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明師。視如古佛。一言得法。受用不盡。頓超曠劫。直至菩提。若得心地了明。必要看教觀心。于自分中。乃有交涉。若見道而不修者。如人有美田。而不耕者。豈不自惜也。夫痛為囑。
我以年朽勇猛力 疾危纏身論義釋 用斯勝善利當來 速見彌陀極樂佛
記室漢川敬錄
元峯老人增頌五言八識意旨六十四句。分為四科。
△初分五識意旨中又二
(初頌十二句凡情章次頌四句聖果章)。
初頌凡情
五識通八識 內外同見分 見色聞聲處 現量緣性境 徧行五心所 同時內外應 八識四惑種 觸境生情識 是故貪嗔痴 五識共相應 乃至四空天 我種難脫盡
次頌聖果
擊竹聞聲處 頓顯唯識性 速轉五識見 作智同圓境
△二分六識意旨中又二
(初頌十二句凡情章次頌四句聖果章)。
初頌凡情
現量通比量 比量成帶質 帶質有無境 轉名獨影境 我愛三毒種 使動三業行 七識三性種 熏入八識性 均成引滿業 異熟果不盡 痛哉大丈夫 輪迴苦不盡
次頌聖果
頓破無明種 通達唯識性 妙觀察智中 鑑機終不盡
△三分七識意旨中又二
(初頌十二句凡情章次頌四句聖果章)。
初頌凡情
七識執八識 有覆無記性 帶質通情本 執我量為境 情識通內外 鈎串六塵影 乃至四空天 我見種不盡 由斯定力故 纏眠種不應 是故天報盡 還八輪迴井
次頌聖果
頓破迷性種 淨慧離生性 平等淨法界 無佛無生性
△四分八識意旨中又二
(初頌十二句凡情章次頌四句聖果章)。
初頌凡情
第八黎耶識 四惑種相應 阿羅漢位中 四惑始脫盡 是故經中說 三性三無性 虗妄遍計無 依他是圓成 圓成解脫義 虗空六無為 顯揚諸法相 皆是不動力
次頌無漏
大圓鏡智中 隨眠種脫盡 名為無垢識 光照大千影
△總頌八識名數
六欲具八識 初二禪六識 三禪具三識 四禪只七八 四空有黎耶 諸識將盡滅 欲界具尋伺 二禪伺未息 三禪伺將斷 四禪全無伺
欲界具三欲 飲食睡淫欲 色界俱脫盡 唯以禪為欲
四禪有徧行 作意受想思 七識執八識 有覆無記性 四空天無覆 只有藏識性 徧行五心所 九次定已滅 阿羅漢位中 頓破和合識 唯留大圓智 普照塵剎攝
△總頌八識轉智意旨
八識能分五識見 心所圓成現量顯 剎那流入意地中 比量境中獨影現 似真二帶總分清 有覆無覆黎耶識 若能頓破無明種 自性智光常在面
八識總頌文(終)
玄祖八識頌。在相宗百法明門論內。只頌七十種色。及心法。若百法論頌云。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個心所法。二十四個不相應。六個無為成百法。因玄奘始祖只頌。前百法中兩句。後兩句文未頌。在此總頌後補兩句。論釋三十法。合成前七十法。共計一百法也。又前二十四個不相應。合前七十法。共成九十四法。是世間法也。後一句頌六無為成百法者。是出世法。非世間法也。今先論釋不相應法。頌云。
文句同根名異住 得無生滅老無常 流不定相時勢速 次第數和不合方
論中云。前七十種色及心法者。與實體境上均有本質色故。心故。今此二十四個俱名不相應者。總與色心體上決不相應 聖教序中云。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等句。如前松風等四字有實體境故。以立四字而成四名。又云未足等六字者。即無實體境也。是虗詞文義。而美 玄祖淨妙之德。故云未足等句。即與松風水月四境色體上不相應耳。是故二十四個法者。在五蘊中。是屬行蘊耳。在三性三無性中。屬徧計性中所收也。如云根本自性非見聞覺知所到。故與自性文字不相應者。此矣。
△次釋六無為法者
一虗空無為 二非擇滅無為 三滅盡定無為 四擇滅無為 五真如無為 六不動滅無為
今初虗空無為者。是三十二色法之首領。何則三十二法者。是有為法也。有生滅去來故。唯虗空體者。無生滅去來故。故屬無為法也。以無作無為名無為也。然此虗空無為。還屬第六識中。似帶質境。若在四禪天處。捨念清淨地中。即已滅也。是故還成事無為也。屬徧計性所收耳。非屬本性體。成凡夫法也。
二非擇滅無為者。以生滅去來善惡等法。及前虗空境者。不相應故。何則。非心意識之所見故。乃凡夫三乘四果。以至如來地中。根本自性。而為體也。故云。非擇滅無為法也。即三性中。圓成實性。是聖體法也。又前即是虗妄義。次是真實性義。
三滅盡定無為者。是小乘九次第定。滅却心意識故。故屬無為法也。三乘遊三摩地。亦可借路修。非最上乘法也。
四擇滅無為者。即戒定慧等。無量出世妙行等法也。問。既有戒定慧等修者。非用生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