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設施場。
時都城北有一大園(至)隨有所求靡不周給。
△十如來親救六。初就戮時臨。
經半月已於最後日(至)及諸外道悉來集會。
△二如來降德。
時法輪音虗空燈王(至)一心瞻仰來入彼會。
△三敬神禮請。
爾時太子及諸大眾(至)攝受於我處于此座。
△四就座談經。
以佛神力淨居諸天(至)令諸眾生隨類各解。
普照因輪者。謂令知善惡各自有因。罪人惡因所招。太子善因當滿故。
△五廣益當機。
時彼會中有八十那由他(至)免離惡趣生於天上。
△六太子得法。
善伏太子即於此時(至)令生善根解脫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一十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一十三(入第七十五經下半)
清涼山沙門 澄觀 述
晉水沙門 (淨源) 錄疏注經
△七女敬順從。有十四偈。分三。初三忘苦眷德。
爾時童女白太子言敬奉來教即說頌言。
無量劫海中地獄火焚身(至)甘心受此苦。
△二希同勝行。即正是發菩提之心。
無量生死海以我身肉施(至)願能眷納我。
△三有五偈。勸詣如來。
我曾夢見此妙法菩提場(至)供養彼如來。
△八太子攝受。
爾時太子聞勝日身如來名生大歡喜。
由敬佛故。心生歡喜。
願見彼佛以五百摩尼寶(至)瞻仰太子目不暫捨。
△九母陳慶遂故重讚女。十偈分四。初一標其遂志。
其母善現於太子前而說頌言。
此女極端正功德莊嚴身昔願奉太子今意已滿足。
△二有二偈。德行懸同。
持戒有智慧具足諸功德(至)遠離一切過。
△三有四偈。身語超倫。
此女身柔輭猶如來繒纊(至)悉離諸惡業。
△四有三偈。內心蘊德。
心淨無瑕垢遠離諸諂曲(至)恭敬一切佛。
△十正共修行。亦分十段。初詣佛供養。
爾時太子與妙德女(至)五百摩尼以為間錯。
△二聞經得法。
時佛為說普眼燈門(至)勝日身如來者我身是也。
△二見中間多佛。
彼佛滅後其世界中(至)我皆親近承事供養。
此但略例四十八佛。以為流例。廣明如結中。
△三正得法之時。
其最後佛名廣大解。
即六十億那由他之後。
於彼佛所得淨智眼(至)菩薩三昧海境界解脫。
△四多劫修瑩二。初於一剎塵劫修行二。初多劫修行。未窮菩薩之境。
佛子我得此解脫已(至)心行智慧三昧境界。
△二明菩薩難遇見者不空。
佛子若有眾生得見菩薩(至)三菩提得不退轉。
△二於百剎塵劫修行二。初多劫修證。未知菩薩解脫。
佛子我見彼佛得此解脫已(至)所得普賢解脫門。
△二釋不知所由二。初總顯深廣。
何以故菩薩普賢解脫門(至)與如來境界等。
所以不知者。以稱事理之無邊。等諸佛之境界故。斯則等覺菩薩解脫。十地不知。故名普賢解脫。
△二別顯深廣難知之相。謂一毛法不可窮。況多毛多身廣大之用。以是無盡無邊之法門故。於中有五。初一毛中。見器世間。
佛子我於佛剎微塵數劫(至)種種方便種種清淨。
△二見智正覺世間。
又於菩薩一一毛孔(至)說種種修多羅恒不斷絕。
△三見眾生世間。
又於菩薩一一毛孔(至)種種作業種種諸根。
△四見菩薩修行。
又於菩薩一一毛孔(至)無邊攝取眾生方便。
△五總結不窮深廣。
佛子我於佛剎微塵數劫(至)悉見三世法界中事。
△四謙己推勝。
佛子我唯得此觀察菩薩(至)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五指示後友二。初指後位。
善男子此世界中有佛母(至)眾生善根常無休息。
如後當釋。
△二頌前法。臨行再述故。三十一偈分三。初一總顯菩薩益生。
爾時釋迦瞿波女(至)承佛神力即說頌言。
若有見菩薩修行種種行起善不善心菩薩皆攝取。
超頌前見者不空。生下女人染心之益。
△二有十五偈。明遠劫前。
乃往久遠世過百剎塵劫(至)妙相莊嚴身。
長行所無。長行語真淨發心。但論德女。今則收其雜善。故敘遠緣。以麤況妙。
△三有十五偈。正頌長行德女因緣。
此後所經劫二百有五十(至)諸劫所行道。
△六戀德禮辭。
爾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帀辭退而去。
已下入第七十六經。
△大文第二。有十一人。明會緣入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