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1-正史

13-后汉书八家辑注--第138页

叙传中语。今存姚之骃辑本四卷。
后汉记六十五卷本一百卷。梁有,隋残缺。晋散骑常侍薛莹撰
  唐志一百卷。今存姚氏辑本一卷。太平御览皇王部引光武、明帝、章帝、安帝、桓帝、灵帝六赞。
续汉书八十三卷晋秘书监司马彪撰。
  晋书司马彪传:彪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唐志八十三卷,又录一卷。今存姚氏辑本一卷。魏志武纪注、司马朗传注引有司马彪序传,当是续汉书分篇。
汉后书十七卷本九十七卷,今残缺。晋少府卿华峤撰。
  晋书华峤传:初峤以汉纪烦秽,有改作之志。会为台郎,遍观秘籍,遂就其绪。起于光武,终于孝献,一百十五年,为帝纪十二卷,皇后纪二卷,十典九卷,传十七卷,及三谱、序传、目录凡九十七卷。峤以皇后配天作合,前史作外戚传以继末编,非其义也,故易为皇后纪,以次帝纪。又改志为典,以有尧典故也。而改名汉后书隋、唐志作后汉书,刊讹。奏之。峤所撰十典,未成而终。何劭奏峤中子彻使踵成之,未竟而卒。缪播又奏峤少子畅为佐著作郎,克成十典史通书志篇:华峤曰典。 永嘉丧乱,娙籍遗没,峤书存者五十原注一作三十余卷。魏收上后魏书十志启曰:「叔骏
峤字删辑后刘,绍统司马彪字削撰季汉,十志实范迁、固,表盖阙焉。」史通内篇曰:「班固、华峤,子长之流也。」又曰:「创纪传者五家,推其所长,华氏居最。」又外篇曰:「峤删东观记为汉后书。」愚案:蔚宗撰史,实本华峤。故亦易外戚为后纪,而肃宗纪论、二十将论、桓谭、冯衍传论、袁安传论、刘赵淳于江刘周赵传序史通序例篇曰:华峤后汉,多同班氏。如刘平、江革等传,其序先言孝道,次述毛义养亲。此则前汉王贡传体,其篇以四皓为始也。峤言辞简质,叙致温雅,味其宗旨,亦孟坚之亚欤。 班彪传论,章怀并注为华峤之辞。王允传论,章怀漏注。以魏志董卓传注参校,知亦峤辞。若袁安传言汤长子成早卒,峤书作长子平,平弟成(见魏志袁绍传注),此可考范史之异。至魏志华歆传注、世说德行篇、方正篇注并引峤谱叙史通外篇省称曰谱。其言皆华氏事,世说注引孙策略有扬州,盛兵徇豫章,官属请出郊迎,华歆不听一事,通鉴考异谓其所说不近人情。盖即班、马自叙之例。唐志三十一卷。
后汉书八十五卷本一百二十二卷,晋祠部郎谢沈撰。
  唐志一百二卷。今存姚氏辑本一卷。
后汉书九十五卷本一百卷,晋秘书监袁山松撰。
  晋书袁山松传:山松着后汉书百篇。旧唐志一百二卷。新唐志一百一卷,又录一卷。今存姚氏辑本一卷。愚按:沈约宋书礼志引山松汉百官志,水经注引山松郡国志,史通书志篇言山松有天文志,通志校雠略言有艺文志,宏简录载梁七录内有后汉书艺文志若干卷,不着山松,证以通志,当即袁氏之志。
后汉纪三十卷张璠撰。
  魏志三少帝纪注云:张璠,晋之令史,撰后汉纪,虽似未成,辞藻可观。史通内篇曰:「如张璠、孙盛、干宝、徐广、裴子野、吴均、何之元、王劭等,或谓之春秋,或谓之纪,或谓之略,或谓之典,或谓之志,大抵皆依左传以为的准焉。」又曰:「荀悦、张璠,丘明之党也。世说注、后汉书注俱引璠纪。郡斋读书志曰:「东京史籍,惟璠纪差详。」唐志卷同。
后汉南记四十五卷本五十五卷,今残缺。晋江州从事张莹撰。
  世说言语篇注引「荀谞典籍文章无不涉,征聘无所就」;文学篇注「服虔明左氏传,作训解」;初学记地部「郭丹从武关出谒更始」;人事部「和帝四岁与兄庆出同车,入共室」;又「阴庆以园田钱财分与二弟」;武功部「魏应明鲁诗,帝赐以剑玦」;居处部「马援奏铜马法,诏名金马门」;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注「蜀有阳平、江关、白水,此为三关」;北堂书钞后妃部「居危能重」;改术部序曰「赤精渐微」;太平御览地部「樊重家素富,闭门成市」;职官部「陈宠为太守,任功曹王涣」;兵部「陈蕃欲诛诸黄门,谋泄被害」;宗亲部「北海靖王兴为光武抚育,恩爱如子」;珍宝部「安帝见铜人,张陵对以秦始皇时所铸」,共十五事,并题张莹汉南记。续汉郡国志注、史记集解并引张莹曰「句亶,今江陵也」。唐志五十八卷。
后汉书五十八卷刘义庆撰,不著录。
  见唐志。
后汉书一百卷萧子显撰。梁有,隋亡。
  梁书萧子显传:子显著后汉书一百卷。据众后汉,考正同异,为一家之言。
    文史通义(节录)
  外篇永清县志文征序例曰:马、班而后,家学渐衰,而豪杰之士特立名家之学起。如后汉书之有司马彪、华峤、谢承、范蔚宗诸家,而晋书之有何法盛等一十八家是也。同纪一朝之迹,而史臣不领专官,则人自为编,家各为说,不为叙述讨论,萃合一篇之内,何以得其折衷,此诸家流别之必待专篇列传而明者也。
四、清代诸家后汉书辑本序跋及目录
    姚之骃后汉书补逸
  自序:春秋,鲁史也,一经宣尼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