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別意也一乘居上故說於垂垂者自上而下三乘居下故曰參參者承也參承而上也。
【科】是則兩宗交接連綴引接成根欲性令入別教一乘故也。
二法所以參而垂者引彼別機入普法也根者一向發起聖道之根欲者樂欲性者種性也。
【科】二約攝方便謂彼三乘等法總為一乘方便故皆名一乘。
皆名一乘者即圓教攝四皆名圓也。
【科】所以經云諸有所作皆為一大事故等也。
即蓮經也。
【科】三約所流辨謂三乘等悉從一乘流故。
三乘從一流者即於一佛乘分別說三也非海無以潛流非本無以垂末若無海為本不能流百川之末也經云譬如大海潛流四天下地有穿鑿者無不得水無有根本之法何有隨宜之說故探玄云將欲逐機漸施末教故宜最初先示本法是故初說此經後於鹿園等處漸說枝末小乘等法文殊問經云十八及本二皆從大乘出故知小乘之法從大乘所流出故皆名一乘也。
【科】故經云汝等所行是菩薩道等又經云毗尼者即大乘也。
是菩薩道即一乘也又經下即勝鬘師子吼一乘經云毗尼者即大乘學大乘者即是佛乘也。
【科】四約殊勝門即以三中大乘為一乘以望別教雖權實有異同是菩薩所乘故。
即取三車之中求牛車人入一乘也孔目云大乘中乘小乘分別大乘即是一乘何以故大乘尊上即無盡故中乘小乘義即不定如經會三歸一故以望下縱奪以成之也。
【科】是故經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又云止息故說二等。
皆妙經也。
【科】此文有二意一若望上別教餘二者即大小二乘也以聲聞等利鈍雖殊同期小果故開一異三故若望同教即聲聞等為二也又融大同一故。
開實以揀權則以大小為二以利鈍共名小乘望於同教融大乘同一乘是三中最勝故故聲聞等為二乘也。
【科】五約教事深細如經云我常為靈山等。
麤者見劫壞細而常安隱麤為三乘細為一乘經云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隱天人常充滿等。
【科】六約八義意趣依攝論如問答辨。
此辨一乘得名意也故問答云一乘語字幾意故說答有八意說一為不定機性聲聞通因及果故說一乘等列釋如彼又曰約此八意括聲聞乘本來是一唯聲聞人不了自法謂有別意愚住聲聞行從彼愚故諸佛所呵今一乘所救者據此病別也。
【科】七約十義方便如孔目中說。
孔目曰一乘義者分別有二一者正乘二者方便乘正乘者如華嚴經說祖曰華嚴一部是一乘不共教餘經是共一乘教三乘小乘共依故方便乘者分別有十一對三寶分別二對四諦分別乃至十對譬喻分別初對云佛寶是一乘法僧是三乘何以故佛同無盡故法僧即不定等又曰上來所辨於眷屬經中欲顯圓通無盡法藏一乘教義故於方便之處示一乘名令進入者易得解故作如是說若橫依方便進趣法門即有二義通說一乘一由依究竟一乘教成何以故從一乘流故又為一乘教所目故二與彼究竟圓通一乘為方便故故說一乘非即圓通自在義也一切三乘等並名一乘若謂是所流為所因無異事等故三乘等即圓通法也若言攝方便是方便則三乘等非即圓通義。
【科】依上諸義則三乘等並名一乘皆隨本宗定故主伴不具故是同非別也。
依此七義一切三乘等法皆名一乘但從自宗大非小等不同故縱說一乘之義主伴不具如華藏不說十等義當同教非別教也。
【科】二明二乘有三種。
【科】一者一乘三乘名為二乘謂如經中四衢所授并臨門三車此中合愚法同迴心俱是小乘故有二耳。
言一乘三乘問答云約界分體相方便究竟不同故如經下指經分別也此中下釋所以合二聲聞故唯有三乘故有二也。
【科】二者大乘小乘為二乘此即合一同三開愚法異迴心。
言大乘小乘者問答云於方便中從教趣果分二故合一同三為大乘開出愚法為小乘迴心屬大以皆趣佛果故。
【科】三者聲聞緣覺為二乘此通愚法及迴心。
約利鈍不同開聲聞緣覺為二乘也約本俱得三乘名故通二聲聞等也。
【科】又初約一乘次約三乘後約小乘准可知之。
可知。
【科】三明三乘亦有三種。
亦有三種者以前二乘有三種故今躡之云亦有三種也良以乘門數法一四五等皆不相通唯二三兩數得互相通故唯二門而言亦有三種要問曰又約數說謂二及三各通三二義意故說所言二通三者謂大乘小乘聲聞緣覺一乘三乘所言三通二者有二義意謂大乘中乘小乘一乘三乘小乘其意各別三二兩數既互相通從通義意故標三種若言錯者不應三韓與大國之本俱錯若脫一義者離今二門無別有故問答亦應脫耶或有足成一種者臆說無取。
【科】一者一乘三乘小乘名為三乘此為顯法本末故上開一乘下開愚法故有三也。
一乘等者要問云此依攝論於教門中成機欲性顯法本末差別不同故言上開者是於一大善巧法中開作三宗也探玄云或分為三謂小乘三乘一乘智論既將此經不與二乘共故名為不共即是一乘大品等為通三乘同觀得益故名為共即是三乘義准四阿含經既不共菩薩亦名不共即是小乘一乘最勝故云上開愚法最劣故云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