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正义虞喜志林云:「濮州甄城县东北六十余里有马陵,涧谷深峻,可以置伏。」按:庞涓败即此也。
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卬。封鞅为列侯,号商君。〔一〕
〔一〕正义商州商洛县在州东八十九里,鞅所封也。契所封地。
二十四年,与晋战鴈门,〔一〕虏其将魏错。〔二〕
〔一〕索隐纪年云「与魏战岸门」,此云「鴈门」,恐声误也。又下云「败韩岸门」,盖一地也。寻秦与韩、魏战,不当远至鴈门也。正义括地志云:「岸门在许州长社县西北二十八里,今名西武亭。」
〔二〕正义七故反。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一〕是岁,诛卫鞅。鞅之初为秦施法,〔二〕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君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于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三〕
〔一〕索隐名驷。
〔二〕正义为,于伪反。
〔三〕集解汉书曰:「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上造,三簪褭,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一〕四年,天子致文武胙。齐、魏为王。〔二〕
〔一〕正义冠音馆。礼记云年二十行冠礼也。
〔二〕索隐齐威王、魏惠王。
五年,阴晋人犀首〔一〕为大良造。六年,魏纳阴晋,阴晋更名宁秦。〔二〕七年,公子卬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八年,魏纳河西地。九年,渡河,取汾阴、皮氏。〔三〕与魏王会应。〔四〕围焦,降之。〔五〕十年,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六〕十一年,县义渠。〔七〕归魏焦、曲沃。〔八〕义渠君为臣。更名少梁曰夏阳。十二年,初腊。〔九〕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为王,韩亦为王。〔一0〕使张仪伐取陕,出其人与魏。
〔一〕集解犀首,官名。姓公孙,名衍。索隐官名,若虎牙之类。姓公孙,名衍,魏人也。正义犀音西。地理志云华阴县,故阴晋,秦惠王五年,更名宁秦,高祖八年更名华阴。
〔二〕集解徐广曰:「今之华阴也。」
〔三〕集解地理志二县属河东。正义渡河东取之。括地志云:「
汾阴故城俗名殷汤城,在蒲州汾阴县北也。皮氏在绛州龙门县西一里八十步,即古皮氏城也。」
〔四〕正义应,乙陵反。括地志云:「故应城因应山为名,古之应国,在汝州鲁山县东三十里。左传云『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五〕正义括地志云:「焦城在陕州城内东北百步,因焦水为名。周同姓所封,左传云虞、虢、焦、滑、霍、阳、韩、魏皆姬姓也。」杜预云八国皆为晋所灭。按:武王克商,封神农之后于焦,而后封姬姓也。
〔六〕正义今鄜、绥等州也。魏前纳阴晋,次纳同、丹二州,今纳上郡,而尽河西滨洛之地矣。
〔七〕正义地理志云北地郡义渠道,秦县也。括地志云:「宁、原、庆三州,秦北地郡,战国及春秋时为义渠戎国之地,周先公刘、不窋居之,古西戎也。」
〔八〕正义括地志云:「曲沃在陕州〔陕〕县西南三十二里,因曲沃水为名。」按:焦、曲沃二城相近,本魏地,适属秦,今还魏,故言归也。
〔九〕正义腊,卢盍反,十二月腊日也。秦惠文王始效中国为之,故云初腊。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风俗通云:「礼传云『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蜡,汉改曰腊』。礼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
〔一0〕正义魏襄王、韩宣惠王也。
十四年,更为元年。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啮桑。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张仪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一〕七年,乐池〔
二〕相秦。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三〕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八年,张仪复相秦。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四〕伐取赵中都、西阳〔五〕十年,韩太子苍来质。伐取韩石章。〔六〕伐败赵将泥。〔七〕伐取义渠二十五城。十一年,里疾攻魏焦,降之。败韩岸门,斩首万,其将犀首走。公子通封于蜀。〔八〕燕君让其臣子之。十二年,王与梁王会临晋。庶长疾攻赵,虏赵将庄。张仪相楚。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楚围雍氏,秦使庶长疾助韩而东攻齐,到满〔九〕助魏攻燕。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蜀〔一0〕相壮〔一一〕杀蜀侯来降。
〔一〕集解徐广曰:「戎地,在河上。」正义按:王游观北河,至灵、夏州之黄河也。
〔二〕正义乐音岳。池,徒何反。裴氏音池也。
〔三〕正义修鱼,韩邑也。年表云秦败我修鱼,得韩将军申差。
〔四〕索隐蜀西南夷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