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42-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华严宗-华严法相槃节-宋-道通-第6页

八不依。於他受染淨熏。是淨無記性。二迷悟依真如。凡不減聖不增絕。染淨。
  三所轉捨有二。一所斷捨。為無間道斷。二障種令永不行。二所棄捨。有四事。一有漏善。二劣無漏。三異熟無記。四習氣。於解脫道中。捨劣得勝。
  四所轉得有二。一所生得。即四智相應心品。有二十二法。二所顯得。真如體。三乘離障不同。說四涅槃。
  由能伏道熏持。種依有所斷捨。獲四智菩提。
  由能斷道證。迷悟依棄捨。四事顯得。四種涅槃。
四涅槃義
一本來清淨涅槃。一切眾生。共有二有餘依涅槃。為前三果。有餘俱生惑。七返身能伏斷。智無學人未入滅。有苦依身。在三無餘依涅槃。樂寂灰斷者。小乘擇滅。大乘法空真理。四無住處涅槃。由悲故不住涅槃。由智故不住生死。
  料揀三乘有學凡夫。具初一。若回心入大者。初二四無學。不定性。有初及三。大乘有學具三。直住入地。有初後。唯佛具四。云何。佛有有餘依涅槃。答。假說二乘。但得擇滅。依不得無住處。云何。斷所知障。不得涅槃。答。法空真理。即無住處。初一真如無為。後三擇滅無為。想受滅不動。非擇滅収虗空離礙。
四智義
一大圓鏡即智。能現能生身土智影。是自受用身。土所現所生。二一切有情平等性即智。依無住涅槃建立。為十地菩薩。現他受用身土。三妙觀察之智。觀自共相轉能遍十方。善說法故。四成所作即智。為地前菩薩現千丈身。為凡夫現丈六。隨類鹿馬。此四智皆有三十二法。相應總収。佛地一切功德。轉於有漏八七六五相應心品。東中智強識。劣六七二識。見道轉成智。第八前五果中。方轉此四心品。緣一切真俗為境。論云。此即無漏界。(釋名)不思議善常。(歎德)安樂解脫身。大牟尼名法。(揀因位二乘也)諸漏永盡。(羅漢亦具)非漏隨增。(前三果亦具此)性淨(凡夫亦具)圓(無學亦具)明。(菩薩亦具)但長讀文勢義意乃遠。
三境義
奘法師頌善唯識解
  性境不隨心。獨影唯從見。帶質通情。本性種等。隨應一性。即境為五。塵根境從實種生。有實體用。能緣之心。得彼自性。為自住自性。不隨能緣通。三性有二。一真。性境為前。五識緣自界。因中五塵。親得體八識。各自證分緣見分。二似性境。第六識。緣前念中心。及緣自身五根疎。得體名似。
  二帶質境。見能變相。相能帶質。是質之帶。能帶即相分中間。相分攝歸本質。唯無記攝歸。能緣見分通三性。若離見別談。與本質種。同有二。一真帶質。以心緣心。有實本質。如第七識。緣第八識自證分。為我中間。相分不熏種子。二似帶質。前六識心緣外境時。中間相分。定熏種子。名似帶質。
  三獨影境。第六識見分。變三際境。獨頭意識。影像相分。唯從見分生有二。一有體。第六識緣過未。五蘊性繫種三定。同能熏相分種後生。本質二無體。第六識緣遍計實我實法。龜毛兔角。不熏種遍計色収。
  四性種等。隨應者。不定義。二合有三。一第八緣散地境。心王緣是性境。心所緣是獨影。不熏種子。二前五緣自他根塵。是性境。亦帶質熏種子。三第六緣過未五蘊。是獨影境。能緣見分上有。相分亦名帶質。三合有一因中。第八緣定果色。聖境界也。心王緣性境心。所緣獨影。仗他聖境為質。亦帶質。或性種繫不同。能緣如下界。緣上界天眼耳等。或繫同種性不同。如緣當界。自他五塵。或心種同繫性不同。如第八緣上界。天眼耳心所直緣相從。見生獨影境。心王緣之。帶質雖繫性不同。心王與心所。同是心種也。
假我法義
若唯有識云何。世間聖教說有我法。答。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世間假有二。一云。無體隨情。假約言為因。起我法說。所執全無言當我法。一云。以無依有假。約妄計我法。熏習為實。情當我法。即有情命者。實德等業。五常之道。聖教假有二。一云。有體強說。假約言雖有。如嚮非實。真如隨緣。施設言教。一云。以義依體。假約所變相見。起於言說。斷染取淨。引生真見。
二十七賢聖
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修道根有利鈍。一信解。二見至望自乘見道。利者三生。鈍者六十劫。入見道。三預流果。斷三界分別。捨凡入聖。名流。四預流。向相見道。前十五心。五七返得初果身。死修惑力。能閏七生。六一來果。斷修惑前六品。或起斷不超果。七一來向用六無間六解脫前十一心。八家家。斷欲界俱生。前三品名三生。家家斷至四品。名二生家家。九不還果。斷欲九品俱生惑。更不還生欲果。十不還向。九無間九解脫前十七心。十一身證斷。欲界九品俱生惑。親得四禪八地定。十二一間。斷下上品俱生惑。身死更有半生。十三不生界。斷二界七十二品惑。超出分斷生死。十四不生。向前七十一心。十五中有身般。涅槃非欲。本有身生。結已盡非色界生。有身起結已亡。十六一種槃。得色界身。便般涅槃。十七有慧般。不斷定障。十八無慧般。斷定障。十九無行般。不起行。由宿習力。至色界身。證無學果。二十有行般。依色界身。起行入涅槃。二十一上流般。樂慧生。五淨居樂。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