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2-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纲-唐-澄观-第239页

法。第二地離心垢故。第三地願轉增長得法光明故。第四地入道故。第五地順世所作故。第六地入甚深法門故。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皆亦滿足菩提分法。
  二通示諸地滿相。即遠釋十地皆滿足言。近釋七地功用滿語。故論徵云。云何此地中方便行滿足。方便即功用也。具十方便。故論自釋云。彼餘世間出世間中更起殊勝行。是故此七地中起一切佛法故者謂前三世間。次三出世間。此則更互各一殊勝行。今一切中具起所以名滿。初地願中具。二地戒中具。三地聞中具。而云願增長者。欲依如來智慧利眾生故。餘可知。七地云一切者。瑜伽論中說佛功德七地皆得。八地成就。九地具足。十地圓滿。有少餘障未名清淨。離即是清淨菩提。
  何以故。菩薩從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智功用分。以此力故。從第八地乃至第十無功用行皆悉成就。佛子。譬如有二世界。一處雜染。一處純淨。是二中間難可得過。唯除菩薩有大方便神通願力。佛子。菩薩諸地亦復如是。有雜染行。有清淨行。是二中間難可得過。唯除菩薩有大願力方便智慧乃能得過。
  二明勝後三地。文中四。一法。二喻。三合。四因論生論。今初。先徵。後釋。徵意云何以前六各一。至七方具一切。釋云從初積集。至此成故。此酬前徵。由此便能令後三地勝行成就。斯乃勝後。勝前乃約能入八地。勝後令後地無功用行成。乃至十地。要由積功以至無功之功故。合中有雜染行。合雜染世界。然有二義。一即前六。二通前七。有清淨行合純淨世界。即後三地。中間難過亦有二義。一若六地為雜則七地為中間。若七地皆雜則從七至八即曰中間。難過者猶娑婆之於極樂。淨穢域絕。前六後三難過亦爾。要得此地大願方便能越。淨由此到。染由此過。故此一地最為要勝。
  補義云經言十地雜染清淨難過者。識論云不動地前纔捨藏。以阿賴識中含藏積劫雜染種子。為俱生我執之根本。以從初地至此地。破俱生我執。頓斷俱生種子。轉藏為大圓鏡智。名清淨識。然約俱生一分種子難斷。故云難過。言是二中間者謂此耶識名和合識。約染淨和合二者之間。蓋約破此俱生和合之相最極為難。故云中間難過。所以此地勝後三者。良由此地翻染令淨之功最大。後三清淨仗此而成。故云皆悉成就。然約此義釋似易明了。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此七地菩薩為是染行為是淨行。
  四因論生論中先問後答。問意云前七可知。但言中間為何所屬。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從初地至七地所行諸行。皆捨離煩惱業。以迴向無上菩提故。分得平等道故。然未名為超煩惱行。
  答意明非染非淨。亦得名亦染亦淨。故名中間。於中二。先通將七地對後彰劣。攝此第七通染淨。則成前七皆成染淨相雜。非純染行故。論云從初地來離一切煩惱。示現如是此地名為染淨。非染行故。後佛子此第七下別將此地對前彰勝。顯此第七雙非染淨。故成前第七。是中間義。今初通中有法喻合。法初標離惑業。顯是淨故。次以迴向下釋上淨義。以二因故。從然未下即由上二顯同前染。非報行故。
  補義云經約位明中間者。然位以斷惑而立。今正在難斷中間欲斷而未斷故。云超煩惱者以求淨未得故。
  佛子。譬如轉輪聖王。乘天象寶遊四天下。知有貧窮困苦之人。而不為彼眾患所染。然未名為超過人位。若捨王身生於梵世。乘天宮殿。見千世界。遊千世界。示現梵天光明威德。爾乃名為超過人位。
  次喻中。輪王喻七地隨分捨功用道故。梵王喻於八地報得初禪遊千界故。然法中對問但名前七。喻中舉勝顯劣故兼明上地。
  佛子。菩薩亦復如是。始從初地至於七地。乘波羅蜜乘遊行世間。知諸世間煩惱過患。以乘正道故不為煩惱過失所染。然未名為超煩惱行。若捨一切有功用行。從第七地入第八地。乘菩薩清淨乘遊行世間。知煩惱過失不為所染。爾乃名為超煩惱行。以得一切盡超過故。
  合文準此可知。
  佛子。此第七地菩薩。盡超過多貪等諸煩惱眾。住此地不名有煩惱者。不名無煩惱者。何以故。一切煩惱不現行故不名有者。求如來智心未滿故不名無者。
  二別明此地雙非染淨。初總明盡超。過多貪等者盡超故勝前。求佛之心為貪。厭世為嗔。取空著有為癡。至此盡超。又初地超貪檀度滿故。二三超嗔尸滿忍故。三亦超癡得聞持故。四地超慢道品離我相故。五地超疑了諸諦故。六地超見入般若故。此地總超隨惑等。常在觀故。故云盡超。而云多者顯非報行故。則細者未超。次住此下正明形前。望後以顯雙非。後何以下釋雙非義。常在觀故惑不現行。即超過也。有功用行。名求未滿。即劣後也。功用即是煩惱。以有起動故。
  四前上地勝差別竟。
  佛子。菩薩住此第七地。以深淨心成就身業。成就語業。成就意業。所有一切不善業道如來所訶皆已捨離。一切善業如來所讚常善修行。
  第五佛子菩薩住此下。彼果勝中。論主此中名雙行果。此果實通諸分。以雙行是正住行。親生此果故。又以雙行該於諸分。皆雙行故。名雙行果。文分四果。一業清淨。二得勝三昧。三過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