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5-礼忏部

22-中国撰述礼忏部-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清-西宗-第13页

遺。即大小便利也。
  或因六十二見造一切罪。
  六十二見者。即色受想行識五陰。于三世推之而成也。每一陰具四句。如云色大我小。我在色中。我大色小。色在我中。離色是我。即色是我。餘四例推可知。五陰共成二十。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配之。成六十。加根本斷常二法。共成六十二也。
  或因見諦思惟九十八使。百八煩惱。晝夜熾然。開諸漏門。造一切罪。
  見諦思惟九十八使者。大藏一覽云。見諦。攝欲界三十二使。色界二十八使。無色界二十八使。共八十八使。思惟。攝欲界四使。色界三使。無色界三使。共十使。合之成九十八也。見諦所攝。何謂欲界三十二使。苦諦下十使。集滅下各七使。除身邊戒。道下八使。除身邊二見。何謂色界二十八使。苦下九使。除瞋。集滅下各六使。除瞋身邊戒。道下七使。除瞋身邊。何謂無色界二十八使。苦下九使。除瞋。集滅下各六使。除瞋身邊戒。道下七使。除瞋身邊。思惟所攝。何謂欲界四使。一貪二瞋三癡四慢。此四使。從斯陀含向入修道斷。至阿那含果九品方盡。何謂色界三使。一貪二癡三慢。並是阿羅漢向修道斷。何謂無色界三使。一貪二癡三慢。此是羅漢向至果方盡○四諦者。苦集滅道也。苦諦下十使。謂身邊戒見邪貪瞋癡慢疑也。集滅下各七使者。止有見邪癡疑貪瞋慢七。故云除身邊戒也。道下八使者。止有邪癡疑戒見貪瞋慢八。故云除身邊二見也。下各倣此。苦為有漏果。集為有漏因。滅為無漏果。道為無漏因○楞嚴註云。薩迦耶見者。此云身見。執身有我故。邊見者。執我斷常。墮二邊見故。戒取見者。執持狗牛等戒。為生天因故。見取見者。執前諸見。為勝為能。或執一切有漏等法。妄為樂淨。即是涅槃故。邪見者。撥無因果。斷滅善種。名為邪見○百八煩惱者。即九十八使。更加十纏。成一百八也。又云即一百八見。
  [女*(巢-果+(离-禸))]亂賢聖及以四生。徧滿三界。彌互六道。無處可避。今日至禱。向十方佛尊法聖眾。慚愧發露。皆悉懺悔。
  三界者。一欲界天。自他化已下。皆名欲界。希須樂欲。故名欲。二色界天。初禪至四禪。未出色籠。故名色。三無色界。四空天。只有四陰。無色蘊。故名無色○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羅道。旁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亦名六趣○十方者。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俱有佛剎國土故也。
  願(某)等承是懺悔三毒一切煩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三慧明。三達朗。三苦滅。三願滿。
  願某下。上文廣舉罪相。懺悔已竟。下文發願。求其功德。何也。懺悔畢竟滅罪。滅罪畢竟福生。福生則智慧功德。自然成就也。所以次第發願。求其功德。而顯是懺悔力用之功能也○三慧者。聞思修也。聞而不聽。無受潤因。聽而不思。無深旨趣。思而不修。終無證理。所以當明○三達之說。諸處未見所出。但梵網經上卷中。有法達義達辭達。更有教化達。未知可否。又達者明也。或天眼智。宿命智。漏盡智之三明。亦未可知也。俟再考○三苦者。苦苦。三界已苦。欲界復苦。壞苦。樂壞時苦。等于三塗。行苦。即處中苦。通于無色。此苦當滅○三願者。一願一切眾生得證知法。二願以無厭心為眾生說法。三願捨身命護持正法。此願當滿。
  願承是懺悔四識等一切煩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廣四等心。立四信業。滅四惡趣。得四無畏。
  四等心者。淨名云。直心是道場。無虗假故。發行心是道場。能辦事故。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此心當廣○四信者。一信佛。樂常稱讚佛。二信法。樂欲聽法。三信僧。樂供養眾。四信戒。樂離五欲。此信要立○四惡趣者。大論云。一地獄。八寒八熱等。二旁生。水陸空行等。三餓鬼。三類九種等。四修羅。鬼畜人天所攝。此趣當滅○四無畏者。智論云。一得總持無畏。二得知根無畏。三得決疑無畏。四得答報無畏。又云一切智無畏。漏盡無畏。說障道無畏。說苦盡無畏也。
  願承是懺悔五葢等諸煩惱。所生功德。度五道。豎五根。淨五眼。成五分。
  又五葢如上文。即五蘊。一色蘊。謂積聚虗假。二受蘊。謂領納資貪。三想蘊。謂取像奔馳。四行蘊。謂微細遷流。五識蘊。謂熾然了別○五道者。法華云。天道人道。二善道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也。皆當度之○五根者。賴耶云。一信根信諦。一切無漏根力禪定解脫三昧等法海。消除疑網。二念根。住持不忘。三進根。念茲在茲。四定根。湛寂虗通。修心不亂。五慧根。明辯實諦。以慧照了。願當豎立○五眼者。涅槃頌曰。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惟觀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圓明法界內。無處不鑒容。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具足五眼。故願淨之○智度云。菩薩初發心時。以肉眼見苦眾生。心生慈愍。學諸禪定。修得五通。以天眼徧見六道受種種身。益加哀憐。故求慧眼以救濟之。得見眾生心相種種不同。云何令彼得是實法。故求法眼引導令入法中。後求佛眼。得一切智。成就佛法○又金剛註。內外空寂名肉眼。見自真性。自在平等。名天眼。見自性般若之智。名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