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34-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沙弥律仪要略述义-清-书玉-第11页

繼之詞。謂此四法。皆是妄語之等流也。前譽後。毀者。謂現前獎譽。退後。毀呰。愛之欲生。惡之欲死也。面是背非者。謂面從公是。背地私非。無見聞疑。恣心亂說。但圖洩自己之忿恨。不顧他人之死活也。報恩經云。佛告阿難。人生世間。禍從口出。當護於口。甚於猛火。猛火熾然。燒世間財。惡口熾然。燒七聖財也。證入人罪者。謂無問前人有罪無罪。但以惡心。硬作證盟。置他人罪也。發宣人短者。謂訐彼陰私。宣其短處。惟知有己。不顧他人。欺巧百端。令人陷沒。故曰。皆妄語之類也。易云一言之善。千里應之。一言不善。則千里違之。古人三緘其口。所以為後世之龜鏡也。太公曰。欲量他人。先須自量。傷人之語。還是自傷。含血噴人。先污自口。漢新息侯馬援。以書誡其兄子曰。吾欲汝曹。聞人之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得言也。好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輪轉五道經。佛言為人喜傳人惡。死入地獄。烊銅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犂耕之。後墮惡鳥。人聞其聲。莫不驚怖。呪令其死。
  二大妄語(分二)初明境
  若凡夫自言證聖。如言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等。
  釋。凡夫自言證聖者。此初標其名也。前言世諦之事。此言出世妄語也。謂身居有漏。心等庸流。故名凡夫。明了四諦。住最後身。故名聖人。梵語阿離野。此翻云聖。昔商太宰問孔子曰。夫子聖者與。曰。丘博聞強記。非聖也。曰。三王聖者與。曰。三王善用智勇。聖非丘所知。曰。五帝聖者與。曰。五帝善用仁義。聖非丘所知。太宰駭然曰。然則孰為聖乎。孔子有間。動容對曰。西方有聖者焉。不言而自信。不治而不亂。不化而自行。蕩蕩乎。人無能名焉。然凡聖之別。有十法界。凡夫由染緣而成。謂一切眾生。於真性上。情想自異。故有六凡。聖人從淨緣而證。謂佛與三乘。於無為法中。智有高下。故有四聖。可見凡之與聖。懸若天淵。今言證者。妄之極矣。如楞嚴云。譬如平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戮。須陀洹者。此翻預流。謂斷三界八十八使。見惑。已盡。預入聖道法流故。又云見道。謂見真諦故。或名逆流。或名入流。謂逆生死流。入聖法流故。又名聖位。此小乘初果聖人也。斯陀含者。此云一來。謂欲界九品思惑中。已斷前六品盡。後三品尚在。猶須更來欲界一番受生故。此二果聖人也。等者。謂餘三果。四果。乃至或云。得禪定解脫。三昧正受。天龍鬼神來歸依我之語。未盡故。
  二定罪
  名大妄語。其罪極重。
  釋。大妄語者。謂如上四果。及禪定等法。毫無知見。妄言已得已證。故曰大妄語也。以此誑惑世人。而邀名利供養者。死墮無。間地獄。故曰。其罪極重也。
  三開聽
  餘妄語。為救他急難。方便權巧。慈悲利濟者。不犯。
  釋。餘妄語者。謂除上妄語之外也。救他急難者。謂本無謀利之心。全以拔苦為念故。如律云。有獵者逐兔。兔走避佛座下。少頃獵至佛所。問。見兔否。佛曰不見。獵乃去。後弟子問。兔見在佛座下。云何見言不見。佛曰。為救兔故。又如波斯匿王。敕殺厨監末利夫人。令人留藏。待王酒醒悔恨。送至王所。王大歡喜。夫人雖受八戒。為救他難。而不犯妄語戒。是名方便權巧。慈悲利濟者也。
  四舉況
  古人謂行己之要。自不妄語始。況學出世之道乎。
  釋。古人。即司馬溫公。要。立身之要也通鑑載。劉忠定公。問司馬溫公曰。盡心行己之要。可得聞乎。公曰。其誠乎。又問行己之要。以何為始。公曰。自不妄語始。二公。皆宋之為儒也。尚以。誠信為本。況出世之人。豈得言行乖違耶。葢道德之存。至誠為首。立身之要。言行為先。所以南。容三復白圭。將以戒慎其言。是故古人戒始慎終。自不妄語始也。靈源曰。舉措不可不審。言行不可不稽。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也。
  二引證(分二)初果報
  經載。沙彌輕笑。一老比丘。讀經聲如狗吠而者比丘者。是阿羅漢。因教沙彌急懺。僅免地獄猶墮狗身。惡言一句。為害至此。
  釋。此引往事。以證妄言之咎也。犬鳴曰吠。一言而墮狗身者。果不昧因也。阿羅漢。此云無學。謂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有。無法可學故僅。但也。大報恩經云。波羅奈國。大富長者。年至八十。生一男子。名曰均提。十歲出家。往利提利因陀羅山。至如來所。佛為說法。即得道果。阿難心疑白佛。佛言均提沙彌。非適今也。過去毗婆尸佛時。有一年少沙彌。精通三藏。見一老比丘。人相不具。好讚三寶。音聲濁鈍。不能歌唄。少年罵言。音如狗吠。老比丘便呼年少。汝識我否。我梵行已立。不受後有。年少聞之。心驚毛竪。即求懺悔。我因愚癡。不識聖賢。願我來世。見善知識。爾時年少。惡罵上座。五百生中。常作狗身。百千大眾。聞佛所說。咸立誓言。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為此苦。而發於惡言。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為此苦。毀謗聖賢人。爾時舍利弗。晝夜六時。以道眼觀諸眾生。有應度者。而度脫之。爾時摩竭提二國中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