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一心奉請佛說旃檀香身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法賢譯。
誦者得見觀自在。亦治惡癩瘡癬。
一心奉請佛說無畏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佛為比丘眾說。
一心奉請佛說施一切無畏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等譯。
佛為帝釋說。
一心奉請佛說熾盛光大威德消災吉祥陀羅尼經。及佛說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如來消除一切災難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第二唐代失譯人名。即流通之消災經也。第二有九曜真言。
一心奉請佛說持明藏八大總持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共說十呪。
一心奉請佛說六門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在淨居天上說呪。持者速證菩提。
一心奉請佛說善夜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栴檀天子。覺悟比丘。令其問佛。佛為說經并三呪。
一心奉請勝幢臂印陀羅尼經。及妙臂印幢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釋玄奘譯。
唐大慈恩寺實叉難陀譯。
因大梵王及觀音問。說此呪。持者更不受惡趣生。
一心奉請佛說普賢菩薩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普賢入三昧。一切佛摩頂讚之。乃放光說呪。
一心奉請佛說十八臂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為阿難說。持者消滅根本罪業。積多功德。
一心奉請佛說勝旛瓔珞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喜樂山頂天宮不遠仙人處。因大梵王啟請。說呪拔罪。
一心奉請佛說滅除五逆罪大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為阿難說。
一心奉請佛說洛叉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持此呪。如持洛叉佛無異。
一心奉請佛說無量功德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持一洛叉。得見慈氏。持二洛叉。得見觀自在。持三洛叉。得見無量壽佛。
一心奉請佛說拔除罪障呪王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義淨譯。
佛於淨居天上。說呪。曼殊曲為不信之人求救濟。佛為說大呪王。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拜觀同上) 義淨譯。
佛在竹林。入能斷惑離垢三昧。地動眾集。執金剛請說經。三止之後。乃說二種四法。觀世音讚此法門。法師及供養者當生極樂。次說勝妙陀羅尼。及說壇儀。
一心奉請莊嚴王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義淨譯。
佛在布怛落迦山。為觀音文殊。說往昔所持呪。持者當生極樂。及得無量功德。即時大地震動。佛乃說呪。并說持法。
一心奉請八名普密陀羅尼經。及佛說祕密八名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釋。第二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為金剛手。說易成無損之兆。
一心奉請佛說如意寶總持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覩史天宮。妙住菩薩問。有人受持如意寶總持章句。何不見三世佛。佛言住福業故。疑未斷故。雖受持非受持。住有為心。無善巧智無方便故。此經無呪。
一心奉請佛說一向出生菩薩經。及佛說無量門微密持經。佛說出生無量門持經。阿難陀目佉尼訶離陀隣尼經。阿難陀目佉尼訶離陀經。佛說無量門破魔陀羅尼經。舍利弗陀羅尼經。出生無邊陀羅尼經。佛說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二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呪作華言。第三東晉迦維羅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譯。亦作華言。第四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華梵雙具。止四十八句。第五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末陀羅譯。但華言四十八句。第六劉宋天竺沙門功德直共玄暢譯。第七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第八唐于闐國沙門釋智嚴譯。呪有八十九句。第九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將涅槃。勅目連集一切聲聞緣覺。勅菩薩集十方大士。佛為舍利弗說陀羅尼。及修行種種四法并然燈彌陀聞法得菩提事。
一心奉請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及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曼殊室利菩薩呪藏中一字呪王經。佛說大陀羅尼佛法中一字心呪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天息灾譯。經文未盡。第二唐迦濕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即護身真言也。第三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第四寶思惟譯。有畫像護摩等法。
序品。佛住淨光天。眉間光照開華世界。開華主佛所。妙吉祥童子。令來會中。彼佛先為說三真言。次來此會。入三昧普召佛菩薩等同來集會。妙吉祥略說真言行義法句。從一至八 菩薩變化儀軌品 曼拏羅儀則品 上品[巾*(穴/登)]像儀則品 中品[巾*(穴/登)]像儀則品 下品[巾*(穴/登)]像儀則品 第四[巾*(穴/登)]像儀則品 第一成就最上法品 第三成就最勝法品 第四淨行觀想護摩成就法品 數珠儀則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