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1-正史

23-旧晋书九家辑本-清-汤球-第54页

阔远。分立晋昌郡。文 选答子悌注。
晋昌。护匈奴中郎将。别领户。同上 。
 梁州
梁州南至桓水。西抵黑水。东限扞关。今汉中巴郡、汶 山蜀郡、汉嘉、江阳、朱提、涪陵、阴平、广汉、新都 、梓潼、犍为、武都、上庸、魏兴、新城、皆古梁州之 地。自桓水以南为夷。书所谓和夷底绩也。水 经注三十六桓水下。
魏末克蜀。分广汉、巴、涪陵、以北七郡为梁州。理 汉中之沔阳、历。晋太康中。州又移理汉中郡。寰 宇记一百三十三。
  右州。
 汉中郡
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表立。宋 书州郡志三称晋地记。 案王隐传。隐撰晋书当成于成 帝时。下距孝武太元十五年已远。此晋地记当是别一书 。姑附录于此。
  右郡。
 梓潼郡
梓潼五妇山。驰水出。建安二十二年刘备以为郡。刘 昭注补五。
  右梓潼。
 新都郡
绵竹有紫岩山。绵水之所出焉。同上。
  右绵竹。
梓潼有汉德县。宋书州郡志四。
  右汉德。
 晋寿郡
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馥表立晋寿郡。宋 书州郡志三称晋地记。 案馥非孝武时人。
  右晋寿。
 巴郡
平州属巴郡。史记索隐六。
  右平州。
 巴东郡
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盐。石大者如升。小者如 拳。煮之水竭盐成。盖蜀汉火井之伦。水火相得乃佳矣 。水经注三十三江水下云。汤水南入于 江。名曰汤口。
  右鱼复。
 南汉中郡
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琼表立。宋 书州郡志四称晋地记。
  右郡。晋书地理志无。今附此。
 益州越嶲郡
盐池泽在南。刘昭注补五。
  右姑复。
 牂柯郡
且兰有沈水。同上。
  右沮兰。
鄨县不狼山。鄨水所出。同上。
  右鄨。
西随。麋水西受徼外。东至麋泠。入尚龙溪。同 上。
  右西随。晋书地理志无此县。
 宁州云南郡
连山无血水所出。同上。
  右梇栋。
 兴古郡
刘禅建兴三年。分牂柯置兴古郡。治律高。水 经注温水下。
  右律高。
兴古郡治宛漏县。水经注三十六。
  右宛漏。
句町有文众水。刘昭注补五。
  右句町。
毋掇有桥水。出桥山。同上。
  右毋掇。
贲古南鸟山出锡。同上。
  右贲古。
大河水东至毋掇。入桥水。同上。
  右滕休。
兴古郡汉兴县。宋书州郡志四。
  右汉兴。
 建宁郡
同濑县有同虏山。水经注三十六。
铜虏山米水所出。刘昭注补五。
  右同濑。
 青州齐国
临淄县西南门曰曲门。其侧有池。刘昭 注补二。 按因鲁国汶阳县北有曲水亭。故名。
  右临淄。
东安平有羌头山。同上四。
  右东安平。
 济南郡
养泽在西幽州薮。有莱山莱主祠。同上 。
  右下密。
 乐安国
临济本狄。左传狄伐卫懿公。同上。
  右临济。
 北海国晋书地 理志无。今从晋太康地记。
鄑城在都昌县西。同上。
  右都昌。
安邱有渠邱城。同上。
  右安邱。案二县。晋书地理志皆 无。
 东莱郡
黄县东二百三十里。至海。中连岑有土道。秦始皇登此 刻二碑。东二百三十里。有始皇汉武二碑。同 上。案此系两引。原误合为一条。
  右黄。
惤有百枝莱君祠。同上。
  右惤。
东莱掖县有过乡。北有过城。古过国也。史 记索隐十。
  右掖。
 徐州东海郡
海中去岸百九一作五。十步。有 秦始皇碑。长一丈八尺。广一作阔。五 尺。厚八一作三。尺三一 作八。寸。以上亦见初学记八。 一行十三字。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见也。 同上。
  右赣榆。
兰陵故鲁次室邑。列女传有漆室之女。或作次室。同 上。
  右兰陵。
戚属东海。史记索隐六。
  右戚。
 琅邪国
阳都属琅邪。同上。
  右阳都。
 东莞郡
广县在东莞。同上。
  右广。
 荆州南郡
陶朱冢在华容县。树碑云是越之范蠡。水 经注三十二夏水下。
  右华容。
 襄阳郡
永康元年。襄阳郡上言得鸣石钟。闻七八里。御 览五十一地部十六。 案此引王隐晋书。当是瑞异记。 非地道记也。今两录之以备考。
  右郡。
 义阳郡
义阳郡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