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念成智。即一吹世界而成。乃至一切不思議希有之事。但達一念無明心。成諸佛智。無有不洞曉之者。若不解此。非唯不聽出家。一切萬善皆不成就。以不知佛法根本故。
五夏以前。專精戒律。五夏以後。方乃聽教參禪。
【箋】五夏者。謂數始於一。終於十。而五居其中。如春之於夏也。夏乃生長萬物之時也。言持戒操履至五夏。戒力堅固。不為境風搖奪。亦猶樹木培植五夏。根幹茂鬱。不為秋霜所殺也。戒者。萬行之首。如拮居之有地。禦船之有水。居無地無以立。船無水無以行。所以戒乃成佛作祖之實地。超生脫死之法船也。教者。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羅。謂之教。禪者。教外別傳。謂之禪。天山老人曰。教乃禪之階梯。禪乃教之骨髓。然則禪之與教是一是二。分亦不得。不分亦不得。昔淨因一喝分五教。五教可分。而五宗獨不可分耶。古德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答曰。雞寒上樹。鴨寒下水。繇此觀之。五宗之旨可以分。可以不分。畢竟分底是。不分底是。惟具眼者辯之。
燈錄。雲門到江州。陳尚書請齋。纔見便問。儒書中不問。三乘十二分教。自有座主。作麼生是衲僧行脚事。師曰。曾問幾人來。曰。即今問上座。師曰。即今且置。作麼生是教意。曰。黃卷赤軸。師曰。個是文字語言。作麼生是教意。曰。口欲言而辭喪。心欲緣而慮忘。師曰。口欲言而辭喪。為對有言。心欲緣而慮忘。為對妄想。作麼生是教意。書無語。師曰。見說尚書看法華經是否。曰是。師曰。經中道。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且道。非非想天。有幾人退位。書無語。師曰。尚書且莫草草。三經五論。師僧拋却。入叢林十年二十年。尚不柰何。尚書又爭得。書禮拜曰。某甲罪過。
是故沙彌剃落。先受十戒。
【箋】寄歸傳。西域出家。具有聖制。初受五戒。名鄔波索迦。此創入佛法之基。七眾所攝也。師次為辦縵條。僧脚崎。下裙。濾羅鉢等。授十戒。名室羅末尼羅。方成應法。為五眾攝。堪消施利。不則妄負求寂之名。既不合消常住信施。負債何疑。當依教而為濟度。
清信士度人經。欲出家者。著本俗服。辭拜君親。偈曰。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棄俗入無為。真實報恩者。
次則登壇受具。
【箋】受具者。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三師七證。事事見前無不具足。故曰受具。
今名為沙彌。而本所受戒。愚者茫乎不知。狂者忽而不學。
【箋】名為者。如法華名字比丘也。言既為沙彌。當成應法之器。若徒有其名。而無實行。非狂即愚矣。愚者資性頑鈍。不能學戒。與法轉疎。甘為下劣。狂者雖有小智。忽而不學。愚迷猶甚。或勉之學律。則曰。此不過為初學者說。禪宗何必有此。殊不知禪與律何物哉。六祖悟後。復受戒於智光。今之狂禪。豈有過於六祖者耶。余甞曰。禪師家有一個禪字在胸中。便礙塞殺人。若無個禪字在胸中。亦礙塞殺人。秖此律儀。可以辨驗狂愚。未有不礙塞者也。
便擬躐等。
【箋】躐。無好步也。學者當循序漸修。不可躐等而進。
百句譬喻經。有富者子。愚癡。載沉香精且貴。買者希。一日見市中貨炭最駛。即燒香作炭。希得應速。眾見之共笑曰。賣雖遲。獲直不少。今燒成炭。復何所得。
罔意高遠。亦可慨矣。
【箋】空腹高心。法華所謂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者是。罔意者。謂聽其言之狂放。雖聖賢猶有所不及。察其行之卑污。如羣小不為。而敢為之。此其所以感慨長嘆也。
因取十戒。略解數語。
【箋】即雲棲於本經中。略其要而解也。
使蒙學知所向方。
【箋】易。童蒙吉。謂先天之氣未鑿。不知有善有惡。而以先入之言為是。故須仗明師開其蒙昧。發其道機也。向方。即禪戒之要路也。此不獨為蒙學者說。其老於叢林者。亦不可不知向方也 向方。即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其在學者自悟也。
楞嚴。觀方知彼去。去亦不知方。正好參取。
好心出家者。
【箋】好心者。無諂無曲。即正心誠意出家者也。若為急難。為安閑。為衣食財利。不為生死而求出家者。皆非好心。故不與出家。
切意遵行。慎勿違犯。
【箋】切。真切也。遵。謂遵佛戒。而行慎密。不敢違越也。
然後近為比丘戒之階梯。遠為菩薩戒之根本。
【箋】進比丘菩薩大戒。必從彌十戒根本始。未有越根本。而竟登大戒也。譬如古木蔭森。枝葉茂鬱。必因根而有本。因本而有枝。因枝而有華葉。又如登山自卑至高。自邇至遠。進戒階級。亦復如是。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箋】木叉戒源。如花之有實也。花為因實為果。因果同時。事理一貫。故沙彌律為發蕋初時。比丘戒為開花中時。菩薩戒為結菓後時。戒基既立。定慧由之而生。此三學。自性本有。不因修而得。非惟諸佛菩薩具足。一切凡夫亦未曾欠少。當知自性無善惡。無持亦無犯。是自性戒。自性無靜亂。無取亦無捨。是自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