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5-礼忏部

26-中国撰述礼忏部-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清-咫观-第24页

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在虗空界。法界差別住處最勝樓閣妙寶臺上。與羅漢菩薩天龍等。說入一切修行次第法門經。時無所發菩薩奮迅慧菩薩。與諸眷屬。於別樓閣寶堂上坐。奮迅慧發十八願。無所發答以各有十種法行。七萬諸人得無生。又問諸波羅蜜相應法集。又答之。種種問答。六萬餘人得無生。八千天子法眼淨。無所發言。應修行實諦法集。不捨菩提心。不捨眾生。六萬人得不退地。無量天女法眼淨。奮迅慧又問菩薩心念處智。答以無生智業及十種念處。所謂身受心法。佛法僧戒捨天。俱詣佛所。舍利弗問以何義故名無所發。無所發答之。八萬人得無生。六萬諸天法眼淨。五千比丘發大心。佛與記。無所發問佛。善知可取能取法。佛答。見一切法如夢幻。成就柔和恭敬。質直等心。則能得如來妙法。申述如說修行不放逸義。名為微妙法集。次有舍利目連富樓迦旃延迦葉空生阿那律羅睺優波離阿難。各說勝妙法集。佛各印之。次有彌勒。見者愛樂。善目。善生。大導師。光明幢。解脫月。大海慧。觀世音。堅意。善護。虗空。文殊。各說勝妙法集。佛總印讚。若聞此法。不生於謗。我授是人無上道記。無所發脫頸上寶瓔珞奉如來。於空中成寶帳。佛授記。須菩提復與無所發問答。說甚深法。七萬眾生發菩提心。二百比丘。心得解脫。復有善思惟天子問佛。佛答。成就深直心。發無上意。名為根本住處。六度止觀三十七品。名為菩薩境界。及菩薩行。菩薩安穩。菩薩寂靜。菩薩常在三昧。菩薩到一切處。菩薩調伏。菩薩得滅。一一答竟。善思惟復述最上妙法。佛印之。諸菩薩各任護持。佛記是經所到之處。
一心奉請觀察諸法行經(拜觀同上)  隨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無邊善方便行品。佛重遊靈山。喜王斷眠食七日。求三摩地。佛為說決定觀察諸法行。五百三十五句 先世勤相應品。佛又說十六句法。及說十六字法門。辯才瓔珞莊嚴雲鳴出吼顯音佛時。有說法菩薩。名無邊功德辯幢遊戲鳴音。復有王子。名福報清淨多人所愛鳴聲自在。從彼菩薩聞此三摩地寶。今成無量壽佛。又淨面無垢月妙威藏佛時。有顯妙廣身長者子。供佛聞法。捨家修道。十千歲中不坐臥。今於南方。成善意喜樂如來。又偈說末世過患。三千菩薩誓願護持。又廣淨厚金普無疑光威王佛滅後。有說法者。名無邊寶振聲淨行聚。被擯。出住大林中。勸化多人。無憂普欲喜音轉輪聖王。得信樂已。宏此三摩地。今皆成佛。說法者即無量壽。轉輪王即不動佛 受記品。佛為喜王說增一至十法具足。得此三摩地。七千眾生法眼清淨。七千眾生。發無上心。皆得不退轉記。三萬菩薩。得無上忍。佛放身光。徧十方界。皆有蓮華。見佛坐上。喜王問法。既攝神力。遂言一切法皆無來去。如燄幻。佛又告喜王。寶光威輪王佛時。寶月轉輪王。生一童子。名曰法上。同王覲佛問法。佛以伽陀說此三摩地。得不退轉。法上童子。即今喜王。輪王寶月。即今慈氏。喜王問。菩薩何法有何法無。佛答以無一百五十惡法等。又總略說一切不善法諸菩薩無。一切善法。諸菩薩有。
一心奉請佛說未曾有正法經。及佛說阿闍世王經。普超三昧經。佛說放鉢經(拜觀同上)  第一宋中印土沙門法王譯。第二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與上經同。第三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亦同上經。分十三品。第十二品月首。即世王太子也。第四西晉錄。失譯人名。即普超經秦鉢品別譯。
  佛在鷲峯。八萬四千菩薩從十方世界來。二十五菩薩及兜率天子。各說趣證佛智之法。妙吉祥最後說。辨積欲問佛。妙吉祥變身為佛以答之。舍利子遙聞法音。稱歎希有。光嚴求見妙吉祥。佛警悟令來法會。二百天子欲退大心。佛以放鉢因緣。勸舍利子等發菩提心。摩竭國王求佛決疑。請妙吉祥入宮供養。妙吉祥於東方常聲世界。請得八萬大士。初中後夜。為說法。次日共迦葉等同受王請食竟。以[疊*毛]奉施菩薩聲聞。各皆不現。乃至後宮。及王自身。亦皆不見。如是令王悟無生忍。同來佛會。中路又化一殺人者。令其見佛。得證涅槃。次為王及四子授佛記。
一心奉請大樹緊那羅王所問法經。及伅真陀羅所問寶如來三昧經(拜觀同上)  前是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後是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佛在靈山。天冠菩薩問法。佛以三十二種四法答之。大樹緊那羅王。與其眷屬。彈琴詣佛。令大眾及山川等。乃至大阿羅漢。皆悉起舞。唯除不退菩薩。天冠問大樹。不不成佛。大樹答。菩薩有十二無滿足法。大樹問寶住三昧。佛答以修習生起八萬種寶。於世間寶出世間寶。皆得自在。天冠問佛。大樹云何以伎樂音教化眾生。佛具答之。大眾以佛神力。各有天華以散大樹。大樹以右手接。無一墮地。即令供佛。佛令成一寶蓋。覆千世界。現諸華臺。釋迦佛像。讚大樹德。大樹復入莊嚴寶蓋三昧。以妙寶蓋。各覆諸如來像。覆諸佛及大眾。至彼香山。受七日供。演說淨六度及方便法。各三十二。又為大樹之子。於樂音中。演諸問答。又為大樹之妻。并諸女輩。說增一至十捨女身成道之法。又許大樹子無垢眼。於樂音中。出六十四護菩提音。令不放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