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5-礼忏部

26-中国撰述礼忏部-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清-咫观-第88页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一心奉請彌勒菩薩所問經論(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釋寶積第四十一會。
一心奉請大寶積經論(拜觀同上)
  菩提留支譯。釋寶積第四十三會。
一心奉請無量壽經優婆提舍(拜觀同上)  婆藪盤豆菩薩造。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流支譯。
  天親菩薩。明修五念門。得生安樂。見彌陀。禮才。讚歎作願觀察迴向。
一心奉請寶髻經四法優婆提舍(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元魏烏萇國沙門毗目智仙等譯。
  釋大集第十分。
一心奉請轉法輪經優婆提舍(拜觀同上)  天親造。毗目智仙等譯。
  佛住靈山告智員大海樂說辯才菩薩言。有二種住持。如來轉法輪。謂眾住持。法住持。
一心奉請三具足經優婆提舍(拜觀同上)  天親造。毗目智仙等譯。
  佛住毗舍離大林精舍。告無垢威德大力士言。菩薩有三具足。施戒聞也。
一心奉請佛地經論(拜觀同上)  親光等菩薩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經是佛住淨土。為妙生菩薩說五種法。攝大覺地。所謂清淨法界。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一心奉請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有論無經。文來未盡。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菩提留支譯。
一心奉請略說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說瑜伽自性三十七聖位。謂十六菩薩。八方內外大護。及法界身。
一心奉請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釋本經字句理趣種種表法義門。
一心奉請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大安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菩薩等一十七聖大曼荼羅義述(拜觀同上)
  大興善寺三藏阿目伽金剛。依釋略序述金剛菩薩名義表法之句。
一心奉請瑜迦金剛頂經釋字母品(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釋遏阿等五十字門義。
一心奉請仁王般若陀羅尼釋(拜觀同上)
  大廣智不空譯。
一心奉請諸教決定名義論(拜觀同上)  聖慈氏菩薩造。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明一切教中諸根本字。彼如實義。所謂唵字最為上首。及吽字阿字等。即三身及金剛三業等。
一心奉請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九頌精義論(拜觀同上)
  勝德赤衣菩薩造。施護譯。
一心奉請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論(拜觀同上)
  大域龍菩薩造。施護譯。
一心奉請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阿闍梨譯。
  亦名瑜伽總持教門說。菩提心觀行修持儀。
一心奉請事師法五十頌(拜觀同上)  宋西夏沙門日稱等譯。
  馬鳴菩薩依祕密教略出。
一心奉請大智度論(拜觀同上)  龍樹菩薩造。姚秦北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緣起論 釋初品盡三十卷 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九十品。
一心奉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拜觀同上)  無著菩薩造。亦名金剛能斷般若。隋南天竺沙門達磨笈有譯。
  成立七種義句。一種性不斷。謂護念付囑。二發起行相。謂問答住降。三行所住處。有十八種。略為八種四對治。謂十八住中。各有二種對治。五不失。謂離增益損減二邊。如經中處處云即非是名等。六地謂十八處。顯示信行地證道住處。是淨心地。後上求佛地。七立名。
一心奉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拜觀同上)
  無著菩薩造。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一心奉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釋經及無著頌。斷七十二疑。
一心奉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拜觀同上)  無著菩薩造頌。世親菩薩造釋。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與前同。不列經文。末後一頌義淨作。
一心奉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拜觀同上)
  功德施菩薩造。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優波提舍(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共曇林等譯。
  婆藪盤豆菩薩。即天親。廣釋序品。及方便品。略釋七喻等。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拜觀同上)  元魏中天竺沙門勒那摩提。共僧朗等譯。
  與上論同。
一心奉請大般涅槃經論(拜觀同上)  元魏沙門達磨菩提譯。
  婆藪盤豆菩薩。釋迦葉菩薩所問偈。
一心奉請涅槃本有今無偈論(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天親菩薩造。兼釋諸行無常偈。
一心奉請遺教經論(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真諦譯。天親於小乘經。建立大乘所修行法。
一心奉請大方廣佛華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