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一教。一世一時。一名一字。六根門前領得。與機關木人何別。忽有一人出來。不於一名一相上作解者。我說此人盡十方世界覓者箇人不可得。以無第二人。故繼於祖位。亦云。釋種無雜純一故。 言王若成佛時。王子亦隨出家。此意大難知。祇教你莫覓。覓便失却。如癡人山上叫一聲。響從谷出。便走下山趂。及乎覓不得。又叫一聲。山上響又應。亦走上山上趂。如是千生萬劫。祇是尋聲逐響人。虗生浪死漢。汝若無聲。即無響。涅槃者。無聞.無知.無聲.絕迹.絕踪。若得如是。稍與祖師隣房也。 問。如王庫藏內。都無如是刀。伏願誨示。 師云。王庫藏者。即虗空性也。能攝十方虗空世界。皆總不出你心。亦謂之虗空藏菩薩。你若道是有是無.非有非無。總成羊角。羊角者。即你求覓者也。 問。王庫藏中有真刀否。 師云。此亦是羊角。 云。若王庫藏中本無真刀。何故云王子持王庫中真刀出至異國。何得言無。 師云。持刀出者。此喻如來使者。你若言王子持王庫中真刀出去者。庫中應空去也。本源虗空性。不可被異人將去。是什麼語。設你有者。皆名羊角。 問。迦葉受佛心印。得為傳語人否。 師云。是。 云。若是傳語人。應不離得羊角。 師云。迦葉自領得本心。所以不是羊角。若以領得如來心。見如來意。見如來色相者。即屬如來使。為傳語人。所以阿難為侍者二十年。但見如來色相。所以被佛呵云。唯觀救世者。不能離得羊角。 問。文殊執劒於瞿曇前者。如何。 師云。五百菩薩得宿命智。見過去生業障。五百者。即你五陰身是。以見此夙命障故。求佛求菩提涅槃。所以文殊將智解劍。害此有見佛心故。故言你善害。 云。何者是劍。 師云。解心是劍。 云。解心既是劍。斷此有見佛心。祇如能斷見心。何能除得。 師云。還將你無分別智。斷此有見分別心。 云。如作有見。有求佛心。將無分別智劍斷。爭奈有智劍在何。 師云。若無分別智害有見。無見無分別智亦不可得。 云。不可以智更斷智。不可以劍更斷劍。 師云。劍自害劍。劍劍相害。即劍亦不可得。智自害智。智智相害。即智亦不可得。母子俱喪。亦復如是。 問。如何是見性。 云。性即是見。見即是性。不可以性更見性。聞即是性。不可以性更聞性。祇你作性。見能聞能見。性便有一異法生。他分明道。所可見者。不可更見。你云何頭上更著頭。他分明道。如盤中散珠。大者大圓。小者小圓。各各不相知。各各不相礙。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所以四生六道。未有不如時。 且眾生不見佛。佛不見眾生。四果不見四向。四向不見四果。三賢十聖不見等妙二覺。等妙二覺不見三賢十聖。乃至水不見火。火不見水。地不見風。風不見地。眾生不入法界。佛不出法界。所以法性無去來。無能所見。既如此。因什麼道我見我聞。於善知識處得契悟。善知識與我說法。諸佛出世與眾生說法。迦旃延祇為以生滅心傳實相法。被淨名呵責。分明道。一切法本來無縛。何用解他。本來不染。何用淨他。故云實相如是。豈可說乎。汝今祇成是非心.染淨心。學得一知一解。繞天下行。見人便擬定當取。誰有心眼。誰強誰弱。若也如此。天地懸殊。更說什麼見性。 問。既言性即見。見即性。祇如性自無障礙。無劑限。云何隔物即不見。又於虗空中。近即見。遠即不見者。如何。 師云。此是你妄生異見。若言隔物不見。無物言見。便謂性有隔礙者。全無交涉。性且非見非不見。法亦非見非不見。若見性人。何處不是我之本性。所以六道四生.山河大地。總是我之性淨明體。故云見色便見心。色心不異故。祇為取相作見聞覺知。去却前物。始擬得見者。即墮二乘人中依通見解也。虗空中近則見。遠則不見。此是外道中收。分明道。非內亦非外。非近亦非遠。近而不可見者。萬物之性也。近尚不可見。更道遠而不可見。有什麼意旨。 問。學人不會。和尚如何指示。 師云。我無一物。從來不曾將一物與人。你無始已來。祇為被人指示。覓契覓會。此可不是弟子與師俱陷王難。你但知一念不受。即是無受身。一念不想。即是無想身。決定不遷流造作。即是無行身。莫思量卜度分明。即是無識身。 你如今纔別起一念。即入十二因緣。無明緣行。亦因亦果。乃至老死。亦因亦果。故善財童子一百一十處求善知識。祇向十二因緣中求。最後見彌勒。彌勒却指見文殊。文殊者。即汝本地無明。若心心別異。向外求善知識者。一念纔生即滅。纔滅又生。所以汝等比丘。亦生亦老。亦病亦死。酬因答果已來。即五聚之生滅。五聚者。五陰也。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華果。即心便是靈智。亦云靈臺。若有所住著。即身為死屍。亦云守死屍鬼。 問。淨名默然。文殊讚歎云。是真入不二法門。如何。 師云。不二法門。即你本心也。說與不說。即有起滅。無言說時。無所顯示。故文殊讚歎。 云。淨名不說。聲有斷滅否。 師云。語即默。默即語。語默不二。故云聲之實性亦無斷滅。文殊本聞亦不斷滅。所以如來常說。未曾有不說時。如來說即是法。法即是說。法說不二故。乃至報化二身。菩薩聲聞。山河大地。水鳥樹林。一時說法。所以語亦說。默亦說。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