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藕絲孔中。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已善成就諸幻法智地。幻智即是菩薩。菩薩即是幻智。能於無差別法中入定。差別法中起。差別法中入定。無差別法中起。法昌錄。師與眾僧喫藕次。乃云。昔阿修羅。甞與帝釋交戰。修羅戰敗。退入藕絲孔中。汝等諸人。各各喫藕。還曾咬著得幾個修羅麼。時有一僧作嘔勢。師云。大眾喫藕偏。汝作恁麼勢。僧云。若不恁麼。恐遭人恠笑。師曰。直饒恁麼。也遭人怪笑。僧曰。和尚又作麼生。師曰。但喫藕。去無作麼生。
藕絲詩。西方美人洗藕蓮庄北。手把金刀如切玉。玉中誰識藏氷絲。刀刀玉斷絲還續。因之有感偶而謌。句裏宮商費琢磨。齒頰氷聲忘六月。吚哦滿口含霜雪。載嚼載謌絲轉多。織女雖巧愁秋波。賴我舌本通泉谷。香漩迂遶蓮華腹。地緯天經神鬼呵。絲絲燁燁照山河。莫教根蒂驚食盡。留取一絲兩絲藏脩羅。
沙彌律儀毗尼日用合參卷上
沙彌律儀毗尼日用合參卷中
菩薩戒弟子雲棲寺沙門 袾宏 輯集
雲居山真如寺晦山沙門 戒顯 訂閱
寓黃山慈光寺石樹沙門 濟岳 彙箋
威儀門
【箋】威儀門者。正顯上篇戒律門之文也。威者。威以德見。非匹夫匹婦鹵莽之威。及作威做勢之威也。儀者。儀以行見。非消沮閉藏之儀。及脇肩諂笑之儀也。門者。自藏中沙彌十戒。并威儀一卷內。載四十二事之門。今雲棲列二十四條。不啻威儀三十禮儀八百。約而言之。惟一心行。何則。心為功曹。諸體皆從使。功曹若正。從使亦正。是故心不妄想。心威儀也。身不妄動。身威儀也。口不妄言。口威儀也。其餘諸根不妄。而威儀亦復如是。當知六根門頭一動一靜。何處不是威儀。如香嚴聲色外威儀是也。
菩薩善戒經。四威儀。謂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住。調攝其心。成就道業。雖久於行坐。亦當忍其勞苦。非時不坐。非時不臥。設或住臥之時。常存佛法正念。如理而住。於此四法。動合規矩。不失律儀。是謂四威儀。一。行。謂舉趾動步。心不外馳。無有輕躁。常存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二。住。謂非時不住。若或住時。隨所住處。常念供養三寶。讚嘆經法。廣為人說。思惟經義。如法而住。三。坐。謂跏趺宴坐。諦觀實相。永絕緣慮。澄湛虗寂。端肅威儀。如法而坐。四。臥。謂非時不臥。調攝身心。或時暫臥。則右脅宴安。不忘正念。心無昏亂。如法而臥。
波羅蜜多經。如來行步。進止儀雅。其猶鵞王。如來行步。威容齊肅。如獅子王。
晁文元公七審。第一。一切妄念能消否。第二。一切外緣稍簡省否。第三。一切觸境能不動否。第四。一切語言能慎密否。第五。一切黑白滅分別否。第六。夢想之間不顛倒否。第七。方寸之間得恬愉否。常書座右。四威儀中。時自考校。以警惛憒。以代曾子三省之儀。道力淺深。以自審知。
佛制沙彌。年滿二十。欲受具足戒時。若問不能具對沙彌事者。不應與具足戒。當云卿作沙彌。乃不知沙彌所施行。沙門事大難作(詳載敬大沙門)。卿且去熟學。當悉聞知。乃應受具足戒。今授卿具足戒。人謂佛法易行。沙門易作。故當先問。
【箋】世間男子年滿二十。在成人之列。孝弟在躳。出世間男子年滿二十。偉然僧相。當為大比丘事。若沙彌年滿二十。不發心進具戒者。和尚闍黎應開導發心。若三勸不發進戒之心。不應與共住。與共住者。非和尚。非闍黎。若沙彌要求進戒者。應審是沙彌戒相。及所施行事。若沙彌不知不識。且令熟學。然後許可。
徵。沙彌將受比丘大戒。當學比丘大事。何必瑣瑣問沙彌中事。
訓。上篇不云乎。律儀為比丘戒之階梯。乃菩薩戒之根本。若根本培之不深。枝葉花菓安得茂盛。其猶掘乾土而思甘泉。無有是處。故沙彌律儀。不可不深究也。
以下條則於沙彌威儀諸經。
【箋】藏中有沙彌十戒經。沙彌十戒并威儀。沙彌儀軌頌。沙彌尼戒經。沙彌尼離戒文。
及古清規(百丈禪師著也)。今沙彌成範中節出(笑巖月心老人著也)。又宣律師行護律儀(宣即南山聖師所著也)。雖誡新學比丘。有可通用者。亦節出。良以末法人情。多諸懈怠。聞繁則厭。繇是刪繁取要。仍分類以便讀學。間有未備。從義補入一二。其有樂廣覽者。自當閱律藏全書。
【箋】指月。棲賢湜。性高簡律身。動不違法。暮年三終藏經。以坐閱不恭。則立誦行披。南公少年從之。故取法。甞曰。棲賢和尚。定人天中來。藏經。乃佛祖命脉。閱藏經。即能通佛祖命脉。即是佛祖應身。今之為僧。不聞藏經名字。而終身無憾者。不知何以自處。
敬大沙門第一
【箋】梵語沙門。具云沙迦懣裏。華言勒息。亦云桑門。涅槃云善覺。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即弘宗演教。德行兼美。諸善知識也。
大方廣寶篋經。離諸經聚。故名沙門。沙門有四。一。勝道沙門。稟佛出家。能滅貪嗔癡等煩惱。得證勝道故。二。說道沙門。已調伏貪嗔癡等煩惱。而能宣說正法。為令眾生入佛道故。三。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