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就說中亦有三。一約後得智。隨事行相可以言辭分別。是則可說。是出世間故不可說。二約加行智。謂是意言觀故。是則可說。觀中行相言不至故名不可說。三約寄位法。可以寄此表示令人解十地。故名為可說。不可以此即為十地。名不可說。後約雙融中。此上六法各說果海。即是無說。無說之說無二俱融準思可知。
上來敘意竟。
如來大仙道 微妙難可知 非念離諸念 求見不可得 無生亦無滅 性淨恒寂然 離垢聰慧人 彼智所行處
第二正顯偈辭。有十二偈。分為二段。前七偈顯義大。後五偈明說大。初四偈總顯地微。有二。初二偈總顯。次二偈別顯。二一偈類顯。三一偈對彰。四一偈喻顯。初中先二偈正顯地智微妙之相。以依智地說故。謂聖道是體。難知故微也。大仙是佛。道是所證。謂微妙地智是因。依修證智得成功果。故指此地智是佛道也。次六句顯微所以。非念者謂非念慮分別心者之境界也。以智體無念故云離念。次五句明證時甚微。初句總求。欲正見難可得故。次四句別有四微。初即功德甚微。不生不滅。謂無住涅槃。寂用無礙功德。次句即清淨甚微。謂性離煩惱。無不離之時。故恒寂然。即性淨涅槃。三句言離垢者即觀行甚微。謂觀智中離無明垢故。四句聰慧人下即依止甚微。聰慧人者登地已上有智之者。此上四微並異凡小。總顯地智故。
自性本空寂 無二亦無盡 解脫於諸趣 涅槃平等性 非初非中後 非言辭所說 出過於三世 其相如虗空
次二偈別顯微相。謂微之體相也。是智有二相。初二句明同相。智體空寂故。後六句不同相。智位差別故。初二句言自性等者。謂此智自體本空寂故。何以言同。此即性淨涅槃。上同諸佛。下同眾生。一切眾生皆有此故。橫同諸法諸法如故。此如即是自體空故。一切皆以空為自性。智性色性本無差別。一切皆有安樂性故。下句別釋空義。疏依論經云。有不二不盡。釋約此句離三種空。攝真空相。三種空者。即地前空亂意菩薩有三種疑。一疑空滅色。取斷滅空。此失空如來藏。即損減謗也。二疑空異色。取色外空。三疑空是物。取空是有。今言有即非斷滅。故云色即是空。言不二者謂不異此空智。更有異空。言不盡者謂空非有物之可轉滅。故云空即是色。非別有空。離此三空。即見自性本空空如來藏矣。此疏依論經釋。次解脫下有六句。即方便淨涅槃。謂不同凡小修斷故。即智之性。為性淨。以智出惑障。為方便淨。解脫於諸趣者。謂於諸趣得以離諸趣雜染。為解脫故。言平等者。世間之性即涅槃故。以生死即涅槃。非若二乘背生死也。謂三時無斷。方說斷惑。故云非初中後。非言辭下三句。明三德。初句即般若德。是觀行相。謂無分別觀。體絕名言。真智內發。次句即法身德。是轉依相。謂轉無常依。故出過三世。三其相如虗空。即解脫相。謂不同聲聞猶有二障。今此二障雙亡。故如空無礙。此不同相。由得前同。成斯不同。能顯前同。有離障清淨。如融金成像。像非金外。
寂滅佛所行 言說莫能及 地行亦如是 難說難可受
第二一偈類他行微。於中上半牒前地智離言。以為能類。下半正舉地行以為所類。謂以上地智類顯地行。為甚微妙。寂即同相。性淨涅槃自性寂故。滅即不同相。方便淨涅槃。要智緣滅。非約性滅故。此二涅槃。是佛所行故言不及。行者證也。言不及者說聽皆難也。下半所類者謂非唯證智如是深玄。而令智眷屬行亦難說受。檀等六度是智眷屬。設地是地體。意在舉地取行。故云地行。將此地智修行檀等。故名同行。同彼事而行故。斯即後得為證智眷屬也。
智起佛境界 非念離心道 非蘊界處門 智知意不及
第三一偈寄對彰微者。對聞思等以顯微故。初句舉法體。智即所起地智。即前五偈明根本之智。起者即加行後得。二皆觀如。如即佛境。次非念下二句明難說。於中初句非心數故難說。非念者非思慧境故。離心道者非報生識智境。報生識者如上違請中辨。次句明不同三科有色心根境故不可說。經文無說字。以門即是說故。法華以說為智慧門。下句不可聞智知者唯證智知故。意不及者如聞敢故。即依智不依識。
如空中鳥迹 難說難可示 如是十地義 心意不能了
第四一偈。喻顯地微。此中喻者不取餘處虗空。亦不取沙土之迹。正取空中鳥迹。以空中鳥迹不可說示故。前風畫喻是顯默不說意。此中喻及難說。誠眾捨著。許為宣說。意不同也。以著心隨聲取義有多過故。意令大眾自知離過。所以酷明難說難聞。
慈悲及願力 出生入地行 次第圓滿心 智行非慮境 是境界難見 可知不可說
自此下第二復顯說大。令生正信。五偈分三。初一偈半正顯說大三成就義。二有三偈彰己無過誡眾除失。三有半偈示說分齊。但是說因。今初。言三成就者。一因成就大。謂慈悲願力為起行本。故名為因。二因漸成就大。謂聞思慧等為出世智因。起之不頓故名為漸。三教說修成就大。謂即修慧。真修契實。如於正證。可寄言詮故名教說。教說二字正揀大義。非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