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根本性離。畢竟寂滅。聞虗空相。無名無識。永斷諸有。本來平等無等。無高下想。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不可繫縛。不可解脫。無眾生壽命。不生不起。不盡不滅。非世間。非非世間。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際平等。等諸法故。閑居靜住。無所施為。斷一切相。一無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眾。應斷無明。滅生死始。
願我普共諸眾生(云云)。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復逆順入諸禪定。普告大眾。我以摩訶般若。徧觀三界有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無繫縛者。無解脫者。無主無依。不可攝持。不出三界。不入諸有。本來清淨。無垢無惱。與虗空等。盡諸動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見此法。名為解脫。凡夫不知。名曰無明。惟其性空。即滅諸有。
願我(云云)。
作是語已。復逆順入諸禪已。普告大眾。我以佛眼。徧觀三界。一切諸法。無明本際。性本解脫。於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無故。所因枝葉。皆悉解脫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脫。以是因緣。我今安住常寂滅光。名大涅槃。眾等未脫三界世間。當早求出離。若欲出離。應當觀察十二因緣。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皆是無明憎愛業林。一切行苦。彌滿三界。徧流六道。大苦根本。無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淨。諦觀根本。即斷諸有。根本滅故無明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乃至老死憂悲苦惱皆滅。眾等當知。皆因無明。增長三界生死大樹。沒愛河。眾苦長夜。黑闇崖下。繞生死樹。六識為杖。妄念為本。無明策使。遊戲六塵。種種苦惱。無能制者。自在如王。故我言。無明即生。念念傷害。眾生不覺。輪轉生死。一切眾生。為此無明起諸愛結。役使驅馳。身心破裂。無明若滅。三界都盡。以是因緣。名出世人。如來去後。尸波羅戒。是汝大師。依之脩行。能得出世。如來在日。依佛而住。如來去後依四念處。嚴心而住。觀身性相。聞於虗空。名身念處。觀受不在內外。不在中間。名受念處。觀心但有名字。名字性離。名心念處。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處。一切行者應當依此而住。於此五濁愛欲之中。應生憂畏無救護想。一貴人身。難可追復。畢此一形。常須警察。無常大鬼。情求難脫。憐愍眾生。莫相殺害。乃至蠢動應施無畏。身業清淨。常生妙在。口業清淨。離諸過患。莫食肉。莫飲酒。調伏心地。令入道果。深思行業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難追。涅槃時至。示教如是。眾等至心依佛語。勤善法趣提。此生不動解脫因。歷劫沉淪誰救拔我。今頭面禮。
願我普共(云云)。
至心歸命禮示現分身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眾等至心。觀想如來紫磨黃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優曇華歷劫難遇。又觀此金色身。累劫勤修難行苦行。為眾生故。出現世間。又想。此身萬德周圓。金剛不壞。示同世法現入涅槃。又想。此身娑羅樹間。師子座上。臨涅槃時。其日即有。明日即無。涅槃會中。四眾八部。瞻仰充足。而我薄祐。當於彼時輪轉諸起。不覩慈光。願我從今脩習禪慧。蒙佛慈悲冥加護念。令我早得見如來身。垢鄣都盡。證此常樂。我今頭面禮。
願我普共(云云)。
南無大慈大悲我本師釋迦牟尼佛。哀愍覆護。我今定慧慈悲增長。此世及後身。乃至成佛不捨慈悲。常相攝受。
願我普共(云云)(乃至次下十二禮悉〔聞〕前也)。
至心懺悔
夫懺悔者。非唯滅惡生善。而乃飜染為淨。迦妄歸真。故不但事懺。須兼理懺。事懺除罪。理懺除疑。然欲懺時。必先於事懺門中。披肝露膽。決見報應之義。如指掌中。悚懼恐惶。戰灼流行。口陳罪伏。心徹罪根(癡愛)。根拔苗枯。全成善性。然後理懺。以契真源。今大眾自入道場已來。重庿陳罪相。懇切至到。披露丹誠。又約經文。照真達妄。計其罪鄣。盡已消除。但恐因修時覆。想前愆往。憂疑未泯。是以更須理懺。用豁餘情。然理懺者。須深達我法皆空。性相本淨。從前雖已理懺。未盡根由。今道場將終。須窮源底(若三七日未滿。一卷經偈已終。即云禮經一徧已終。須窮源底)。遂因讚禮。佛入涅槃因緣之次。便依涅槃經內。佛為阿闍世王。作決定之心。除逆罪根本。而為理懺(作決定心者。闍王欲到佛所。其心猶疑。佛遙見王來。告大眾言。阿闍世王。猶有疑心。我今當為作決定心)。良由彼王已自懇苦悔責。即事懺已。徹於心肝。故佛但約理門。為除疑念。是故經云(第十九也。於中略取懺悔關節。不次第寫之。然皆是經文。但略之而不添也)。爾時王舍大城。阿闍世王。其性弊惡。喜行殺戮。具口四惡。貪恚愚癡。其心熾盛。唯見現在。不見未來。純以惡人而為眷屬。貪著現世五欲樂故。父王無辜(設有辜而害。亦是非逆。況於無辜。故下云橫加也)。橫加逆害。因害父王。妄生悔熱。身諸瓔珞伎樂不御。心悔熱故徧體生瘡。臭穢不可附近。尋自念言。我今此身已受華報。地獄果報將近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