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成智。則能斷惑證真。因迷無智。故造如是等罪云云○悉皆懺悔。即是改往修來之意。所以向佛說。未作之罪。不敢更作。這纔是真懺悔。三卷懺文。此二句為大旨。畢竟如此。真為改惡從善之人。真能消釋往罪。真能一拜斷除。不但地獄無分。抑且成佛何難。倘凡心私心。自恃有懺悔之法。便謂日日造罪。亦是無妨。則是懺法。反開罪于人而非度人矣。日日禮懺。日日造罪。以求滅罪生福。無有是處。譬如酒灌漏巵。終不能滿故。
是故今日至心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諸佛。諸大菩薩。辟支羅漢。梵王。帝釋。天龍八部。一切聖眾。願垂證鑒。
十方。見前。盡虗空界者。無窮無盡也○上上品十善。清淨。冤親平等。乃至修四無量心者。即得成佛。無量法門。不出于十善。不可不知○華嚴云。上品十善。修治清淨心。廣無量故。具足大悲。廣修六度。行願廣大。故成菩薩○辟支者。從上品十善清淨。不從他教故。大悲方便不具。惟自覺悟。解了甚深因緣法。故成獨覺乘○羅漢。四果。從上品十善。以智慧修習。心狹劣故。怖三界故。闕大悲故。從他聲聞。解了四諦法。故為聲聞乘○達磨論云。向者趨向。果者證果。四果四向。有八補特伽羅。此云數趨。謂數數往來生死也。謂行四向。及住四果○梵王。即色界天主大梵天王是也。帝釋。即欲界天主釋提桓因是也。八部者。禪考云。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闥婆。即天樂神也。五阿修羅。不飲酒。常與帝釋鬥。六迦樓羅。即金翅鳥神。七緊那羅。似人頭有角。八摩睺羅伽。即大蟒神。人首蛇身腹行是也○舍利問經云。八部鬼神。以何因緣生于惡道。而常聞正法。佛言。以二種業。一以惡故。生于惡道。二以善故。受于快樂。又問善惡二異。可得聞耶。佛言。亦可得耳。一天神者。先以車輦舍宅飲食。供養三寶。父母賢聖之人。猶懷慳嫉故。二虗空龍神。修德行檀。不依正念。急性好嗔故。三夜叉神者。好大布施。或先損害。後加饒益。隨功勝負。在天上空中地下。四乾闥婆者。好施有嗔。獻伎樂故。五阿修羅神者。志強喜捨。不隨善友。所作淨福好逐幻偽。作諸邪福故。六迦樓羅神者。先修大捨。高心凌物故。七緊那羅神者。昔好勸人發菩提心。未正其志。逐諸邪行故。八摩睺羅迦神者。布施護法。性好嗔恚故。如是皆由依附邪師。以邪亂正。俱謂是道以自建立。有頌云。由作二因善不善。乃為八部人非人。
南無毗盧遮那佛。
毗盧佛。即清淨法身是也。梵語毗盧遮那。此云徧一切處。謂毗盧性海。煩惱體淨。眾德悉備。身土相稱。徧一切處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釋迦佛。為娑婆教主。三界大師。故曰本師。即千百億化身。是也。釋迦牟尼。此云能仁寂嘿。謂其德仁濟羣類。其道寂嘿無為。
南無阿彌陀佛。
梵語阿彌陀。此云無量。謂無量壽。無量光。一切無量故。為樂邦教主。今人求生淨土。正生彼佛國土也。
南無彌勒佛。
彌勒下生時。萬億閻浮。皆以真金為地。地平如掌。秔稻自生。衣食自至。無量快樂。男女五百歲乃婚姻。賢愚經。佛云彌勒三會。度人無數。悉我遺法種福眾生。然後乃化同緣之徒。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
龍種上尊王。梵語那伽。此云龍。勇健之謂也。種。是種族義。必是姓氏也。上尊者。言其乃是種族中之最上最尊。故以上尊而彰其聖號也。王者。自在之稱。佛乃五住究盡。二死永亡。往來無礙。故云自在云云。
南無龍自在王佛。
龍自在王。王即自在義。同上解。隨德彰名。大同小異云云。
南無寶勝佛。
寶勝者。譬如摩尼超勝。于眾寶之上。如來至寶。超出乎眾聖之寶。故云云。
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
覺華定。此必是定名。約理而言。覺是果覺。表本智。華即是因。表始智。始本不二。理智一如。不可思議。故云覺華定。彼常居此定故。以此為號也。自在王。亦同上解。
南無迦裟幢佛。
迦裟幢。大淨法門經云。迦娑。晉名去穢。又大集經名離染。如云福田離塵蓮華等言亦可。又教中有迦裟幢世界。或以世界而立名。未可知也。幢表其正。佛乃催邪顯正。建大法幢等。又幢者喻法無上。故稱迦裟幢也。
南無師子吼佛。
師子吼者。譬如師子出窟。百獸潛蹤。佛師子出。羣魔竄伏故。又云。大師子一吼。小師子勇健。佛師一吼。諸菩薩等。悉皆勇猛精進故云爾。然而十方諸佛。不過以德彰名。隨義解釋。別無奇巧。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此云妙德。經云。了了見佛性。猶如妙德等。為諸菩薩中上座。故首稱文殊。又號曼殊室利。此云妙吉祥。又號滿殊尸利。此云妙首。
南無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梵語邲輸跋陀。或云三曼跋陀。此云普賢。行彌法界曰普。位鄰極聖曰賢。菩薩中行願第一。故云普賢。又觀經大論。並翻徧吉。餘繁不引。
南無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梵語摩訶那鉢。此云大勢至。思益云。我投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