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譯為親教師。由能親教出離世業故。又云。異姓同居曰和。常向佛日安住曰尚。謂傳法利生不絕。戒德清淨普聞也。阿闍黎。正名阿遮梨耶。此云傳授。唐言軌範。謂能軌範後學故。隋言正行。南山事鈔云。謂能紏正弟子行故。大論云。和尚如父。阿闍黎如母。以棄本生父母。當求出世父母。若捨和尚阿闍黎。即名捨戒也。即。就也。尊顯道德曰位。謂受戒學律五載。堪為軌範。故曰。即闍黎位。十年嚴淨毗尼。律准度人。故曰。即和尚位也。又四分律明。五種阿闍黎。一。剃度。所依得出家者。二。受戒。受戒作羯磨者。三。教授。教誡威儀者。四。受經。所從受經。若說義。乃至四句偈者。五。依止。乃至依住一宿者。和尚。及依止。多以十夏者為之。上四師。皆多以五夏者為之。如上所明之法。皆是大僧境界。故曰比丘事。沙彌不久登壇受具。漸次行持。亦入其位。故曰當預知之。問。前大僧說戒。不許預聞。今反令預知者何。答。半月說戒。是宣其罪相。恐生邪見。故不許聞。今言師法。是其名位。謂比丘專修五年十載。即能為人天師範。沙彌尚是小眾。不可輕慢大僧也。
事師第二(二十七事○分二)初正儀(分八)
初省誡敬作法
當早起○欲入戶。當先三彈指○若有過。和尚阿闍黎教誡之。不得還逆語○視和尚。阿闍黎。當如視佛○若使出不淨器。不得唾。不得怒恚。
言事師者。謂承奉無怠曰事。誨人不倦曰師。太平御覽云。師者。發蒙之基。學者有師。亦如樹之有根也。然大智既成。復能成就小智。猶樹根生子。子復生根。展轉相生。種類不絕。故作持云。師以開導。友以切磋。世出世間法器。全賴師友。所當敬重。倘存憍慢。一生福慧消滅。是故誡之。如常啼。賣心肝而學般若。世尊。為求半偈而捨全身。華嚴云。凡夫無智。執著於我。并執我見。憍慢貢高。不愧無智。妄自尊大。見善不從。罔受教誨。於賢不親。故去道甚遠。律云。弟子看和尚。當具四心。一。親愛。二。敬順。三。畏難。四。尊重。侍養承接。如臣子之事君父。如是展轉互相敬重瞻視。能令正法久住。增益廣大也△當早起者。凡事早起。事事次第。不至慌忙卒暴也。古云。一朝纔起晏。百事盡皆違。穿著衣裳亂。開門恨手遲。供佛茶湯冷。燒香火似灰。低頭忙禮拜。廚下板聲催。為僧若起早。事事得便宜。律中夜分。分三。初夜。後夜。精勤佛道。中夜。聽其歇息。若過中夜。即當起身。自盥漱已。然後具楊枝澡水等。候師所須。又早者。先也。為弟子者。理宜先起也△欲入戶。當先三彈指者。謂弟子凡入師門。應在門外。聽其動靜。恐驚禪觀。先彈指三聲。令師覺已。然後方入。不可造次也△若有過等句者。失於中道謂之過。若自有過。師長呵責教誡之時。當低頭納受。若還逆語者。過而又過。不可教也。去後猶當思念。常懷慚愧。念報四恩。傍資三有。若不順師言。即同逆論。故曰。不得還逆語也。經云。謗師。毀師。憎師。嫉師。法中大魔。地獄種子△視和尚。阿闍黎。當如視佛者。謂諸佛已過去。未來尚未來。現在說法。代佛宣化者。惟和尚。阿闍黎。故曰。當如視佛也。成範云。若弟子眾多。當各盡其職。次第奉事。不可有失△若使出不淨器者。謂大小便器。及痰唾壺等。怒者。心恨也。恚者。氣憤也。謂心中有恨。而氣不憤。故唾之。然此穢氣人皆畏避。事師孝行。義無此理。既為師除。不得起厭惡心。現嗔恚相。而吐痰涎。當念此身。眾苦所集。一切皆是不淨。師長如是。弟子亦然。除此不淨。即除我三毒煩惱。若能如是諦思。則自他皆淨。是為真正出不淨器也。
二依時禮拜法
若禮拜。師坐禪。不應作禮。師經行。不應作禮。師食。師說經。師梳齒。師澡浴。師眠息等。俱不應作禮。師閉戶。不應戶外作禮。欲入戶作禮。應彈指三遍。師不應。應去。
禮拜者。天台云。四儀法則名禮。身業恭敬名拜。白虎通曰。人之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見意。屈節卑禮尊事者也。師坐禪者。恐亂定功。故不應禮。師經行者。恐妨正念。故不應禮。師受食者。恐雜於觀。故不應禮。師說經者。恐斷法義。故不應禮。師梳齒者。恐廢偈呪。故不應禮。師澡浴者。形儀不整。故不應禮。師眠息者。恐驚覺故。不應禮也。等者。師剃髮。洗足。或有事不暇。及對賓客等。師閉戶。不應戶外作禮者。謂閉戶作禮。不成恭敬也。欲入戶者。先當彈指三遍。不可急遽擅入。如不應者。當默然而回。不可勉強。故知禮拜。不如從命也。
三奉食侍立法
持師飲食。皆當兩手捧。食畢斂器。當徐徐○侍師不得對面立。不得高處立。不得太遠立。當令師小語得聞。不費尊力。
兩手捧食。恭敬之至也。奉師飲食。如同供佛。當過其眉。不得以粗氣觸其淨食。斂。收也。徐徐。從容貌。謂收盌之時。當從容細行。不得麤糙。今盌鉢作聲也。律云。凡通飲食。當適寒溫。成範云。為師作食。無論麤細。俱要精潔。適師性格。凡奉茶湯。不得將指插入盞內。當兩手平舉授師。茶畢。接盞如前。行護云。若進鹽茶并藥。及一切食物。量當食盡。逐時授之。若授鮮果。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