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5-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行愿品疏-唐-澄观-第1页

續藏經 華嚴經行願品疏
 唐 澄觀述
貞元新譯華嚴經疏卷第一(并序)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門澄觀述
  (總有十門。此卷有四。一第一教起因緣門。二第二教門權實門。三第三所詮義理門。四第四辯定所宗門)。
  大哉真界。萬法資始。包空有而絕相。入言象而無迹。妙有得之而不有。真空得之而不空。生滅得之而真常。緣起得之而交暎。我佛得之妙踐真覺。廓淨塵習。寂寥於萬化之域。動用於一虗之中。融身剎以相含。流聲光以遐燭 我皇得之靈鑒虗極。保合大和。聖文掩於百王。淳風吹於萬國。敷玄化以覺夢。垂天真以性情。是知不有大虗。曷展無涯之照。不有真界。豈淨等空之心。大方廣佛華嚴經者。即窮斯旨趣。盡其原流。故得恢廓宏遠。包納冲邃。不可得而思議矣。指其原也。情塵有經。智海無外。妄惑非取。重玄不空。四句之火莫焚。萬法之門皆入。冥二際而不一。動千變而非多。事理交徹而兩亡。以性融相而無盡。若秦鏡之互照。猶帝珠之相含。重重交光歷歷齊現。故得圓至功於頃尅。見佛境於塵毛。諸佛心內眾生。新新作佛。眾生心中諸佛。念念證真。一字法門。海墨書而不盡。一毫之善。空界盡而無窮。語其定也。冥一如之無心。即萬動之恒寂。海湛真智。光含性空。星羅法身。影落心水。圓音非扣而長演。果海離念而心傳。萬行忘照而齊修。漸頓無得而雙入。雖四心被廣。八難頓超。而一極唱高。二乘絕聽。當其器也。百城詢友。一道棲神。明正為南。方盡南矣。益我為友。人皆友焉。遇三毒而三德圓。入一塵而一心淨。千化不變其慮。萬境順通于道。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入普賢之玄門。曾無別體。失其旨也。徒修因於曠劫。得其門也。等諸佛於一朝。杳矣妙矣。廣矣大矣。實乃聲諸佛之靈府。拔玄根之幽致。昇慧日以廓妄。扇慈風以長春。包性相之洪流。掩群經之光彩。豈唯明逾朝徹。靜越坐忘而已耶。然玄籍百千。幽關半掩。 我皇御宇。德合乾坤。光宅萬方。重譯來貢。東風入律。西天輪越海之誠。南印御書。北闕献朝宗之敬。特迴明詔再譯真詮。光闡大献增輝新理。(澄觀)顧多天幸。欽矚盛明。奉 詔譯場。承旨幽贊。抃躍兢惕。三復竭愚。露滴天池。喜合百川之味。塵陪華嶽。無增萬仞之高。大方廣者所證法也。佛華嚴者能證人也。極虗空之可度。體無邊涯。大也。竭滄溟之可飲。法門無盡。方也。碎塵剎而可數。用無能測。廣也。離覺所覺。朗萬法之幽邃佛也。芬敷萬行。榮曜眾德。華也。圓茲行德。飾彼十身。嚴也。貫攝玄妙。以成真光之彩。經也。總斯七字。為一部之宏綱。則無盡法門。思過半矣。
  稽首歸依真法界  光明遍照諸如來  普賢文殊海會尊  願得冥資讚玄妙
  將釋經義。略啟十門。第一教起因緣。第二教門權實第三所詮義理。第四辯定所宗。第五修證淺深。第六彰教體性。第七部類品會。第八流傳感通。第九釋經名題。第十隨文解釋。
  ○今初。夫法無言象。非離言象。無言象而倒惑。執言象而迷筌。故聖人利見。垂象設教。必有由矣。非為小事。必由大緣。非是一因。因緣無量。親能發起目之為因。疎而助發名之為緣。先因後緣。各開十義。
  ●初因十義者一法爾常規。二酬昔行願。三遂通物感。四明示真門。五開物性原。六宣說勝行。七令知地位。八顯果德嚴。九示其終歸。十廣利今後。
  今初。第一法爾常規者。一切諸佛。法爾皆現無盡身雲。於無盡剎。常轉圓滿無盡法輪。令諸眾生達本還原。窮未來際。無有休息。更無異轍。猶皇王帝道千古同規。是故經云。無量劫中修行滿。菩提樹下成正覺。為度眾生普現身。如雲充滿盡未來。十方菩薩偈云。汝觀無上士。廣大智圓滿。不擇時非時。演法恒無盡。既不擇時說無間矣。又云法王大威力。常轉妙法輪。明知此經法爾常說。猶日月之照不因川源。如萬籟之聲非關撫擊。
  二酬昔行願者。何以法爾如是轉耶。宿因深故。宿因既深。起果亦大。因相云何。謂諸如來。創躡玄蹤。雙運悲智。願周法界。行滿剎塵。誓將無盡法門。度盡無邊生界。酬昔行願。廣闢法門。略有二種。一宿願力。二宿行力。故開敷樹華夜神言。善男子。世尊往昔為菩薩時。見一切眾生著我我所住無明闇室。乃至云。既見是已起大悲心。為欲利益一切眾生。起諸大願。修諸行等。又十方菩薩偈云。佛於無量劫。勤苦為眾生。云何諸世間。能報大師恩。明因深也。
  三遂通物感者。謂證解脫樂。寂然不動。機宜叩聖。感而遂通。其猶明月無心水清影現。亦有二種。一通。二別。通謂凡厥生靈。皆含佛智無不被矣。別謂雖皆普被。機有優降。益有淺深。其猶一水方圓任器。略分五種。一者正為。謂一乘圓器故。經云。此經不入餘眾生手。唯除乘不思議乘菩薩。又云。非餘境界之所知。普賢行人方得入。又云。若有以清淨。精勤集福智。具足大功德。聞教能隨入。皆正為也。二者兼為。謂今雖未解。而能信向以成堅種。如食金剛終竟不銷。設因餘過。墮於三塗。聞經信力速能證悟。故地獄天子。因光生天。三重頓圓十地功德。明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