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于堂之西南,北向。又设左右
司郎中、员外于左右丞之后,三院御史于中丞之后,郎中、员外于尚书侍郎之后,起居、司谏、正言于谏、舍之后。如有仆射、御史大夫,即座于左右丞、中丞之前。如更集它官,即诸司三品于侍郎之南,东宫一品于尚书之前,武班二品于谏、舍之南,皆重行异位。卑者先就席,以官高者为表首。
祥符四年五月一日,诏曰:「文昌揆路,师长百僚。自今宰相官至仆射者,并于中书都堂赴上,不带平章事者亦本省赴上。令太常礼院、崇文院详定仪注。」明年二月,礼院上仪注。
至和二年七月九日,诏宰相召自外者,百官班迎之;自内拜者,听行上事仪。文、富入相,然亦辞之。
元丰五年五月九日,诏新除左、右仆射,赴尚书省行礼上仪。
建炎四年五月二十日,诏侍从、台谏官并赴都堂议。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堂 射 堂
射堂射堂:原无此题,据原批移入。
淳熙二年夏,始创射堂,为游艺之所。圃中有荣观、玉渊、清赏等堂、凤楼、皆燕息之地。景定东宫堂名凝华。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门 东京大内
门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东京大内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南中三门,中曰宣德,梁初曰建国,后改咸安,晋初曰显德,又改明德,太平兴国三年七月改干元,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正阳,景佑元年正月改宣德,政和八年十月六日改为太极之楼,重和元年正月复今名。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文德殿庭东南隅有 楼,其下漏室,西南隅锺楼,殿两挟有左、右掖门。又云:干德六年正月赐名。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东一门曰东华,梁曰宽仁,开宝四年改曰东华门。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西一门曰西华门,梁曰神兽,开宝四年改今名。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北一门曰拱宸,梁曰厚载,后改玄武,大中祥符五年十一月又改玄武为拱宸。又云:西京宫城北门。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宣德门内正南门曰大庆,梁曰元化,宋朝常随正殿名改。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次北曰干元门,唐曰千福,干化后改干元门。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右飞龙西北偏曰端礼门,凡三门,各列戟二十四支,熙宁十年八月赐名。又云:熙宁十年改文德殿南门曰端礼门。
文德门,在端礼门内。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文德殿次北门曰左、右银台。大庆殿后东西道,其北门曰宣佑,旧曰天光,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大宁,明道元年十月改曰宣佑门。
《京都杂录》:大中祥符七年,赐真游殿西门曰延真门。
东京升平楼次西曰安乐门。
《京都杂录》:东京安乐门,门外西北曰景晖门,天(喜)[禧]五年三月赐名。
《京都杂录》:东京升平楼东曰含和门,熙宁十年八赐名。又云:改安乐门曰含和门,在垂训殿后。
《京都杂录》:东京讲筵所次北引见门,次北通极门,熙宁十年八月赐名。又云:改崇政殿北横门曰通极门。
西华门次北有引见门。
《京都杂录》:东京讲筵所次北临华门,熙宁十年八月赐名。又云:改拱宸门里西横门曰临华门。
《京都杂录》:东京讲筵所西廊次北内东门,有廊柱与御厨相直,门内有小殿,即召学士之所。又云:西京广寿殿后隔舍即内东门道,其北明德殿。又云:西京建礼门北东廊曰内东门。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西华门内,次西曰右承天门,干德六年正月赐名。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大庆殿东、西两廊门曰左、右大和,梁曰金乌、玉兔,国初改日华、月华,大中祥符八年六月
改今名。
左、右日精门,在大庆左右。
《京都杂录》:东京福宁殿东、西门曰左、右昭庆,大中祥符七年赐名。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文德殿内,正南门曰左、右长庆,干德六年正月赐名曰左、右长庆门。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文德殿次北门曰左、右嘉肃,熙宁十年八月赐名。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文德殿东、西两廊门曰左、右嘉福,旧名左、右勤政,明道元年十月改左、右嘉福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其北左银台门,唐曰左章善,梁改左、右银台。
《京都杂录》:太极殿门外东、西横门曰左、右永泰门,隋曰东、西华,唐曰左、右延福,后改左、右永泰门。
《京都杂录》:东京文德殿门西紫宸殿门,殿门皆两重,名随殿易。其中隔门,遇雨雪群臣朝其上。
《京都杂录》:东京紫宸殿次西曰垂拱殿门,门有柱廊接文德殿后,其东北角门子通紫宸殿。每日枢密使以下立班殿庭,候传宣;不座,即过赴垂拱殿起居。每门内东西廊设二府、亲王、三司、开封府、学士至待制、正刺史以上候班幕次。
东京崇政殿门,在大内皇城宣佑门次北。又云在通极门南,东向。
东京垂拱殿次西曰集英殿门。又云在皇仪门西。
大内皇城垂拱殿门次西曰皇仪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