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顯義差別功德不虗故以法身不變湛然常存體無變易故但舉體隨緣而成不變由不變故方能隨緣是故要在緣中方顯無性。
【科】此中初義與法身隨緣後義與法身不變是非異門以舉體全取故又此初義與不變後義與隨緣是非一門以義差別故是即不動非異明非一也思之可見。
由緣起義故與法身隨緣由無性義故與法身不變是非異門又緣起故即不變又無性故即隨緣是非一門也是故即不壞非異而成非一也。
【科】若依頓教以相盡離念故唯一實性身平等平等不可說有功德差別所不可說常與無常。
若依頓教即一切佛身相貌皆不可說以無相故。
【科】若寄言顯者如經云吾今此身即是法身又經云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等如是准之。
涅槃經文即化顯法故清涼引此用釋終教云吾今此身即是常身恐人謂言但是不斷常非凝然常凝然常者即法身也又經等者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即問明品也孔目云此據三乘方便說。
【科】若依圓教佛果常等義有三說。
圓教一乘佛故說二種十身融三世間十身及佛身自具十身今約體相用三義說。
【科】一約用佛果既通三世間等一切法是故具有常等四句。
一乘十佛是常是無常等四句義則是一乘圓教從共教說。
【科】二約德佛果即具四義謂一修生二本有三本有修生四修生本有圓融無礙備無邊德是故亦通常等四句上二四句義思之可見。
至相云依一乘教本有及本有修生及修生本有是故具恒沙性德即同教義若一乘依行分說不分修生及本有義故。
【科】三約體亦通四句謂此經中以不可說為顯故是常與阿含相應故是無常二義無礙故俱有隨緣起際故俱非。
要問云一乘十佛是常是無常非常非無常用不說為說故佛是常與阿含相應故是無常隨緣起際故非常非無常也。
【科】此上三義若體即俱體乃至用即俱用以融攝無礙故皆有常等無礙思之。
此上三義總明緣起本法互攝無礙竟。
【科】二明相好差別者若依小乘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實法也。
要問云依小乘教見色身佛三十二相等則是實見名為見佛。
【科】若三乘中或所但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化身之相仍即空是相義如金剛般若經對法論等說此約始教引小乘說也。
又云若依三乘見佛實色身等三十二相不名見佛由與分別徧計合故假使見可似之相即是謂似亦非見佛若知無性無來去相是名見佛如金剛下如來說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等此約始教似小乘說也。
【科】或約報身說八萬四千相並是實德此約直進及終教等說。
實德下以修生本有並皆實德始教直進及終教等唯一真如故。
【科】問何故智論等於此化身辨金鏘馬麥等往業所致三十二相等各出因耶。
智論說佛化身有九惱苦事一六年苦行二孫陀利謗三金鏘四馬麥五瑠璃王殺釋種如來頭痛六入婆羅門國乞食空鉢而還七旃遮女覆鉢謗八調達推山九寒風索衣馬麥金鏘興起行經備出既往業出因何云即空。
【科】答為引二乘同下而說現業果不亡故聖道斷惑非滅報故如羅漢飡沙金鏘等亦爾小乘以為實始教即空說以是方便知大乘方便經說。
大乘為引少乘說業果不亡又以聖智斷惑非滅業報孔目每章皆云初教門染淨即空愚法小乘苦諦之教所詮實法有為無為等宗並不同義理各別也。
【科】其相好出因其二義一亦是方便為引二乘即於此身示勝因果以實報身非彼所見故二此等亦即是實報相垂在此中顯示現故得出因也。
於彼化身出因有二所以一為引二乘就下說以實報非彼見故二示以實報就化身說故。
【科】問何故攝論中說三十二相等入法身功德攝也。
前以化濫報尚為所問今何以化濫法耶。
【科】答此亦有二義一為迴二乘方便漸說真實法身恐彼難信故以此功德說為法身令易信受以現見故二彼以功德為法身故攝在彼中也此上並約始教。
若依小乘二佛生身佛化身佛今始教於三十二相寄顯法身方便誘引令易信受又以實報功德為法身攝在相中也。
【科】又三十二相等即無性無性故亦即是真如法身此約終教說。
要問云若知無性無來去相則色是空非色滅空等此約實教說。
【科】若依一乘有十蓮華藏世界海微塵數相彼一一相皆遍法界業用亦爾所以說十者欲顯無盡故如相海品說。
此經佛染淨圓融帝網無盡蓮華藏中依正渾融具三世間微塵數相是德是相是非德是非相由緣起理具足逆順德相業用皆無盡故。
【科】又觀佛三昧經中約此三宗分佛相好以為三段。
言約此三乘宗者有謂彼經是三乘教故此言非也三乘宗者小乘三乘一乘為三宗也。
【科】故彼經云略中略者我今為此時會大眾及淨飯王略說相好佛生人間示同人事同人相故說三十二相勝諸天故說八十種好為諸菩薩說八萬四千諸妙相好佛實相好我初成道摩伽陀國寂滅道場為普賢賢首等諸大菩薩於雜華經已廣分別。
同人相者要問云依小乘教以人相為佛一切智等則屬於法餘文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