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人
典仪二人 传赞二人
通赞二人
正坛、司香官一员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配位坛、司香官一员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五岳坛、五镇坛、四海坛、四瀆坛
司香四人 赞引四人
捧帛四人 执爵四人
司尊四人
烧香点烛共二十五人
祈榖坛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二十人
典仪二人 传赞四人
通赞二人 司香官三员
捧帛三人 执爵三人
司尊三人
烧香点烛共三十八人
朝日坛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九人
典仪二人 传赞一人
通赞二人
司香官一员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烧香点烛共二十人
夕月坛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十四人
典仪二人 传赞一人
通赞二人
正坛、司香官一员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星宿坛、司香一人 赞引一人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烧香点烛共二十人
大享殿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十五人
典仪一人 传赞六人
通赞二人 捧帛二人
执爵二人 司尊二人
烧香点烛共六十二人
凡时享
太庙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五十七人
典仪一人 通赞一人
正九坛、捧帛九人 执爵见用十六人 【旧十七人】
司尊一人
亲王四坛、捧帛四人 斟酒四人
功臣十六坛、捧帛十六人
斟酒四人
烧香点烛共六人
祫祭、捧帛添三人 执爵添六人 【餘同前】
社稷坛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十二人
典仪一人 通赞一人
捧帛四人 执爵四人
司尊二人
烧香共十人
帝社
帝稷坛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八人
典仪二人 通赞一人
捧帛二人 执爵二人
司尊一人
先农坛
举麾乐舞生同前
执事九人
典仪一人 通赞一人
对引一人 读祝一人
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捧接福酒胙二人
烧香四人
先师孔子庙
举麾、协律郎一员
乐舞生七十二人
【嘉靖九年、改用四十八人】
文舞生六十六人
【内引舞二人、嘉靖九年、改用六佾、凡三十八人】
执事三十三人
典仪一人 通赞一人
罍洗三人 对引一人
正坛、捧帛一人 执爵一人
司尊一人
四配、捧帛四人 执爵四人
十哲二坛、赞引二人
捧帛二人 执爵二人
司尊二人
两廡与十哲同、共用八人
烧香共三人
凡乐舞生执事人等、岁用米麦等物。俱从户部拨送本观收贮。嘉靖九年奏准、每岁木柴。每名折支银六钱九分四釐、于节慎库关领
○十四年奏准、每岁麦豆芝麻、每名共折银一两二钱六分、于太仓关领
○二十二年议准、神乐观官生岁支粮米。今后置立循环文簿、分别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数目。责令该年掌书、每季终赴部倒换。其乐舞生遇有添设、具申明白、方许关支。事故等项、截日住支。每年解到粮米。同户部委官收放。正数放尽、积餘粮米、申报交盘、作正支销。其正额碾米牛三隻、膳夫三十名、俱革。牛隻草料、住派。膳夫、行顺天府住编
凡乐舞生。每名月给口粮米三斗三升。正旦中元冬至三节、每名给与节米五升。
山陵供祀、每陵、每名给与行粮米三升。每坟、每名给与行粮米二升。
文庙祭祀、每名给与行粮米一升。旧额岁支糙粳米二千六百石、今四千七百八十一石三斗二升 【本色】
每名、岁支小麦一石一斗一升三合、黄豆二斗九升九合四勺、芝麻五升七合三勺七抄。共岁支小麦一千三百八石四斗一升八合六勺、黄豆三百四十六石一斗二升七合二勺、芝麻六十五石四斗二升一合二勺。 【初支本色】 嘉靖间、户部题准折价、小麦折银九钱六分一釐三毫五丝、黄豆折银二钱三分九釐五毫二丝、芝麻折银五分七釐三毫七丝、许每名岁支三项、共折银
一两二钱五分八釐 【小麦每石折银八钱五分、黄豆每石折银八钱、芝麻每石折银一两】
每名岁支食盐五斤八两有零、共支食盐六千五百二斤八两 【本色】
每名岁支木柴四百六十四斤。 【初支本色】 嘉靖间、工部题准折价、每斤折银一釐五毫
每名岁给赏赐。生绢一疋、绵布三疋、苧布三疋、白绵八两。 【初支本色】 嘉靖九年、户部题准、照文武官绢布事例、准折价。生绢一疋、折银七钱。绵布、每疋折银三钱。苧布、每疋折银二钱。白绵八两、折银二钱五分。计每名岁支四项、共折银二两四钱五分
凡乐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