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两。但遇闰年、照数题发】
客兵
京运年例银、一十万二千五十八两九钱五分 【正统八年、发银五万两。以后并未给发。嘉靖二十五年、始发银二万两。后渐增至四万两。万历二年以来、议给募兵、并防修边工、又加家丁墎军月粮、功陞官军俸钞、增至此数】
宣府
原餉额
屯粮、二十五万四千餘石
民运本色米麦、二十七万石。折色银、六万两
盐、二十万引
京运银、五万两
见餉额
主兵
屯粮、一十三万二千三十八石二斗三合六勺。折色银、二万二千八百二十六两一钱七分八釐九毫 【正统间、屯地四万六千六百餘顷。屯粮二十五万四千餘石。后渐迷失。则有团种、驛传、公务、功臣香火地亩、新增等地粮。其实皆是此地。隆庆初查清、共四万七千餘顷。本折粮、至二十二万有奇。至今岁徵虽有不齐。大约不出此数】
民运折色银、七十八万七千二百三十三两二钱八分七釐六毫 【民运有米麦布花马草、於山东、山西、河南、顺天、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田赋内取给。原係本色、今皆折徵。惟布花例无脚价。餘皆徵脚、与折色并运。復益以山东、河南、大名三处盐钞。总之得此数。后有改拨。弘治间、急缺粮草、准於河南、山东、北直隶、折价解京草束内、改拨银两。运该镇交纳。有穵运。永乐宣德以前、俱差侯伯侍郎、都指挥、领官军运通仓粮、至该镇。景泰间、拨五军营官军、运京仓粮、至怀来。后又设法雇觅车辆。运通仓粮、至该镇仓。嘉靖间、将张家湾守冻漕粮拨运。后或运通仓。或运京仓。或数万石。或数十万石。各因缓急、增减不等】
淮芦盐、一十四万五千一百一十三引。该银五万八千二百九十九两一钱二分三釐五毫。河东运司盐价银、七万六千七百七十八两五钱六分 【在前原不分主客、通融兼支。嘉靖间、始有主引客引之额。其河东运司盐银、係正德八年所拨】
京运年例银、一十二万五千两 【国初不过五万两。客兵取给其中。嘉靖元年、始增六万。四十五年、始定一十二万。万历四年后、将保定府民运本色折银五千、抵补年例。总之有此数】
客兵
淮芦盐、七万引。该银二万六千六百两
京运年例银、一十七万一千两 【初取给於主餉五万两之中。嘉靖元年、始发客餉十万两。四十五年、定二十万五千两。内除改拨大同镇银三万四千两、实发此数】
大同
原餉额
屯粮、五十一万三千九百四石五斗五升草、一十六万九千一百九十束。秋青草、一百七十六万束
民运山西米麦豆、四十一万八千八百六十石。草、六十万束
京运年例银、五万两
盐、八万引
见餉额
主兵
屯粮本折、共一十二万六千七百四十四石五斗九升七合。牛具银、八千三百三十二两五钱一分一釐。户口盐钞银、一千七十九两。草、二十五万一千二百九十六束。秋青草、一十九万一千九百六十束 【国初军餉、止仰给屯田。天顺以来、始有牛具。有功臣地。皆不出屯额。今比原额、减粮三十八万七千餘石。其本折之数、因时盈缩、难以定执。亦有养廉赏功地、酌量分给。其牛具银、正德四年清出。户口盐钞银、嘉靖三十二年新增】
民运粮、五十八万六千四百七十五石五斗。草、二百四十四万四千八百五十束。荒草银、二万一千六百两 【国初坐派山西、率多本色。正统八年、本折相兼。正德元年、始全折徵。其有河南者、在景泰元年改派。嘉靖三年、定派山西四十八万石。佐以河南米价。又增以脚价、及荒草之银、始有此数。其摘拨、取之大同所属州县。太原府存留粮税、及山西原派代州鴈门草束。改拨、取之浙江苏常等处存留粮、及山东、河南、北直隶、起运豆草。其穵运、取之京通二仓、及於宣府仓场。易州紫荆关、新城浮图峪二仓、料草米豆。皆以有急间行之】
淮芦盐、四万三千八百四引、一百五十斤 【国初、止纳粮草。亦有浙江、福建、山东、河东运司、并广东提举司等盐。弘治十一年、始全折银。后止派淮芦。至嘉靖三年、始分主客。其主引多寡、皆临时酌量。及视民屯京运、以為盈缩】
京运年例银、二十六万九千六百三十八两 【正统七年、始有京运。成化十九年、始分主客兵。嘉靖元年、始增年例。十六年以前、不过七万两。十七年而后、岁讨岁增、视前至数倍。十九年而主客分额。四十五年、始定经制。此后非遇蠲免、及警急增兵马、不敢溢常数。至隆庆六年、始以事例赃罚、存留抵补。然后计数给发】
客兵
京运银、一十八万一千两 【成化十九年、始有客兵、弘治十三年、嘉靖二年、始开发客餉。皆事寧即止。或通融兼支。自十九年防秋、遂递年增给。亦视缓急為多寡。隆庆二年、定 钦赏及年例银一十四万两。后宣府改拨银三万四千两。山西改拨银七千两总之得此数】
淮芦盐、七万引 【成化间、尚未分主客。嘉靖三年、始发客引。后定此数。专备客兵】
山西
原餉额
屯粮、八百餘石
民运本色米豆、六万八千三十三石。草、六十万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