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20-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唐-慧苑-第221页

故。言不壞也。九為求聲聞者。說大智慧劒等者。說入空慧為劒。四住惑為怨。害之為究竟故。十為積集善根等者。此三聚眾生也。一正定。二邪定。三不定。法雨名能令成就等者。各隨所應說令行法得成故。歡喜也。六結中二。先結十雨充法界。後結佛心等。合龍王心平等。餘可知。
  第三結前十聲中二。先直結前十種。後復次下結十種各有無量。前結可知。後結可知。後結中三。一總舉。二何等下別顯。三佛子如來下結數。就別中。先徵。後列。列中十種無量。一一各通結前十聲。於中。各先舉喻顯。後釋義。義顯可知。上來總以一千門分別如來音聲竟。
  後頌中有二十頌。頌前十段文。一一各二頌。如次應知。然第九頌。梵本云。譬如梵王一言音。能令眾生皆歡喜。其音唯在梵眾中。令普得聞除憂惱。上來總答如來音聲竟。
  第四意業中。長行內二。先徵起。後佛子如來下釋相。釋相中三。初約法總辨。二譬如虗空下別顯。三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以如是等下總結。初中云如來心意識下此簡法體遮非顯是。謂佛無心等。但有智故。然於此文。三說不同。一云佛地無有有漏心及法。而具有淨分心及法。今言無有心意識。但應以智無量故者。依淨分中。無彼染心等故。無漏位中智強識劣故。不爾無王。所依何立。故成唯識第三。引如來功德莊嚴經云。如來無垢識是淨無漏故。解脫一切障。圓鏡智相應。一云以無分別故言無。謂無體故。攝大乘第八云。無分別智所依。非心非思義故。亦非非心為依止。心種類故。以心為因數習勢。引得此位。名心種類。一云佛果實無心意識及餘心法。唯有大智我故。梁攝論云。佛果無有色聲麤相功德可得。唯如如及如如智特存。佛地論云。法攝大覺地。謂四智及如如。不言更有餘法。若依成唯識第十佛地四智。已辨八識所作之業。不藉心王及餘心所。謂鏡智純淨圓德現種依持能現能生身土智影。此辨第八識作用也。平等智。觀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能隨樂。現受用身土影像。此翻顯末那。辨彼作用。餘二智辨五六作用如論應知。一云諸經論說土雖似實眾異無盡。所以者何。說無心等者。依無染分說。說有心等者。依有淨分說。若不爾者。既令聖教互致列違。亦使佛無能現不現。若一向無者。色聲亦應不有。若一向有者。離染亦應無。上來雖有多說。今依第四也。
  二就喻顯中。略舉十種大喻。喻佛十種大智。
  一虗空無依喻。喻佛平等無依智。謂能與化作增上緣故。能與他為依。不依他故。依是何義。復言無耶。謂從因緣而得起故。說依因緣。因緣無體則無依也。然即不壞因緣。不失智體。是故常有能所依。而常無也二法界無改喻。喻佛性無增減智。合能依後得隨世虧盈所依真智無有增減。
  三大海潤益喻。喻佛益生無念智。謂加持眾生。資其念力故。云流入眾生心中也。
  四寶珠出生喻。喻佛用興體密智。合中六。一佛海合大海。二智珠合寶珠。三福智能生三乘道果。合能生眾寶。四引四寶名。合四珠。辨法師釋此四寶。配屬四乘。謂三乘及天乘。衍法師等配云。初是證道智。斷惑障。二助道智。斷業障。三是不住道智。捨報障。上三自利。四利他。此釋並非經意。所以者何。此中顯已成之佛。何得配三道智耶。故今不爾。謂一巧便無著智。二於為無為不一異智。三於性相融無[得-彳]智。四應時化物智。五此四智下合深勝凡夫龍神等皆不見。此同法華王髻明珠有功勳臣方見。亦此四智下合端嚴方正等。
  五珠消海水喻。喻佛無功用等智。文中三。先喻況。後佛子如來下法合。三佛子是為下總結。初中二。先明海有四寶。後佛子若大下。辨寶業用。前中二。先通顯四寶。後何等下別列其名可知。後業用中二。先明要用。後佛子此下正顯珠業。若依俗書。自有兩說。一云大海內近東有沃燋石。常能消吸海水。令盡不溢。一云彼沃燋東。有大壑。其名尾閭。海水注中。故常無異。若小宗中起世經及大婆沙說。於大海下。有阿鼻獄。猛火吞消爍海水便不盈溢。餘同此者。為究竟說。實則非了。餘文可知。合中二。先合前列名。後佛子諸菩薩下合後業用。前中。古德將此四智。配大乘光明集福德王賢護首楞嚴等三昧智。亦有配屬禪定方便如理如量等智。此並訛言。不堪憑信。今但依文。文自有解。可怙。古人凡見一文。即將舊語。以屬配之。何必一切皆是舊言。古人之中往往有此。本疏云。初能除流散染業障。二能除味定著淨障。三能除根本無明障。四障盡成果智。今謂此四智。乃是佛果。出現門中。辨四種智業。覺悟菩薩令行增進。不應妄配地前地上三昧智等。初滅一切等者。謂佛以智光。照觸菩薩。令住定心修善。滅散修故。此照地前令入地。至三地也。二除一切等者。以智光照菩薩。令捨著禪味。起廣神通故。此從三地至五地也。三慧光等者。以智光照菩薩。令捨廣通。住功用行故。此從五地至六七地也。四與如來等者。以智光照菩薩。令捨功用依無功用故。此從八地至如來地也。三結文及餘文並可知。
  六虗空含受喻。喻佛起住無[得-彳]智。三門同前。合中釋云。如來智慧遍一切故等者。謂佛智遍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