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地觀察滅一切煩惱超出三界二乘地故。
超劣。
灌頂地觀察於一切佛法自在不動故。
得位。
善覺智三昧觀察於一切十方施作佛事故。
同果用。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如來無上大觀察智。
△二普觀察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普觀察。
審慮周徧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普觀一切諸來求者(至)令除疑惑破有見故。
前六以六度治六蔽眾生。後四雙明二利之行。
普觀一切平等善友順其教命住佛法故。
順人。
普觀一切所聞之法疾得證見最上義故。
證法。
普觀一切無邊眾生常不捨離大悲力故。
下化。
普觀一切諸佛之法速得成就一切智故。
上成。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至)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普觀察。
△二身業自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奮迅。
謂實德內充。威德外溢。如師子王奮迅威勢。更有異釋。如法界品辨。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牛王奮迅映蔽一切(至)摧伏眾魔及外道故。
前五寄喻。
勇健奮迅能於生死(至)咸令受益心歡喜故。
此四約法。上皆自分。後一勝進。
如來奮迅一切智智(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四結。
是為十若諸菩薩(至)於一切法無上自在奮迅。
△三語業宣暢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師子吼。
既勇健無畏。則能決定宣唱。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唱言我當必定成正等覺(至)是大悲大師子吼。
次句令物度苦脫集。安道證滅。
我當令佛法僧種無有斷絕(至)如說而作大師子吼。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如來無上大師子吼。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九十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一(入第六十五卷經)
清涼山沙門 澄觀 述
晉水沙門 (淨源) 錄疏注經
△第十慈行童女寄灌頂住六。初依教趣求。文二。初修入前教。
爾時善財童子於善知識所(至)生廣大清淨解。
上二句重友解生。
常念大乘專求佛智願見諸佛。
此二句念乘思佛。次下智證實際。
觀法境界無障礙智常現在前。
能觀智現。
決定了知諸法實際(至)一切如來無際之際。
所證窮極。
於一切佛心無分別(至)知一切色悉皆如影。
離障自在。
△二趣求後友。
漸次南行至師子奮迅城周徧推求慈行童女。
上至處。下聞名。
聞此童女是師子幢王女五百童女以為侍從。
五百為侍者。以一期位滿。總攝五位十十法門。互相涉入之法。而相應故。
住毗盧遮那藏殿(至)天衣座上而說妙法。
△二見敬諮問三。初見二。初明遠見。
善財聞已詣王宮門(至)既無限礙我亦應入。
表方得門而未證故。
△二親依正。
善財入已見毗盧遮那藏殿(至)以梵音聲而演說法。
△二敬。
善財見已頂禮其足繞無數帀合掌前住。
△三問。
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至)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三正示法界二。初令觀親證。
時慈行童女告善財言(至)過去世中善根之力。
並依中見正。小大念劫。皆無礙等。十住位終。故約報顯。
△二以言顯發二。初顯法名因二。初善財默請。
爾時善財童子憶念所見(至)合掌瞻仰慈行童女。
△二童女言答。
爾時童女告善財言(至)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
先示其名。名般若普莊嚴者。有其二義。一由般若照一切法。依中有正。一中有多。故所得依。無所不現。般若中云。了色是般。若一切法趣色。即其義矣。二由能證般若。已具諸度莊嚴。是故所證所成。亦嚴無盡。故下顯因云。彼諸如來。各以異門。令我入此。即其義也。總攝三十六恒沙之別。歸於普門。則一嚴一切嚴。故名普嚴。
我於三十六恒河沙佛所求得此法。
言三十六恒沙者。住位既滿。則六度之中。一一具六。故為三十六。皆恒沙性德。本覺中來。故云佛所求得。
彼諸如來各以異門(至)一佛所演餘不重說。
△二顯法勝用二。初問。
善財白言聖者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境界云何。
△二答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