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34-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沙弥律仪要略述义-清-书玉-第29页

。以此觀之。凡事未有不學而能成也△師有所使令。宜及時作辦者。謂聞師所命事。當乘時作為。惟恐更有命聞。辦。是備辦。不順曰違。不敬曰慢。又即怠也。成範云。凡聞師喚。當隨應而至。若有所需。即依法授之。少有所懈。得違慢罪△凡睡眠。不得先師者。謂坐寐曰睡。翕目曰眠。五葢煩惱。此為第一。由此覆蔽身心。故令善法不生。長淪三界。當漸制之。既為弟子。宜起在師前。臥在師後。先字。當讀去聲。本來在前曰先。不當在前而在前者。故曰先也。律云。多睡有五種過。一。多惡夢。二。諸天不喜。三。心不入法。四。不思惟明相。五。夢失不淨△凡人問師諱者。諱。避忌也。隱也。生曰名。死曰諱。今俗問人諱者。是隱法名二字。謂不敢問名。而云諱也。雖是謬稱。是尊重義。故大師補文于此。因弟子不得直呼師名。故加上下二字。若問師號當答某甲和尚或云某甲本師。不須上下二字。今授戒時。宣上下者。為弟子之稱也。若問師長號。應云。某甲師傅。五十頌云。又復於師名。不應輒稱舉。設有固問者。當示之一字。若問師年臘。及與州縣名。一一皆須答。鶴林玉露云。古人稱字最不輕。孔門諸子。稱夫子為仲尼。今世平交稱字。稍尊貴者。便不敢稱字。與古異也。法苑云。諸佛名號。稱揚敬禮。而獲福利。大都出於口意耳。若出於尊敬之口。則為福。若出於輕薄之口。則為禍矣。
  二求師擇處法
  凡弟子。當擇明師。久久親近。不得離師太早。如師實不明。當別求良導○設離師當憶師誨。不得縱情自用。隨世俗流行不正事。亦不得住市井閙處。不得住神廟。不得住民房。不得住近尼寺處。不得以與師各住。而行世法中一切惡事。
  當擇明師者。謂道眼開明之師也。如是之師。當久久親近。不得擅離。以佛法無多子。久長難得故。昔斷崖禪師示眾云。我親近高峯三二十年。常常打徹骨髓。未曾起一念遠離心。古人心。行如是。律中親近師家有四種。一。有法有食。名為樂住。二。有法無食。名為苦住。三。有食無法。懺謝而去。四。無法無食。不辭而去。古云。鳥之將息。必擇其林。人之求道。必選其師。以師是人之模範也。模範端正。必出良器。故須擇也。如或不然。則宜別參。謂吞舟之魚。不隱卑流。合抱之木。不生丹丘。大鵬展翅九萬里。豈若鷦鷯息一枝。然沙彌本無離師之法。為實不明故也。良導者。謂善能引人。達於至道故。如法華云隨順是師學。得見恒沙佛。是也。若不別求。恐敬獼猴為帝釋。宗瓦礫為明珠。宗瓦礫是不識法。敬獼猴是不識人。不識法則慧眼失。不識人則墮邪途。故云。汝師既墮。汝亦隨墮。此之謂歟△設離師。當憶師誨者。謂雖然離師。常當憶師平日教誡之語。如耳提面命。終身不敢違也。中心經云。佛言知師恩者。見師則當承事供養。不見則當思惟教誡。是也。若縱情自用。是不憶師誨故。行不正事。是隨世俗流也△不得住市井閙處者。謂積貨交易。人煙輳聚之所。名之為市。古來多於汲水之處為市。故曰市井。市中喧雜。故曰閙處。若非大力量人。入廛垂手。和而不流。則不得住。恐境亂則身心亂也△不得住神廟者。神以酒肉為禋祀。則僧儀偃蹇。人所輕忽。故出家者。佛在世時。依佛而住。佛滅度後。則依佛像而住。是故持戒者。不禮鬼神。且為鬼神欽敬。若住神廟。則為鬼神所輕也。古云。僧住城隍佛祖呵。先賢都是隱嵓阿。山泉流出人閒去。清水依然成濁波△不得住民房者。緇素有分也。謂多近閙處。恐累道故。阿蘭若頌云。欲精進一乘。先當擇其處。闤闠不遠離。煩惱如刀鋸。未到無學門。於學有所慮。林下及水邊。自然絕滓濾。依結茅三閒。蒲團敷一具。呆呆着眼看。觸處皆道地。我今多懊悔。未曾依此句△不得住近尼寺處者。謂男女有別也。瓜田李下。須避嫌疑△不得以與師各住者。謂師資聚散。理所常然。但依佛教行持。莫隨世諦流布。則不礙也△惡事者。謂脅肩諂笑邀譽紳衿。交結往來。豪強勢族。學習奇藝。受雇俳優。通使四方。為利販賣。及近尼寺。住神廟民房等。皆非佛子所為。故曰。世法中一切惡事也。
  隨師出行第三(凡九事○分二)初正儀(分四)
  初在路
  不得過歷人家○不得止住道邊共人語○不得左右顧視。當低頭隨師後。
  隨師者。隨。是追隨。謂師長出行。弟子當追隨杖履也。不得過歷人家者。歷。行也。謂不得師在一家。弟子又行一家。有失相隨之道也。縱過父母。檀護家。若師不聽。亦不得入。律云。不得去遠。使不相見。當相去一舒手。若前有惡象。牛。馬。當向師言。先避一處。不得言遲悞事△不得止住道邊。共人語者。道。路也。若路逢親朋知識。當善辭卻。若共談論。便失隨侍之儀。則置師于何地耶△不得左右顧視者顧。回看也。謂尋常出入。當平視直前。威儀如法。無失僧規。隨師後行。尤宜整肅。聽其動靜。若東望西張。則為俗所譏。未免論師。無有家法。然弟子不能以道行慰師。而反以俗譏。累師者。則于心何安。行護云。三千威儀。行為第一。左右觀看。為俗所訕。便非正器。書云。意誠而後。心正。心正則無所不正也。
  二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