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鐘。可延其聲。吾受苦惟聞鐘聲則暫休。或能為造一鐘尤善。復曰。吾在位日。于闐國遺我玉天王像。藏於瓦棺寺佛左膝。人無知者。汝以此為騐。乃甦。隨奏唐主。果如其言。主感泣。造一鐘于清涼寺。鐫其上曰。薦烈考高祖皇帝。脫幽出厄。以玉像建墖葬蔣山。雜譬喻經云。所在聞鐘聲。臥者必須起。合掌發善心。賢聖皆歡喜。又唐京師大莊嚴寺僧。名三果。有兄從煬帝南行中亡。不持齋戒。墮火坑地獄。蒙禪定寺打鐘。聲振地獄。同受苦者。皆生樂處。
集。古德云。聞鐘臥不起。護法善神嗔。現前減福慧。後世墮蛇身。其懶修禪誦者。報感廣在經律中。茲不繁引。
著衣
【記】梵語震越。此翻衣服。太古衣皮。黃帝始製衣服。上曰衣。下曰裳。白虎通曰。衣者。隱也。裳者。障也。故涅槃經云。如世衣裳。障覆形體。遮形覆隱。故名衣裳。又衣者。依也。萬善功德。皆依淨戒而為根本。故薩婆多論云。一切佛弟子。皆依戒住。萬善由之生長。若能依戒修行。即獲諸勝善根。則苦海可越。彼岸可登。
若著上衣。當願眾生。獲勝善根。至法彼岸。
【記】若者。楷定之辭。謂楷定披著此衣之時也。上衣者。俗說長衣。曰直裰。曰褊衫。曰海青。太白詩云。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一名道袍。亦曰恭敬衣。又名向上衣。乃表一身最勝之衣也。言著最勝之衣。當發最勝之心。及發最勝之願。當知此心此願。即勝善根也。葢一切眾生。失此善根。沉溺生死。故當發是願。令其善根。不使沉溺。而令至法彼岸。究竟之地。如二乘三乘。皆不名究竟。唯佛一乘。乃名究竟彼岸也。又此岸。乃眾生作業受苦生死輪迴之地。彼岸。是諸佛究竟超脫清淨安樂之地也。
著下裙時。當願眾生。服諸善根。具足慙愧。
【記】梵語泥縛些那。唐言裙。根本律云。泥婆珊。又云厥蘇洛迦。竪一肘。橫五肘。即下裙也。亦云泥洹僧。或名舍勒。譯為內衣。又云短裙。即是下裳。裙者。羣也。謂連接裙幅也。舊曰涅槃僧。訛也。既無帶襻。其將服也。集衣為襵。束帶以條襵。律攝云。謂從裙邊細疊成襵。腰間總擪。形似多羅葉。上聚下散者是也。服。猶佩也。諸善根者。一切戒善之根本也。律中明七支戒善。謂身三。口四。戒善也。又涅槃經明七善法。一。知法善。十二部經也。二。知義善。文字語言也。三。知時善。以時修六度行。四。知足善。飲食衣藥。五。知自善。知自本具信戒善根。六。知眾善。行來坐起。說法問答。七。知尊卑善。信者善。不信者。不善等。慚愧。七法財中二法也。謂信。戒。聞。捨。慧。慙。愧。七財之中。慚愧為守財人。內生羞恥為慚。外生羞恥為愧。又云不自失節為慚。心無非用為愧。若不著下裙。則身形彰露。無有慚愧。既無守護之人。功德法財。便不具足。今著裙時。善法現前。所思無邪。即慚愧具足處。慚愧具足處。即清淨本源處。人之所以迷於五欲。不能清淨者。秪因不知慚愧。若慚愧具足則清淨善法。何曾欠少。故云。服諸善根。具足慚愧也。
整衣束帶。當願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
【記】束帶以條襵。則諸部各異。色乃黃赤不同。裙無帶。則不能收攝其身。人無戒。則不能降伏其心。整。嚴肅也。束。收攝也。謂當檢束諸根。則外儀嚴肅其身。而內法收攝其心。身心嚴攝。則諸善道法。自當漸次增進。乃成見道用也。
下單
【記】下者。從覺始下也。孤獨曰單。今以床榻而為單者。謂受戒之人。當獨處一榻。多坐少臥故也。若在禪堂。事事隨眾。
集。鳴指三下。默念此偈呪。
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迴護。若於足下喪其形。願汝即時生淨土 唵。逸帝律尼莎訶(三遍。此是生天女呪)。
【記】寅者。未明。旦者。已明。即清晨明相初出時也。梵語阿留那。或云樓那。或云薩埵。漢言明相。有種種異名。明了論云。東方已赤故。通慧指歸云。此方約日未出前二刻為曉。此為明相。以見掌紋為限。就中有三種色。若日照閻浮提樹。則有黑色。若照樹葉。則有青色。若過樹照閻浮提界。則有白色。是中白色為正。即是寅旦之時也。又別部明地了時。謂見地色明了故。暮者。金烏西墜日沒時也。薩婆多論云。以五陰為晝夜。若日到閻浮提界。名日沒。即暮也。一切者。槩指之辭。眾法相生曰眾生。以能所八法。謂地。水。火。風。色。香。味。觸。而稟其質也。普曜經云。如來過去心淨離著。不惱眾生。所行之處。脚輪不汙。蟲蟻不損。自迴護者。謂蜎飛蝡動。微細昆蟲。皆具靈覺之性。故圓覺經序云。夫血氣之屬。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體。以我等凡夫形質。心未離著。行未齊聖。將行動之時。而願彼等自護其生命也。設若悞傷其形。即仗偈呪法力之功。即時往生淨土。而脫其輪迴也。淨土者。世界皎潔。目之為淨。是淨所居。名之為土。乃純善所成。無四惡趣。法華論云。無煩惱眾生住處。名為淨土。良由眾生行有美惡。土成穢妙。娑婆五濁。由積惡而丘坑。安養七珍。因習善而華勝。三昧經云。凡人求道安禪。先當斷念。人生所以不得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