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凡
亲王之国、
敕符事号。赴
内阁誊写。其底簿、付印綬监照收
凡
亲王、
郡王、并妃。初授封号、合授金册银册。俱从银作局造。册文写完、仍送本局鐫刻
凡
王府自
郡王以下、至奉国中尉、自
王夫人以下、至乡君及仪宾、合给
誥命。公侯駙马伯、内外文武官、及蕃王土官、合给
誥敕命。俱从该部奏准送写
凡公侯伯初授封爵、合给铁券。从工部造完、送写
誥文、并券阴则例毕。转送银作局鐫刻填金。仍领回、以右一面颁给。左一面、年终奏送古今通集库收贮
凡内外文武官、应给
誥敕。俱於翰林院领写。其新製武官
誥命。自有织定誥文。请誥、续誥、俱从兵部径自送黄填写
凡
誥敕轴。俱南京织染局织造。齎送工部、转送印綬监、会同掌印官、检选收贮。或不堪用、仍会同参奏
凡
王府誥轴。旧製、
王云龙、
王夫人云凤、轴嵌七宝。后
亲郡王俱用册。惟
亲郡王生母封夫人者、仍给
誥命如旧製。镇国将军、及夫人、用玊轴。辅国将军、及夫人、犀轴。奉国将军、及淑人、镇国中尉、及恭人、俱金轴。辅国中尉、及宜人、奉国中尉、及安人、俱角轴。郡主、及郡主仪宾、犀轴。县主、及县主仪宾、郡君、及郡君仪宾、俱金轴。县君、及县君仪宾、乡君、及乡君仪宾、俱角轴
大明会典 誥敕 六科 九卿 五军都督府
凡文武官
誥敕轴。旧製、官一品、云鹤锦、夫人、云鸞锦、俱玉轴。二品、狮子、夫人、鸂鶒、俱犀轴。三品、四品、瑞荷、淑人、恭人、芙蓉、俱金轴。五品、瑞草、宜人、四季花、俱角轴。六品、七品、安人、孺人、俱葵花、乌木轴。及八品九品官同。文用玉箸篆。武用柳叶篆。品级花样引首同。新製、武官誥轴、一品至七品、俱鎧甲葵花引首。抹金轴。仍用柳叶篆文。今兼用之
凡该用
誥敕轴。俱於
御前奏过。将原领印綬监勘合号纸、备细填写各该给
誥敕职名流品轴数、缴进该监比对、登记内号底簿。照数领用。其号纸、文官、并
王府、蕃王、土官与武职。旧製俱用智字号。武官、新製用仁字号
凡写
誥敕。成化二十三年、奉
旨、照奏准年月填写
凡写完
誥敕轴、类编勘合底簿。公侯伯、内外文武官、旧用二十八宿。后更定。公侯伯本身、并追封、用仁义礼智字。蕃王、及文官一品二品本身同。三品以下、用十二支字。追封、用文行忠信等字。武官新製。续誥用千字文。请誥仍用二十八宿。永乐以后、请誥用急就章。蛮夷土官、各从文武类编。每字编满一千道、仍从前续编。若
王府、并駙马都尉、俱不编号。其底簿。
王府、及仪宾、共一扇。駙马都尉、蕃王、土官、各一扇。公侯伯、共一扇。文官、一品二品各一扇。三品至五品共一扇。六品至九品共一扇。武官、请誥续誥各一扇。外官、品级虽与京官相同、俱列於后。用宝完备、收候每年终、於
御前奏过、送古今通集库收贮
凡编完誥敕轴。会同该部该司该科官、与尚宝司官、於
皇极门用宝讫。仍领回收贮。候该部请
旨颁给
凡吏部、兵部、奏过应该拘收追夺
誥敕。俱会掌印官收贮烧燬。仍於勘合底簿内、明白开註
凡颁
赐文武官扇。从司礼监办完送写
凡大祀
天地。分官二员、随
驾供事
凡
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及传
制传臚等项。分官四员、於
皇极殿侍班
凡
东宫千秋令节、并正旦、冬至、分官二员、於
文华殿侍班
凡册封
宗室。例充副使
凡会试。委官一员、与
制敕房官、收掌试卷
凡武举。正德十三年题准、委官一员、与兵部属官、收掌试卷
凡写武官
誥敕、并誊黄监生、旧用八十名。后定為四十名。俱从兵部送用。天顺八年、令会同兵部堂上官选取。成化十三年题准、以二十五名写誥、十五名转送通政司誊黄
凡行移各衙门。俱从通政司转行
凡各官俸、通政司关支。今自行关支。监生月粮、兵部关支
凡每日各官并监生酒饭。俱光禄寺供给
凡写
誥敕、合用纸札笔墨。具奏、於司礼监关支。其武官
誥敕、合用纸札笔墨。该兵部具奏。行顺天府买用
凡裱装用
宝勘合底簿等项、合用裱背等匠八名。工部每季差拨应用
南京中书舍人
后不设
六科 南京六科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十三
六科
国初、设给事中。正五品。洪武四年、改正七品。六年、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二员。秩从七品。推年长者一人掌科事。寻隶承敕监。隶通政司。十三年、置諫院。设左右司諫各一人。左右正言各二人。已改名元士。又曰士源。或增至八十一人。二十四年、始更定六科给事中品秩。每科设都给事中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