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2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清-书玉-第9页

法自除也。
  就水
  【記】就者。近也。水者。潔身之謂也。根本百一羯磨云。世尊說不淨染汙教者。欲除去臭氣。令安樂住故。佛言。勝義洗淨有三種。一洗身。二洗語。三洗心。毗奈耶云。佛告苾蒭。汝等當知。此是當行法。當須存意。如是洗淨。有大利益。令身潔淨。諸天敬奉。是故汝等。若依我為師者。咸應洗淨。若不洗者。不應遶墖。禮佛。誦經。不禮他人。不受他禮。不應噉食。坐僧床榻。不得入眾。由身不淨故。能令諸天。見不生喜。所持呪法。皆無靈驗。若違得惡作罪。
  集。大便畢。臨水即念此偈呪。
  事訖就水。當願眾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唵。室利婆醯莎訶(三遍)
  【記】事訖者。謂大小行事已畢。就水洗僻處時也。此當願者。非同世間之願。及世間之法。當為眾生。發出世之願。說出世之法。具有優劣於此。何也。於世間法。秪名事相而已。在出世法。中即事顯理。深達中道之義。速疾往者。言五濁惡世。所見所聞。無非煩惱惡業。纏縛身心。沉淪生死。流轉三界。如處牢獄。受罪之法。牢獄尚有盡期。煩惱實無邊際也。三毒如此利害。是故喻如穢廁。不可久停。故當速離世間穢濁之行。而行出世清淨之法也。如經律所明。入廁洗淨。若不默持諸呪。縱用七恒河水洗之。不得清淨。何以故。種子不淨故。
  洗淨
  【記】洗者。除也。謂除去不淨。而成潔淨。故曰洗淨。
  洗滌形穢。當願眾生。清淨調柔。畢竟無垢。
  唵。賀曩密栗帝莎訶(三遍。用左手後二指洗之)
  【記】洗滌者。清淨義。即蠲棄也。謂此幻形之有穢濁。必假淨水方得蠲棄也。若不滌除惡觸。不合受用僧伽敷具床榻。律攝云。若苾蒭受食。未漱口以來。乃至大小行訖。未將淨水去穢。受禮。禮他。授法。聽法。皆不聽許。不坐床座。及噉飲食。違者得罪。然雖洗滌。必仗偈呪法力之功。方可身心清淨。乃得調柔也。而云畢竟無垢者。即事以明理。謂此身心。皆因煩惱。所知。二障所纏。而我法二執未空。自從無始以來。無明障蔽。真理何能得顯。今之所以畢竟無垢者。以持戒之功勳。以定慧之力用。畢竟清淨。畢竟無染。則知寂淨光生。煩惱永喪矣。
  洗手
  【記】手是總名。乃吾人身形所具。能司執持之支分。若無掌。不可名手。無指。亦不可名手。有掌有指。方名曰手。兩手。太陽之精也。字魂陰掌圖法天。指法五行。大曰拇指。第二曰食指。中曰將指。第四曰無名指。第五曰小指。第六曰枝指。謂既專執持。則穢觸難免。故當洗焉。
  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
  唵。主迦囉耶莎訶(三遍)
  【記】水。柔為性。離垢去染為用。盥者澡也。以掌掬水澡淨曰盥掌。夫手沾塵垢。今淨水去其掌垢。表法水除其心垢。所謂日新。又新。純其德也。當願眾生者。謂持戒之人。所修梵行願生身心清淨。受持如來清淨法味。續佛慧命。化化不絕也。言佛法者。廣則百千三昧。無量法門。乃至三藏十二部。異則一四句偈。皆名佛法也。唵下誦呪之時。一浣而再浣。再浣至七浣。自然佛法現前。究竟我手。佛手。眾生之手。同於清淨。同於受持。是真清淨佛法之手。受持佛法也。
  引證。師子國。釋迦彌多羅。三果人也。麟德初。來京。高宗尊處禁中。總章初。康藏猶為居士。請受菩薩戒。眾謂梵僧曰。是行者誦華嚴。兼善講梵網。梵僧驚歎曰。但持華嚴。功用難測。況解義耶。若人誦淨行品。百四十願。已為得菩薩具足戒者。何煩別授。西國相傳。有人讀此經。以水盥掌。水沾蟲蟻。其捨命者。皆得生天。何況持說此經。教化眾生者乎。此賢者後來。必廣大饒益一切也。
  集。若但小便時。唯用水洗手一次即淨。若是大便。去穢後洗手。或用灰泥皂角。如法洗之 溪堂雜錄云。元祐中有蜀僧智超法師。甞誦華嚴經。已三十年。偶見一童子。風貌清爽。舉手高揖。超曰。何來。曰。五臺來。超曰。何遠至此。曰。有少事欲相導故。超曰願聞。曰。吾師誦經。固可嘉矣。但失在登廁洗淨時。觸水淋其手背。而未常用灰泥洗之。所用灰泥。律制七度。今但二三。緣此觸尚存。禮佛誦經。悉皆得罪。言訖。不見。超慚而改過。識者或曰。此必文殊化現。有警於超也。故知洗手。必須依法。因果經云。觸手請經。當獲廁中蟲報。
  洗面
  【記】額前曰面。又頭面也。凡物皆有背。有面。又相向為當面。乃一身之首。起則先見於人。既先見人。必先見佛。故須日日早淨。以便行禮持誦也。
  以水洗面。當願眾生。得淨法門。永無垢染。
  唵。嚂。莎訶(默持二十一遍)
  【記】以水洗面者。謂此幻質。乃不淨之體。九孔常流于外。面向竅次所在。常溢洟唾不淨之物。故須水以滌除之。是故每於晨朝沐其面也。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薩發心。故行者洗面。即先發是願也。淨法門者。即事顯理。以八萬四千塵勞之門。轉為八萬四千清淨法門。亦即是陀羅尼門。此門總一切法。持無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