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1-正史

5-元史-明-宋濂-第342页

涯。一云明黄。
  文周。一云门州。
  七源。
  思浪。
  大原。一云黄源。
  通农。
  罗顺。一云来神。
  梁舍。一云梁个。
  平源。
  光州。一云明苏。
  渭龙。一云乙舍。
  道黄。即平林场。
  武宁。此以下县,接云南、广西界,虽名县,其实洞也。
  万载。
  丘温。
  新立。
  恍县。
  纸县。
  历县。
  阑桥。
  乌延。
  古勇。
  供县。
  窟县。
  上坡。
  门县。
  清化府路,汉九真。隋、唐为爱州。其属邑更号曰江、曰场、曰甲、曰社。
  梁江。
  波龙江。
  古农江。
  宋舍江。
  茶江。
  安暹江。
  分场。古文场。
  古藤甲。
  支明甲。
  古弘甲。
  古战甲。
  缘甲。
  安府路,汉日南。隋、唐为驩州。
  倍江。
  恶江。
  偈江。
  尚路社。
  唐舍社。
  张舍社。
  演州路,本日南属县,曰扶演、安仁。唐改演州。
  孝江。
  多壁场。
  巨赖社。
  他袁社。
  布政府路,本日南郡象林县,东滨海,西际真蜡,南接扶南,北连九德。东汉末,区连杀象林令,自立国,称林邑。唐时有环王者,徙国于占,曰占城。今布政乃林邑故地。
  自安南大罗城至燕京,约一百一十五驿,计七千七百余里。
  边氓服役
  占城。
  王琴。
  蒲伽。
  道览。
  渌淮。
  稔婆逻。
  獠。
------------------
宋濂-->元史-->志第十六 河渠一
志第十六 河渠一
  水为中国患,尚矣。知其所以为患,则知其所以为利,因其患之不可测而能先事而为之备,或后事而有其功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现属,斯可谓善治水而能通其利者也。昔者禹堙洪水,疏九河,陂九泽,以开万世之利,而《周礼·地官》之属,所载潴防沟遂之法甚详。当是之时,天下盖无适而非水利也。自先王疆理井田之制坏,而后水利之说兴。魏史起凿漳河,秦郑国引泾水,汉郑当时、王安世辈或献议穿漕渠,或建策防水决,是数君子者,皆尝试其术而卒有成功,太史公《河渠》一书犹可考。自时厥后,凡好事喜功之徒,率多为兴利之言,而其患顾有不可胜言者矣。夫润下,水之性也,而欲为之防,以杀其怒,遏其冲,不亦甚难矣哉。惟能因其势而导之,可蓄则储水以备旱之灾,可泄则泻水以防水潦之溢,则水之患息,而于是盖有无穷之利焉。
  元有天下,内立都水监,外设各处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为务。决双塔、白浮诸水为通惠河,以济漕运,而京师无转饷之劳;导浑河,疏滦水,而武清、平滦无垫溺之虞;浚冶河,障滹沱,而真定免决啮之患。开会通河于临清,以通南北之货;疏陕西之三白,以溉关中之田;泄江湖之淫潦,立捍海之横塘,而浙右之民得免于水患。当时之善言水利,如太史郭守敬等,盖亦未尝无其人焉。一代之事功,所以为不可泯也。今故著其开修之岁月,工役之次第,历叙其事而分纪之,作《河渠志》。
  通惠河
  通惠河,其源出于白浮、甕山诸泉水也。世祖至元二十八年,都水监郭守敬奉诏兴举水利,因建言:“疏凿通州至大都河,改引浑水溉田,于旧闸河踪迹导清水,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至西水门入都城,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总长一百六十四里一百四步。塞清水口一十二处,共长三百一十步。坝闸一十处,共二十座,节水以通漕运,诚为便益。”从之。首事于至元二十九年之春,告成于三十年之秋,赐名曰通惠。凡役军一万九千一百二十九,工匠五百四十二,水手三百一十九,没官囚隶百七十二,计二百八十五万工,用楮币百五十二万锭,粮三万八千七百石,木石等物称是。役兴之日,命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为之倡。置闸之处,往往于地中得旧时砖木,时人为之感服。船既通行,公私两便。先时通州至大都五十里,陆挽官粮,岁若干万,民不胜其悴,至是皆罢之。
  其坝闸之名曰:广源闸;西城闸二,上闸在和义门外西北一里,下闸在和义水门西三步;海子闸,在都城内;文明闸二,上闸在丽正门外水门东南,下闸在文明门西南一里;魏村闸二,上闸在文明门东南一里,下闸西至上闸一里;籍东闸二,在都城东南王家庄;郊亭闸二,在都城东南二十五里银王庄;通州闸二,上闸在通州西门外,下闸在通州南门外;杨尹闸二,在都城东南三十里;朝宗闸二,上闸在万亿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