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15-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律宗会元-宋-守一-第21页

土。不以二相。斯文可依。如執未開。更為廣引經論明地。行位殊途。初地施淨。二地戒淨。豈可經一僧祇。方行施戒此亦示地位之淺深。開行相之階漸。令諸修趣之□踐跡可期。若為說萬行齊修。方衢同進。則心路茫然不知蹤緒。故有教迹殊異。如能一以貫之。則大觀於日月矣。
達理觀空禮敬中最
又(威容第八)云。佛法以心為本。其身為之末。故須菩提靜觀室內。如來嘆為禮見法身。華色初至寶堦。如來毀為拜於化佛。故知靜處思微。念念趣道。觀形鑒貌。新新在俗。能所未免。想見齊生。我倒現前。即為障道。故佛約此而分身心敬也。如能即色緣空。觀境心造。紛紛集起。不無染淨。知識妄念。未可清澄。想倒空時。緣念斯絕。今居凡地。力極制御。止得如斯。念念自然。漸能清淨。常起兩觀。不得單行。謂知無境。是漸向真。謂知唯識。是漸背俗。如此策修。長時不已。分分增明。三祇方就。
引古七禮顯觀有無
(初由無觀慢禮得罪。二三無觀事禮。但福自四以去。觀智深淺。見理明昧)。
  又(上同)云。初名我慢禮者。謂依次位。心無恭敬。高尊自德。無師仰意。耻於下問。諮受無所。心無法據。如碓上下。一形所作。無境住心。輕生薄道。徒勞無益。外覩以禮。內增慢感。猶如木人。情不殷重。首不至地。五輪不具。此是慢業。名我慢禮。二唱和禮者。雖非慢高。心無淨想。粗正威儀。身心處敬。起伏相順。片有相扶。其福薄少。非真供養。三身心恭敬禮者。聞唱佛名。便念佛身。如在目前。相好具足。莊嚴晃耀。心相成就。寶對三身。申手摩頂。除我罪業。是以形心恭敬。無有異念。供養恭敬。情無厭足。是名境界禮佛。心眼現前。專注無昧。此人導利人天。為上為最。功德雖大。未是智心。後多退沒。四發智清淨。達佛境界禮佛者。行者慧心明利。深知法界。本無有礙。由我無始。順於凡俗。非有有想。非礙礙想。今達自心。虗通無礙。故行禮佛。隨心現量。禮於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以佛法身。通同無礙。故禮一佛。通徧一切。如是種種香華供養。例同於此。法僧加敬。義亦同之。以三寶同性。理無異故。三乘名異。解脫體同。故知一禮。即一切禮。如是三寶。既能通達。一切三界六道四生同作佛想。供養禮拜。自淨身心。蕩蕩無障。念佛境界。心相轉明。一拜一起。為尊為勝。是名真實果報殊大。由心無限。故使淨業無窮。五明徧入法界禮敬供養者。行者想觀。自己身心法。從本已來。不在法界佛法身外。亦知諸佛身心法。不在我身外。發解冠達。自身一切身。徧滿法界是名法界。不增不減。清靜法門。如是解了。故知我今禮於一佛。一佛之身。徧於法界。法界之中。所有三界位地。無漏法身。皆有佛身。佛身既徧於一切。我身隨佛亦徧一切。所以禮敬供養。一切身中。具足莊嚴。然此法界。性常寂然。隨緣徧滿。乃至行住坐臥。因緣果報。不離法界。身隨於心。故解無礙。法界緣起。一切事成。如一室中。懸百千鏡。有人獨見。鏡鏡之中皆有像現。佛身清淨。明逾彼鏡。一切法界。悉現身中。故我供養一切凡聖。凡聖之身。皆同供養。有目者見。盲者不覩。如此行學。法界法門。大有利益。終至此解。不學不知。是故行人。常須緣觀。所得功德。不可校量。既知我身。在佛身內。如何顛倒。妄造業耶。六明正觀。禮自身佛。不外緣境。他佛他身。何以故。一切眾生。自有佛性。平等滿足。隨順法界。緣起熾然。但為迷解。有外可觀。所以妄倒。常淪生死。若能返照。解脫有期。若向他境。謂有可觀。邪人邪行。經教不許。故云不觀佛。不觀法。不觀僧。以見自己。正法性故。又云。色聲見我。名行邪道。是故行人。常行禮拜。但見身心。有禮有敬。未能通解。常厭常行。後一通達。知心無外。方識自心。清淨本性此即自性住佛性也。隨力修明。引出佛性也。三祇果圓十地位極。至得果佛性也。此解微妙。唯聖達之。位在下凡。不宜不解。不修習也。七明實相三寶。自他平等禮者大意同前。前猶有禮有觀。自他兩異。今此無自無他。佛凡一如。古今無別。見佛可禮。大邪見人。經云觀身實相。觀佛亦然。以實相離念。不可以心取。不可以相求。不可以禮敬。不可不禮敬。禮不禮等。供不供等。安心寂滅。名平等禮。故文殊十禮云。不生不滅故。敬禮無所觀。此後二禮。寂而能通。福而行道。故使止觀雙遊。真俗並運。心乃虗蕩。身實累緣。在凡行學。其相齊此。過此不行。下愚妄習。不足問也。
  (通真記引圭峯圓覺鈔云。第四空觀禮真諦佛。入法之性。無能所相。故正屬始教空宗中禮。第五假觀禮俗諦佛。從體起用。故屬終教中。從體起用禮。第六中觀禮第一義諦佛。不計色空。真見本覺真性。故屬終教中顯實宗禮。第七三觀一心禮三諦一境佛。不取真棄假。泯絕無寄。故即頓教禮也。乃至云第四禮。深入法性。則窮事見理。第五徧入法界。則心境雙存。第六禮自己佛。則遮無外境。莫不性起有相。則相俗性真。會俗歸真。則相空性顯。今言實相。則性相不分。真俗一體。即前所明法界三寶。自他凡聖。能所之相。相當寂然。不假會境歸心。亦非取真棄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