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2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清-书玉-第29页

水時。不應以天眼看。亦不得使闇眼人看。乃至能見掌中細文者得看。不得太速。不得太久。當如大象一迴頃。若水中蟲極微細者。不得就用洗手面。及大小行。緇門警訓云。濾囊。乃行慈之具。濟物之緣。大行由是而生。至道因茲而尅。凡取水時。誦此諸佛德名偈呪。功德無涯。可謂真持戒者。
  若見流水。當願眾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記】眼根發識曰見。源頭活水曰流。然其性相不二。動靜一源。若無源之水不流。即是死水。流得其源。則澄之不清。擾之不濁。而能旋香海。載須彌。恩沛三有。澤及萬靈。而不自伐為功。僧得法源。則在塵不染。煩惱不侵。而能迴戒海。載涅槃。量同法界。等濟四生。亦無自強為善。故三賢十聖。贊之不及。凡夫肉眼。誰能窺其大用哉。今此偈文。全在發明見字。若見不徹。云何為彼當願。云何為彼滌惑耶。若見者。謂所見之水。情狀不一故。如人見之。清涼可悅。餓鬼見之。流變為血。魚龍見之。謂是宮殿。溺者見之。謂是死窟。究竟水尚強名。何況有如上等見。皆是眾生業力所感。故華嚴經云。阿修羅宮雨刀杖。三十三天雨摩尼。而閻浮提中雨清水是也。得善意欲者。謂願所求如我意也。非為情欲之欲。若是情欲。即是惑垢。便從煩惱堆中。擘不開也。欲者。是樂欲。即從心所欲也。成實論云。心有所須。是名為欲。欲為法本。以欲求故。得一切法。毗尼母論云。如佛翹勤不倦。故名求法根本。又當作願字看。謂心中願樂洗除無始以來情欲之惑垢也。然惑垢。即煩惱之別名。謂惑亂心田。生諸染垢。上文是菩薩當願。意欲是眾生當願。其猶啐啄同時。若菩薩發願度眾生。而眾生不發願出離者。菩薩雖有願亦無如之何也。
  南無歡喜莊嚴王佛。
  【記】南無。此云歸依。謂起誠敬心。發救護力。望佛救護眾生也。如涅槃經云。阿闍世王。雖有逆罪。應入地獄。以誠心向佛。其罪即滅。故云救護力。歡喜莊嚴王者。謂此如來因中所修諸行。以歡喜心教化眾生。離諸嗔恚煩惱。故於果上感斯嘉號。佛者。覺義。謂此覺體。聖凡同具。蠢動不無。背覺合塵。名為顛倒。故須念佛。背塵合覺。號曰明悟。故須度生。迷悟性空。覺體常妙。無欠無餘。是名為佛。
  南無寶髻如來。
  【記】寶髻者。亦名寶勝。謂此如來智無與等。超出一切。最勝最尊。故加頂髻之喻。如來者。十號中之首稱也。離倒名如。出纏名來。眾生在纏之因。含攝出纏之果。故名如來。金光明經云。此佛往昔修菩薩行時。作是誓願。於十方世界。所有眾生。臨命終時。聞我名者。命終之後。得生三十三天。故有是稱也。
  南無無量勝王佛。
  【記】無量勝王者。謂此如來功德智慧。猶如虗空。甚深廣大。無量無邊。不可稱數。不可窮盡。故名無量勝王也。獨稱此三如來者。謂此三如來。於因地中。護生之念偏強。雖然佛佛以慈為本。各有本願不同。如觀音聞聲救苦。地藏度盡眾生。彌陀接引往生者也。今稱此三如來者。以望隨緣赴感。救護眾生也。故比丘住處。有泉池所。用木牌寫三佛號。竪置水中。以便用也。
  唵。嚩悉波羅摩尼莎婆訶(佛號。及呪。皆三遍)
  若見大河。當願眾生。得預法流。入佛智海。
  【記】極目無涯曰大。流通地脉曰河。西域有五大河。謂[歹*堯]伽河。琰母河。薩羅喻河。阿布羅伐底河。莫熈河也。此方禹疏九河。而注諸海。謂徒駭河。太史河。馬頰河。覆釜河。湖蘇河。簡河。鈎盤河。潔河。鬲津河也。今持此偈。不惟大河。但見入海之河。即當發願也。得預法流。入佛智海者。謂修道之人。斷妄證真。有少分相應。若約位分。正當初信地也。故云得預法流。楞嚴經云。欲習初乾。未與如來。法流水接。名乾慧地。佛智者。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縱是舍利弗。智慧中第一。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故云如海。今見大河。當願一切眾生。得預法流不退。而直入如來妙覺果海也。
  若見橋道。當願眾生。廣度一切。猶如橋梁。
  【記】以此接彼曰橋。往來經過曰道。乃河澗水中之梁也。竹木磚石皆可為之。如或見者。即當發願度生。以暢菩薩利濟有情之本懷。即眾生無邊誓願度也。然橋梁有限。誓願無邊。故云廣度一切。接引眾生。無有疲厭。故云猶如橋梁也。
  浴佛
  【記】以香湯灌佛形像曰浴。灌佛形像經云。佛告天下人民。十方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生。其去家學道。及得佛道。乃至般泥洹時。皆用四月八日。所以在此時者。為春夏之際。殃罪悉畢。萬物普生。毒氣未行。不寒不熱。時氣和適。故諸天下人民。共念佛功德。浴佛形像。如佛在時。以示天下人。今日諸賢。誰有好心。念釋迦佛恩德者。以香花淨水。浴佛形像。求第一福。諸天鬼神。所證明知。大慈禪師云。今朝正是四月八。淨飯王宮生悉達。九龍吐水天色昏。一步七蓮從地發。其浴佛禮儀。如彼經說。
  我今灌浴諸如來(長老作梵。舉第一句。大眾齊聲。同音和之。下三句同)。淨智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