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明風擊藏識海。雖生死洪涉爛汗三界。而有為本寂初未甞動。七菩薩知一切一相者。無相觀也。住無分別法者。分別亦是差別之言。謂一切法同一無相故。名一相。一相故無差別。相通體相及相狀相。上來七門。是會相歸性。顯理事無碍。便顯事事無碍。依展轉說。八菩薩知法界等者。法界無差別觀也。謂即理之事。此彼互望。相有差別。由解脫業用。令互鎔融。相即在等。同一無碍。名無差別。住不思等者。從無碍業用為名。亦通德相。文云菩薩知故。此正合前多入於一事事無碍法界。九菩薩勤等者。大悲觀也。是前菩薩勤以方便對應度者。現此事事無碍境界。是極大悲調機也。此位菩薩寧有勤耶。雖無功用。約化不息。名為勤爾。五結成上義中三。初牒前然現。二智無數下略明前三世間淨染人物等。三亦自見下明無碍行相。初中可知。二中五。一牒前諸國土無量眾生等。二無數菩薩者。牒前菩薩眾會等。三觀無數佛等者。牒諸佛出興。四彼諸如來所說等者。顯前句中佛興說法。五諸菩薩等者。顯前菩薩句眾會總法。此則略牒結也。三明無碍行相中二。先明行相。後常勤下明修觀。前中三。一此菩薩自身在自定境界中二。然不捨下顯法界無碍體用。謂體一故不捨此彼。不碍用故見在此彼。約體不異。約用不一。二彼身下唯就體顯不異。三入法界故一句結歸所依。謂菩薩見身及處得此不一不異。無障碍者。由證入法界無碍體用故也。
第三喻中二。先喻說。後菩薩摩訶薩下法合。喻中可知。法合中二。先正合喻。後菩薩了知下。類知諸法皆同幻化。於中二。先總。後知法下別。別中七句。三重展轉遞起。一牒前起後。謂由知世幻故。知此能知智亦幻。二由了能知智幻故。此智起業用亦幻。三由知智及業幻故。後以幻智觀所起業用也。
第四喻中。先喻。後菩薩摩訶薩下法合。喻說可知。法合中。世間依空。合彼依所。有標起徵釋。可知。此中虗空是真性之空是非事虗空也。菩薩能於空中見世。亦能於空修業者。以了如幻。於無處現有故。又一念現多。不令念廣者。皆如上幻與本法無碍故也。
第五喻中三。先法說。次思惟下喻顯。後決定下法合。初中三句。一明所住神力業用究竟故。云到彼岸。二住幻際者。際謂邊際。智契即有即無之理極處也。三於世中諸法。並在幻數。菩薩善達故。云入也。二喻顯中四句分二。先一句總。後三句別顯。前中凡所思莫不皆然故。又此幻法恒不離心故。云思惟也。別中一不違幻世者。不碍存也。盡幻知者。不碍亡也。凡是幻法。要具此二義。是故約境智。互舉存泯。理實齊具。二了知下明境智不異也。三決定下心是幻法不可其邊際也。次如諸下引佛幻智為喻。後摩訶薩下合法。同喻可知。
第六喻中。先喻。意云幻師身雖不同彼幻。而明了於幻。後法中。菩薩心雖不我入法。而明了於法。離常斷故。不壞真俗故。後結可知。上來第二定了。
第三次第遍往諸佛國土神通定中三。先徵。次釋。後結。初徵可知。次釋中三。謂法喻合。中五。一於一切處入定。二或剎那下於一切時入定。三若久下總結差別。四菩薩於彼下明不起心念。五雖離下不癈起用。並可知。第三竟。
第四清淨深心行定中三。先徵。次釋。後結。初徵可知。次釋中二。先法說。後佛子如散動下喻顯。前中三。初廣知諸佛。次於彼下廣興供養。後然於下了無所得。就供養中二。先十種外事供。後於彼一一下明內三業供。初身業。次語業。後入下意業。後了無所得中可知。第二喻顯中有三喻。初明應念無知喻。喻合可知。二如日中下明陽焰非水似水喻。喻合可知。三佛子此三昧名為下。寤憶夢事喻。有法喻合。合中二。初合不忘。後而以此下明以所憶法利益眾生。後結名可知。第四定竟。
第五知過法莊嚴藏定中三。先徵。次釋。後結。初徵可知。次釋中五。一知過去佛出現所作次第之相。有十句。可知。二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得下。明增廣智。前所知剎益。於中十句內。第五云知法者。有二義。一知教法。二知世出世法。餘並可知。三佛子此三昧名下。明一念入劫。從少至多。有十三重。可知。四佛子彼菩薩下。明雖入過去定而不滅現在法。亦不作功用緣於過去故。云不緣過去。何以不滅現在者。若滅現在者。即無過去可緣。所以者何。九世尚即一念。一念即是九世。況唯過去與現。不俱耶。五明出定獲益中三。初總辨舉數。謂位終成果名領受不思灌頂法。二屬己名得。三得淨治名清淨。四究竟名成就。五契合名入。六證會。七圓滿。八住持。九平等普知。十三輪淨者。三業離障也。二何等下別中十內。初四是四無碍解。可知。二心言無失。次二於未受苦者為依令免。已受苦者救令得脫。後二因善勝果位妙。三結得時達。法喻合可知。結名易解。第五定竟。
第六智光明藏定中三。初徵。次釋。後結。初徵可知。次釋中有十門。前六正明此定業用。後四明住定得益。前中初一總知未來諸佛。二所謂下別知名號。有九句。三常出現下。明佛所作事業有十二句。初二出現利生。次二作法王。紹繼先佛。及降魔伏外等。次二說世出世福。次二說進善治惡正分者。善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