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15-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律宗会元-宋-守一-第58页

濫。故云自體也)。二軌模解法。今據後義。至聖演教。意在成行。如車從轍。如器從模。法非目覩。以喻成也。又如行必從道。道不從人。道即行之。所依法式無越此也。
  僧者天音。此無其人。以相翻之號為眾也。或有舊解。言和合眾。即體相為名。言斯等人。同具六和。四人非一。崇成眾法故也。然諸經中。但單眾翻。不兼體說。廣如羯磨疏解。
列示三寶名相
歸敬儀(威容篇)云。然三寶為敬謁之尊。是以明其相狀。行者云。歸命常住法身。所謂如來。成就十力。四無所畏。五眼六通。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三念處等。一切種智。無上調御。功德智慧微妙清淨。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安慰世間。普覆一切。無障無礙。無所分別。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而能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常舉右手。安接眾生。放大光明。除無明暗。百福莊嚴。萬德圓滿。雨甘露雨。轉正法輪。濟益眾生。出生死海。是故號佛。眾聖中尊。無上法王。
  十二部經上中下善。義味清淨。自然具足。開現梵行。最上第一。度於彼岸。甚深實相。平等大慧。自性清淨。心行處滅。言語道斷。而此正法。境界無礙。為眾生說。不違實義。由是無上出世良藥。破滅眾生。無始煩惱。三乘淨僧。所行三惠(聞思修也)。是菩薩道。披弘誓鎧。策精進馬。執忍辱弓。放智惠箭煞煩惱賊。直心深心。決定正趣。無上第一。平等正道。不離念佛念法念僧。受行諸佛一切言教。常以六度。度諸眾生。常以四攝。攝諸含識。為尊為導。為依為救。安置眾生佛菩提道。是故號僧。法朋善友。常以方便。利益世間。是良福田。真供養者。
略示四種體相
戒疏云。四種三寶。一理體者。如五分法身。為佛寶滅理無為是法寶聲聞學無學是。僧寶。二化相者。如釋迦道王三千為佛寶演布諦教為法寶(法門雖多。而以首者言之。又四諦統攝凡聖因果大小教門廣略。略宜無出此四爾)。拘鄰等五為僧寶。三住持者。形像塔廟為佛寶。紙素所傳為法寶。戒法儀相。為僧寶。四一體者。如常所論。唯約心體。義分三相。如涅槃說。三寶同性等。
行宗釋理體
初明理寶文出多論。五分者戒定慧從因受名解脫。解脫知見。從果彰號。由慧斷惑。惑無之處名解脫。出纏破障。反照觀心。名解脫知見。滅理四諦滅諦涅槃。學無學者。初果已去。同見真諦名理和僧。然此理寶。亦即同體。但望佛僧。證理邊為別。故多論云。佛亦是法法亦是佛。僧亦是法止是一法。相有差別。故分三寶。
揀境勝劣
戒疏云。四寶為言。理寶為勝。由常住故為世所歸。餘三隨設。體是有法。行宗云。理寶勝者理通大小生空真如是小乘理。清淨心本即大乘理今須約大。以論勝劣。歸敬儀云。理謂至理。天真常住。還是心體。若爾。與一體何異。答。一體在迷專據凡說。理寶約證。唯從聖論故分二矣。是故理寶。獨勝餘三。
廣列四種體相
敬儀(濟時)云。一體三寶者。一是非二之名體。謂本識之謂。但目無始心體。性淨如空。妄想客塵。封迷隨染。致使相從。至于今日。經生歷死。無由厭曉。故經云。諸法本來性相空寂。眾生妄計。彼此得失。輪回生死。不得解脫。經云。一切眾生。並有佛性。即我本識。出障嘉名。迷故曰凡。悟便名聖。所以貧女寶藏力士額珠。性常清淨有而無用。為惑所覆。無由光顯。如經深叢覆寶移流雜味。然其本性。光淳無玷。所以前修聞此勵力勤觀。日故劫新。遂證斯德。及成妙覺。轉依法身。身非始生。寄緣修顯。後進聞此。興大志求彼去已還。我云何住。遵途進德。還登位極。自昔已來。此乘無權。皆成正覺。逈出樊籠。俯應群生。興悲赴感。我之與佛。無始實同。彼以先覺。故先出有。我獨不悟。盤桓下凡。一思此事。悔熱何及。今若不修。後生何據。
  又云。言一體三寶者。行者既知。心性本淨。悟解無邪。名為正覺。覺即佛也。性淨無染法也。性淨無壅僧也。今覺於本。名始覺也。本實體淨。名先覺也。如此安心。如此練身。俯仰因循。無念不尅。俗云。惟狂克念作聖。惟聖罔念作狂。彼沈俗士。尚此放言。豈惟出道。翻無此致。都不可也。問。卿發斯言。欲何標據。念念總是識心。言言都非智略。如何依準。得一舉而騰九萬耶。答曰。夫以聖道遠而難希。淨心近而易惑。為山基於一簣。為佛起於初念。故萬里之尅。離初步而不登。三劫之功。非始心而罔就。是知行人發足。常步此心。開示不由外來。悟入誠因內起。迷時謂禮外境。悟已還禮自心。故經云。心想佛時。是心是佛。如是斂念。會必精勤。積熏不已。自然清淨。忘此外求。甫當行道。徒役身心。終為世福。故身子不思。經劫而居退忘。難陀整慮。終朝而拔其神。
  又云。二明緣理三寶者。理謂至理。天真常住。還是心體。且從染說。無始有終。但為惑網。不能出障。今以三學。尅剪纏結。惑業既傾。心性光顯。始終性淨。無垢無終。由法成立。隨境分相。即号此相。為五分法身。謂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也。前之三學。從因受名。由戒護助。果成法身。故云戒身。定慧準此。可以類知。後二從果。次第受名。解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