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47-续通典-清-爱新觉罗弘历-第697页

br>德昌路军民府
会川路
柏兴府
建昌路
建昌路 【下】 本古越巂地唐初设中都府 【案唐书地理志作中都督府元志盖误】 治越嶲肃宗至德中没于吐蕃贞元中复之懿宗时蒙诏立城曰建昌府以乌白二蛮实之其后诸酋争强不能相下分地为四推段兴为长共裔浸强遂并诸酋自为府主大理不能制傅至阿宗娶落兰部建蔕女沙智元宪宗朝建蔕内附以其婿阿宗守建昌至元十二年析其地置总管府五州二十三建昌其一路也设罗罗宣慰司以总之本路领县一州九州岛领一县中 【县治在住头回甸盖越嶲之东坟也所居鸟蛮自别为沙麻部以酋长所立处为中州至元十年内附十四年仍为中州二十二年降为县隶建昌路】 建安州 【下】 即总府所治建蒂既平分建昌府为万户二又置千户二至元十五年割建乡城十四村又建蔕四村立宝安州十七年改本千户为建安州二十六年革宝安州以其乡村来属 永宁州 【下】 在建昌之东郭唐时南诏立昌郡领建安永宁二州元至元九年西平王平建蔕十六年分建昌为二州在城曰建安东郭曰永宁俱隶建昌路 泸州 【下】 州在路西昔名沙城睑即诸葛武侯擒孟获之地段氏立城名洟笼隶建裮元宪宗时建蔕内附复叛至元九年平之十五年改洟笼为泸州 礼州 【下】 州在路西北所治曰笼么城南诏末诸蛮相侵夺至段氏兴并有其地裔孙阿宗内附复叛元至元九年平之设千户十五年改为礼州领一县泸沽 【县在州北昔罗落蛮所居至蒙氏霸诸部以乌蛮酋守此城后渐盛自号曰落兰部或称罗落其裔蒲德遗其侄建蔕内附建蔕继叛杀蒲德自为酋长并有诸部至元九年平之设千户十三年升万户十五年改县】 里州 【下】 唐隶嶲州都督蒙诏时落兰部小酋阿都之裔居此因名阿都部元宪宗时其酋纳空随建蔕内附中统三年叛至元十年其子耶吻效顺隶乌蒙十八年设千户二十二年同乌蛮叛奔罗罗斯二十三年升军民总管府二十六年府罢为州隶建昌路 阔州 【下】 州治密纳甸皆仲由蒙之裔孙名科居此因以名为部号后讹为阔至三十七世孙僰罗内附至元九年设千户二十六年改为州 邛部州 【下】 州在路东北大渡河之南越嶲之东北唐立邛部县后没于蛮至宋岁贡名马土物封其酋为邛都王今其地称为邛部川治乌弄城昔么些蛮居之后由由蒙之裔夺其地元宪宗时内附中统五年立邛部川安抚招讨使隶成都元帅府至元十年割属罗罗斯宣慰司二十一年改为州 隆州 【下】 州在路之西南与汉邛部县接境 【案汉书地理志越嵩郡有邛都县元志作邛部盖误】 唐会川县之西北蒙氏改会川为会同逻立五睑本州岛为边府睑其后睑主杨大兰于睑北垲上立城分派而居名曰大隆城即今州治也元至元十三年内附十四年设千户十七年改隆州 姜州 【下】 姜者蛮名也乌蛮仲牟由之裔阿坛绛始居閟畔部其孙阿罗仕大理国主高泰是时会川育城曰龙纳罗落蛮世居焉阿罗挟高氏之势攻拔之遂以祖名曰绛部元宪宗时随閟畔内附因隶焉至元八年为落兰部酋建蔕所破九年平之遂隶会川后属建昌十五年改为姜州二十七年复属閟畔部后又属建昌
德昌路军民府
德昌路军民府 【下】 汉邛都县地唐没于南诏路在建昌西南所居蛮号屈部元至元九年内附十二年立定昌路以本部为昌州二十三年罢定昌路并入德昌路治本州葛鲁城领州四 昌州 【下】 路治本州初乌蛮阿屈之裔寖强用祖名为屈部其孙鸟则至元九年内附十二年改本部为州兼领普济威龙隶定昌路二十三年罢定昌路并隶德昌 德州 【下】 在路之北其地今名吾越甸城曰亦苴龙所居蛮苴郎以远祖名部曰赪綖宪宗时内附至元十二年立千户十三年改为德州隶德平路二十三年改隶德昌 威龙州 【下】 州在路西南本名巴翠部领小部三一曰沙娲普宗二曰鸟鸡泥祖三曰娲诺龙菖蒲皆獹鲁蛮种也至元十五年合三部立威龙州隶德昌 普济州 【下】 州在路西北本名玗甸昔为荒僻之地獹鲁蛮世居之后属屈部至元九年随屈部内附十五年于玗甸立定昌路 【案前德昌路注云至元十一年立定昌路此处作五年疑误】 二十三年路革改隶德昌
会川路
会川路 【下】 路在建昌南唐移邛部于此其地当征蛮之要冲诸酋听会之所故名天宝未没于南诏立会川都督府又号清宁郡至段氏仍为会川府元至元九年内附十四年立会川路治武安州领州五 武安州 【下】 蛮称龙泥城至元十四年立管民千户十七佃改为武安州 黎溪州 【下】 蛮云黎彄讹为今名初乌蛮与汉人杂处及南诏合罗凤叛徒白蛮守之蒙氏终罗罗逐去白蛮段氏兴令罗罗蛮乞夷据其地至元九年其裔阿夷内附改其部为黎溪州 永昌州 【下】 在路北治故归依城即古会川也唐天宝末没于南诏置会川都督至蒙氏改会同府置五睑徒张王李赵杨周高段何苏龚尹十二姓于此以赵氏为府主屠今州城赵氏弱王氏据之及段氏与高氏专政逐王氏以其子高政治会川元宪宗三年征大理高氏逃去九年故酋王氏孙阿龙率众内附至元八年以其男阿禾领会川十四年改管民千户十七年立永昌州隶会川路会理州 【下】 州在会川府东南唐时南诏属会川节度地名昔陀有蛮名阿坛綘亦仲由蒙之遗种其裔罗于则得共陀地居之取祖名曰绛部后强盛尽有四州之地号蒙歪元宪察八年其孙亦芦内附隶閟畔万户至元四年属落兰部十三年改隶会川十五年置会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