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11-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在家律要广集-明-智旭-第1页

續藏經 在家律要廣集
 明 智旭集 清 儀潤.陳熙願增訂
在家律要廣集序
秉無極二五之真精而成人。當思全其為人。而後無愧於天。人各得乎天之全。上智而下。不能不蔽乎人欲。於是本性日漓。而天真日失。急思有以救之。如鏡去滓而光依舊。水無風而波自平。非增其新。惟不減其故耳。復性歸真之法。聖教曰克明。曰日新。而至善之區。則以佛門本來面目之謂也。失其本來。便換了面目。守此面目。則還其本來。不加不損。不即不離。得造上乘。即同至誠。方其自明而誠時。必有修持之力。嚴之以三戒。範之以五常。人事備而天心復。一日克己。天下歸仁。易曰。不遠復。旡祇悔。其斯之謂歟。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人為萬物靈。皆可為堯舜。惟品不立而去聖遠。流入邪侈。加以斵喪。良非得已。道在早為之所。俾人人知嫉邪崇正。反本還原。同遊熙皡之天。此樂何極。佛教比邱為尊。儒重居士。居士者。處士也。士如處子。惟重始威。豈有不依名教。而得濫稱居土者乎。佛制離三毒。即儒門三戒之去色鬥得也。受五戒。即五常之守仁義禮智信也。戒色不貪。戒鬥不瞋。戒得不癡。去惡而從善矣。仁不殺害。義不盜取。禮不邪淫。智不醉飲。信不妄語。無欲而見剛矣。更進之以發菩提心。持菩薩戒。輕重威儀。一一清淨。人咸復其性。而不流於逸欲。斯為得之。夫在家居士。欲受五戒。先三歸依。謂反妄歸真。違惡依善。受三歸依者。梵語稱優婆塞。譯曰近事男。謂親近三寶。廣修眾善也。繼之以五戒。名曰學處。以近事男所應學也。亦名學迹。以踐此而得大智慧也。更稱徑路。以一切律儀。皆得轉入也。復號學本。以一切所學。此為根本也。守是戒者。方成優婆塞之名。吾杭有大苾芻源洪大師者。發殷重慈護大悲心。將陳子熙願所增律要廣集。校訂而刊行之。能令在家珍重。得所遵循。五眾出家。齊遵梵網。道共證乎三乘。法同登乎五分。本然之善。胥於是乎在。(潛)不敏。承賜茲編。謹獻芻蕘。現居士身者。當不以予言為囈語也。
  道光四年仲冬長至日詔徵孝廉方正前陝西六品軍功受菩薩優婆塞戒仁和弟子芝塘沈起潛了生稽首
在家律要者。靈峯蕅益大師之所集也。大師以慈愍故。既集釋子切要之律。貽惠後學。復念在家二眾。遵循有志。而尋討維艱。乃更集在家律要。并各箋注。俾奉持者。依文解義。依義攝心。其法施之惠亦溥矣。夫律文浩瀚。律義深微。即吾釋子敬奉毗尼。留心講習。尚難得一善本。體究行持。況於在家。以初發心之人。為素所未習之事乎。是此書誠為不可少者。惜年久板朽。傳本絕少。故今之近事。不惟止作持犯之義。少有精解。即問伊何為歸戒。何為開遮。亦茫無以應。真益陳君有慨於此。欲因原集增益重梓。以商於予。予亟慫恿之。越數月。君以廣集命予校訂。見其無義不收。無法不備。而倫次之間。具有道理。始於四分歸戒之從來。訖於梵網重輕之歸宿。其中受三歸五戒。略示儀則。厭離功德經。引入勝義。護身經。十善業道經。戒消灾經。俱以護助獎勸。明其利益。五戒相經。委明五戒故誤之相。八關齋戒。重申敬時加持之典。以上諸戒根本。律儀似週。次入大乘菩薩妙戒。若心地觀經。無我義經。先以菩提心戒。為其戒體。受戒品。威儀經。繼以種種戒相。示其科條。至於梵網之後。并附懺儀。則以末法眾生。障深慧淺。難持易犯。有此一法。使缺者復全。失者復得。庶幾不甘廢棄之人。得其自新之路。亦不可少也。是集也。一一佛祖金科玉律。陳君固未甞措一詞。即予亦何容贅一語。唯其搜羅之際。行布之次。將陳君微意。揭示於此。今而後。受在家戒者。人奉一編。以時究心。即吾釋子。亦宜案置。以備問難。洵可謂七眾同資。三根普被矣。因樂為梓行。并增其題曰廣集。
  時道光四年甲申仲冬彌陀誕日真寂苾蒭儀潤源洪謹序
在家律要廣集目錄
序卷第一(九經同冊)
  四分律藏節錄(陳增)  附優婆塞受三歸五戒法彙釋  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陳增)  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呪經(陳增)  嗟韈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陳增)  十善業道經  佛說戒消灾經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  佛說齋經注
卷第二(四經同冊)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觀心品發菩提心成佛品(陳增)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陳增)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箋要  菩薩優婆塞五戒威儀經(附辯五則)
卷第三(二經同冊)
  佛說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疏注節要  梵網經懺悔行法  書在家律要廣集後
目錄(終)
在家律要廣集卷第一
明 蕅益沙門 智旭 集
    清 (源洪沙門 儀潤優婆塞 陳熙願) 增訂
四分律藏(出龍藏籍字函 節錄三十二卷 姚秦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陳增
爾時世尊。遊波羅奈國。時波羅奈國。有族姓子。名耶輸伽。父母止有此一子。愍念瞻視。不去目前。父母與設三時殿。春夏冬。使其子常遊戲其中。五欲娛樂。時童子。於五欲中。極自娛樂已。疲極眠睡。眠睡覺已。即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