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42-清朝通志-清-爱新觉罗弘历-第64页

欧 乌切 胥欧胥欧 俞切
  萨浊邪 欧 祠厄 祠欧切 囚席由切 欧 俗俗欧 乌切 欧 徐徐欧 俞切
  查 照 邹支欧切 周支由切 欧 菹菹欧 乌切 欧 诸诸欧 俞切
  义 穿 搊蚩欧切 犨蚩由切 欧 初初欧 乌切 欧 枢枢欧 俞切
  楂 床 愁茌欧切 由 茌茌由切 欧 雏雏欧 乌切 欧 鉏鉏欧 俞切
  沙 审 搜施欧切 收施由切 欧 疏疏欧 乌切 欧 书书欧 俞切
  沙浊禅 欧 时时欧切 雠时由切 欧 蜀蜀欧 乌切 欧 殊殊欧 俞切
  哈 晓 齁诃欧切 休希由切 欧 呼呼欧 乌切 欧 虚虚欧 俞切
  哈浊匣 侯何欧切 由 兮兮由切 欧 胡胡欧 乌切 兮欧 俞兮欧 俞切
  阿 影 欧厄欧切 优伊由切 欧 乌欧 乌 乌切 欧 纡纡欧 俞切
  阿浊喻  欧言 言 芌欧切 由移由切 欧 坞坞欧 乌切 欧 俞欧 俞 俞切
  拉 来 娄罗欧切 留离由切 卢欧卢欧 乌切 闾欧闾欧 俞切
  髟 背 日  欧髟背 髟 背欧切 柔髵由切 如欧 乌如欧 乌切 欧 如如欧 俞切
  【按钩鸠姑欧居欧四呼皆尤韵钩属开口呼鸠属齐齿呼合口撮口二呼无字皆用二合】
  皇朝通志卷十六
  ●皇朝通志卷十七
  七音略四
  ○七音略四
  康熙字典
  音韵阐微
  叶韵彚辑
  音韵述微
  古音表
  唐韵正
  音论
  易音
  诗本音
  古今通韵
  唐韵考
  古韵标准
  △康熙字典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古文篆隶随世递变至汉许氏始有说文然重义而略于音故世谓汉儒识文字而不识子母江左之儒识四声而不识七音七音之传肇自西域以三十六字为母从为四声横为七音而后天下之声总于是焉尝考管子之书所载五方之民其声之清浊高下各象其川原泉壤浅深广狭而生故于五音必有所偏得则能全备七音者鲜矣此历代相传取音者所以不能较若画一也
  又曰经传至博音义繁赜据一人之见守一家之说未必能会通罔缺也爰命儒臣悉取旧藉次第排纂切音解义一本说文玉篇兼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其余字书一音一义之可采者靡有遗逸至诸书引证未备者则自经史百子以及汉晋唐未元明以来诗人文士所述莫不旁罗博证使有依据然后古今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一音之不备矣
  九音
  十二摄
  等韵切音
   九音
  见溪羣疑【牙音】   端透定泥【舌头音】
  知彻澄娘【舌上音】  帮滂并明【重唇音】
  非敷奉微【轻唇音】  精清从心邪【齿头音】
  照穿床审禅【正齿音】 影晓喻匣【喉音】
  来日【半舌半齿音】
   十二摄
  迦  结  冈  庚  祴  高
  该  傀  根  干  钩  歌
   等韵切音
  果假【二摄】     梗曾通【三摄】
  止蟹遇【三摄】    山咸【二摄】
  深臻【二摄】     江宕【二摄】
  效【一摄】      流【一摄】
  (臣)等谨按天地之元音发于人声人声之象形寄于点画前圣作书江从工河从可霜从相■〈雨上彗下〉从彗即韵之萌芽古人命物日者实月者缺水者准 【准古音之水切】 火者毁 【火古音虎伟切】 亦韵之寄寓自古韵失传正字通率用音和而于字母渊源茫然未解以致帮滂莫辨晓匣不分贻误后学为害匪浅我圣祖仁皇帝以字学并切要特命纂集字典一书所用翻切悉依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为主同则合见异则分载其或此数书中所无则参以玉篇类篇五音集韵等书又或韵书所无而经传史汉老庄诸书音释所有者亦行采入如字有兼数音则先详正音次列转音再次列以叶音或某字通及某字同者无不胪陈训义辨析微芒集古今切韵之大成合天地中和之元气后之言音切者莫能出乎范围已
  △音韵阐微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曰声音之道微矣天地有自然之声人声有自然之节古之圣人得其节之自然者而为之依永和声至于八音谐而神人和胥是道也文字之作无不讲求音韵顾南北异其风土古今殊其转变喉舌唇齿清浊轻重之分辨在毫厘动多讹舛樊然淆混不可究极自西域梵僧定字母为三十六分五音以总天下之声而翻切之学兴儒者司马光郑樵皆宗之其法有音和类隔互用借声类例不一后人苦其委曲繁重难以骤晓往往以类隔互用之切改从音和而终莫能得其原也我圣祖仁皇帝亶聪首出天地万物之奥律历象数之秘靡不心解神会洞彻本原以国书合声之法出于自然足以尽括汉文翻切之要妙也又曰唐僧守温以牙舌唇齿喉定三十六字母括天下之音然尚有音和类隔互用借声设例繁难得音非易圣祖仁皇帝钦定音韵阐微依国书合声之法上一字取能生本音下一字取能收本韵二字合读便得本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