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云何樂睡眠 睡眠當覺悟 攝心恒在禪 勇猛勤精進 菩提道自然
○又偈云
人間四相無慙住 念念猶如石火光 不知二鼠侵藤細 縱[謈-言+日]三業競分張 恃己威碓持力勢 凌他鈍弱起豪強 不知身沒命終後 百千萬刧受災殃 速須親近善知識 日夜息慮念無常 設未得超生死海 且須來世有橋梁
○又偈云
人生悤悤營眾務 不覺年命日夜去 如風中燈滅難期 六道茫茫無定趣 未得解脫超苦海 云何安然不驚懼 各聞強徤有力時 自策自厲求常住
○中夜偈
(出智度論)
汝起勿抱具尸臥 種種不淨假名身 三百碎骨相連縱 漏體何曾有斤真 如得重病箭入體 諸苦痛集安可眠
○又偈云
(出阿含經)
比丘汝起起 以何著睡眠 睡眠有何利 病時豈可眠 利刺刺身時 云何得睡眠 汝本捨家時 出離之所願 當如其本願 日日求增進
○後夜偈云
神光遷流轉 乞至五更初 無常念念至 恒與生死隨 勸諸行道者 修學至無餘
○寅朝偈
欲求寂滅樂 當學沙門法 衣食計身命 精麤隨眾等 諸眾等寅朝 清淨記六念
○午時偈云
人生不精進 喻若樹無根 採華值日中 能得幾時鮮 華亦不久鮮 色亦非常好 人命如剎那 須臾難可保 是故觀眾生 勤修無上道
○又有六時通用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泡燄 汝等感應當 疾生厭離心
啟白賢聖
仰白本尊徧照佛 大光明藏諸如來 本師應現釋迦尊 文殊普賢諸上首 十方大士并徒屬 平等會中諸上人 此界天龍眾類神 獲得他心道眼者 普願不捨慈悲力 證明我等二人眾 為修圓覺總持門(某時)
至心同禮懺
所生功德 總用莊嚴 三界眾生 當願天仙 不墮悟著 樂而非常 國主清平 識真乘而 是勝羣寮 常居祿位
皆忻圓頓教門。人民永保安寧。咸修覺照之道。師僧父母福慶洋洋。信施檀那萬行圓滿。三塗俱時離苦。八難並悉消除。鑊湯變為清淨池。鐵牀變作蓮華座。息悲痛之響。同念佛之音。人人有返本之心。各各習還源之照。常發今願當願。俱不退心。觀行令成。同平等會(念毗盧遮那佛。雜華嚴都了即解座)。
處世界如虗空 如蓮華不著水 心清淨超於彼 稽首禮無上尊
七 旋遶念誦
(既懺悔發願竟。應當一心正身威儀。右遶法座。燒香散華。安詳徐步。念三寶微妙功德口〔種〕)。
南無十方佛 南無十方法 南無十方僧 南無毗盧遮那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方廣圓覺經(三聲) 南無修多羅了義經 南無秘密王三昧經 南無如來決定境界經 南無如來藏自性差別經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普眼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 南無彌勒菩薩 南無清淨慧菩薩 南無威德自在菩薩 南無辨音菩薩 南無淨諸業障菩薩 南無普覺菩薩 南無圓覺菩薩 南無賢善首菩薩 南無十方首菩薩 南無徧法界菩薩摩訶薩
(下二尊重念四聲)。
次即誦經。覺了誦經音聲性空。身心如雲從影。舉足下足心無所得。不住行步之相。幻影即空。即云真法性。故我此影現十方。充滿法界。無不普現。旋遶諸佛。如是遶三帀。乃至七七七百帀無定數。當自斟酌。行道欲竟。還如前稱阿彌陀佛名字。南無阿彌陀佛。燒香正念行道終。即歸依三寶。一心正念。口自唱言。
自歸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意 自歸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上來禮懺功德。無限勝因。盡將迴施法界眾生。和南一切賢聖。
八 正坐思惟
思惟。上來七門。事行方便。一一如文見法。不得滯文迷意。須令全理之事了了當情。便入觀行。以為久長所緣之境也。第一啟請了。必須禮諸佛經法菩薩賢聖。依本為定。若第二上已去乃至散道場時。二十五上。雖即依次用之。就中若時節閑暇寬慢。要延引月日者。即每金剛藏章了處。清淨慧章了處。辨音章了處。圓覺章了處。皆禮五十三佛。或前卷中所列諸佛。添成二十八上。若中間忽臨時有小障難。或覺大眾疲倦。要從略者。即依尋常眾。用六時禮懺文也。過一上兩上後。還本次禮懺不得越次。至於懺悔。並須各依本次。不得參差失於義意血脉。
圓覺道場修證廣懺文卷第二
圓覺道場禮懺禪觀法事卷第三
終南山草堂寺沙門 宗密 述
第二上
(十四唱五字四十二偈。述圓頓法及六波羅蜜。懺根本無明。事理各有重偈發願。成就始覺之智。此下每上皆唯七門。除啟請故)。
(第二供養)一切恭敬禮常住三寶。
是諸眾生等人各胡跪。嚴持香華。如法供養。願此香華雲。徧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