸寸者法度也守字即从寸取义故云其臣有守
】 则国之宝也
  (臣)等谨按说文圣字训通也从耳从呈声贤字训多才也从贝从臤 【音悭说文曰古文以为贤字】 声皆当为谐声字刘泰之说
以从耳从口从□为圣从臣从寸从宝字省文为贤虽与说文互异而义亦可通又当为会意字亦与转注未合
  周伯琦曰声有不可穷则因形体而转注焉帀 【篆文作帀故反□为帀】 乏 【篆文作□故反□为乏】 是也
  明赵古则曰转注者转展其声而注释为他字之用者也有因其义而转者有但转其声而无义者有再转为三声用者有三转为四声用
者至于八九转者亦有之其转之之法则与造谐声相类有转同声者有转旁声者有转正音者有转旁音者有惟取其书而转者其别有五曰
因义转注者如恶本善恶之恶以其恶也则可恶 【去声】 故转为憎恶之恶齐本齐一之齐以其齐也则如齐 【斋同】 故转为齐庄
之齐此其类也曰无义转注者如荷本莲荷之荷而转为负荷之荷 【去声】 雅本乌雅之雅 【鸦同】 而转为风雅之雅 【上声】
此其类也曰因转而转者如长本长短之长长则物莫先焉故转为长幼之长 【上声】 长则有余故又转为长物之长 【去声】 行本
行止之行行则有踪迹故转为德行之行 【去声】 行则有次序故又转为行列之行 【音杭】 又为行行 【即论语子路行行如也
之行】 之行 【音桁】 此其类也此三者谓之托生又有二用曰双音并义不为转注者如朋 【去声占凤字说文谓凤飞羣鸟从之故
借以为朋党字】 皇之朋即鹍朋之朋 【平声】 皆象其飞形杷枋 【柄同】 之把补讶切 【音霸去声】 收麦之器白加切 【
音爬平声】 又为木名 【此即枇杷之杷】 乐器之枇杷 【释名本从本俗作琵琶】 皆得从木以定意从巴以谐声此其类也是谓反
生又有兼用曰假借而转注者如来乃来牟之来既借为往来之来又转为劳来之来 【去声】 风乃风虫之风既借为吹嘘之风又转为风
剌之风 【去声】 此其类也又有方音叶音不在转注例者如联叕之叕陟卫切南方之人则有株列切兄弟之兄呼庸切东吴之人则有呼
荣切上下之下读如华夏押于语韵则音如户明谅之明读如姓名押于阳韵则音如芒凡此之类不能悉载若夫衰有四音齐有五音不有六
音从有七音差有八音射有九音辟有十一音之类或主意义或无意义然转声而无意义者多矣学者引伸触类而通之可也自许叔重以来
以同意相受考老子为转注康成以之而解经夹漈以之而成略遂失转注之本旨今夫老字从人从毛从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