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5-礼忏部

16-中国撰述礼忏部-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唐-宗密-第24页

幻術(第一義如心識)能將巾作馬(第二義如本性)  宛然馳驟眼珍瓏(三如依他起法)  幻馬是空看似有(四也如本理事)  真巾是有隱成空(五也計執執)  本惟如巾難可信  諸緣似馬易相從  幻智若修幻妄體  前馬應尋後馬跡  舉此因由將白佛  真緣理例稍難通
  次下如來讚問許說。及正說四段之中。初二段也。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讚問)。汝今諦聽。當為汝說(許說也。此後正說有四段之文。今此中有兩段也)。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一標。幻從覺生。以為義本)。幻花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盡不動(二幻盡覺滿已釋前疑)。
  此段經有四唱禮讚。
第三 二 且略銷文
佛言汝等能徵問  今說當須審諦聽  無始無明(偈云。無始幻無明)諸幻化(洞了幻化故)  皆依圓覺妙心生(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幻智對治幻妄想(眾生幻心。還依幻滅)  二幻皆除覺轉明(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譬彼空華空裏滅(猶妙幻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  虗空豈可亦相傾(空性不壞)
  此後徵釋。初幻從覺生之疑難。
第四 二 疑幻化雜穢
無明從淨覺中起(二句)。故總相略通(六句)。
  妄染如何起淨中  此言難曉更通□  推尋方法惟心義  展轉相資有八重(一小乘段說一心。二相見俱存為一心。三攝相歸見為一心。四攝所埽王為一心。五攝七埽八為一心。六攝藏識歸如來藏為一心。七泥染淨唯是一心。八總該萬有為一心)  真心常住常清淨  無始元來凡聖同  為具隨緣不變德  靈明不礙見樊籠(釋展轉八重之意也)
第五 三 別相依流具通
眾生心是真如佛  與佛常同法界家  迷之故號如來藏  雜妄便名阿賴識  法爾能生分別性  見諸根境轉芬葩  不知此等從心變  執為我法展群邪  我身即起貪痴恚  心心造業覓奢華  業熟受身如影響  循環生死永無渥
  上二唱皆釋幻化生覺心了。
第六 三 別釋依幻智滅幻心
心智滅已。而覺心不動。
  已說依真生妄染(結幻從覺生也)  次論友妄却歸真(標幻盡覺滿也。次下釋文有四重。皆是幻法。一根。二本無明貪瞋痴。三切業。四所受報也)  了悟本心翻不覺(一也)  發起菩提妙覺因  因是三心悲智願  用翻三毒愛痴瞋(二也)  勤修六度除諸業  六度圓成業自論(三也)  業已倫亡不受報  盡超鬼畜獄天人(四也。故云諸幻盡滅也。諸謂四也)  始覺其符於本覺  是為無上法王身(覺心不動也)
  此下第三展轉離幻。正示用心。於中二。一法二喻。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虗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此下密顯真覺)。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第七 二 法說
上答悟修違妨難  從慈委示用心門  應當遠離諸塵境  能離之心亦勿存  展轉妄情離細念  心無寄託絕塵痕  得無所離除諸幻  念盡方能合本源
  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第八 二 喻說
除幻重重文義隱  更將鑽火喻彰明  諸木本來含火性  功力鑽研火即生  火從木出還燒木  知因情顯却除情  燒木盡時火自滅  破情空處智還其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第九 二 當第四幻覺不俱也
為除執著言除幻  幻法全空非不除  知幻本無即是離  豈須方便作功夫  欲治夢病誠非法  勤掃空華定是愚  覺在剎那無漸次  真名離幻永無餘
  南無大慈大悲(云云)(十二禮) 普為四恩三有及法界眾生。
此下懺十惡罪 至心懺悔
夫論懺悔者。本是改往修來。滅惡興善。人生居世。誰人無過。學人失念尚起煩惱。羅漢結習動身口意。豈況凡夫而當無過。但智者先覺。覺即申懺悔。愚者覆藏。遂滋蔓。所以積習長夜。曉悟無期。若能慚悔發露。懺悔者豈唯滅罪而已。亦復增長無量功德。竪立如來炎妙果。若欲行此法者。先當外肅形儀。瞻奉尊像。內起情意。敬重法門。慊切至到。生二種心。何等為二。一者自念我此形命難可當保。一朝散壞。不知此身何時可復。若復不值諸佛賢聖。忽遭逢惡友。造諸罪業。應當墮落深坑險起。二者自念我此生中。雖得值遇如來正法。為佛弟子。弟子之法紹迷聖種。淨身口意善法。自居而念。我等公然作惡。而後復藏。言他不知。謂彼不見隱匿。在心倣然無愧此寶。天下愚惑之甚。今現有十方諸佛。諸大菩薩。諸天神仙。何曾不以清淨天眼。見於我等所作罪惡。又復幽顯靈。祇善惡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