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生滅不停。唯有一句阿彌陀佛。是大休歇處。又自謂念佛工夫。尤於病中得力。諸苦煎熬。獨一念炯然。不曾打失耳。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示微疾。數日。其月晦。晨起洗沐畢。喘甚。回首向西。結跏念佛。其妻在旁。揮之去。已而寂然。則坐逝矣。遺言以龕殮。用茶毗法。其妻尋出家為尼。
余輯淨土聖賢錄。錄比丘尼。自劉宋迄明。不過十一人。而吾吳十餘年來。其往生有據者。乃得四人焉。則其他湮沒無聞者蓋多矣。惜哉。
其一岐松師。名本印。吳縣人。幼多病。因發願出家。年二十五。父母送之城中圓通菴薙染。尋受具戒。別買屋數間以居。名曰觀幻。戒行潔清。勤修福業。歷諸名剎。供佛飯僧。回向淨土。其年八月自九華歸。結期禮大悲懺。甫逾二七。忽感微疾。曰吾生緣其盡乎。遂輟懺。專持佛名。至十月初旬。臥牀七日。右脅西向。念佛無間。已而屬付後事畢。命其徒誦阿彌陀經。至三周。寂然而逝。事在乾隆四十五年。
其一聖可師。名律宗。嘉定人。三歲失母。其祖母攜至蘇城圓通菴。尋薙染。受具戒。少好禮佛。長習法華經。苦不能解義。因憤詣金山及杭州崇福。參究累冬。歸而專修淨業。屢詣諸名山供佛飯僧。年五十三。得咳疾。遂閉關不出。以西方為期。至年六十四。正月望。集諸緇白。同稱佛名。至日昃。顧視左右。勸勉修行。語劇苦切。尋舉手稱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如是者三。趺坐而逝。蓮華香滿室中。事在乾隆五十五年。
其一越成師。名遂欽。無錫人。九歲出家。稍長。遇一尼師激發。專持佛名。行往無間。尋住蘇州南園白衣菴。興復殿堂。念佛益切。年五十。始受具戒。至五十五。其年三月。雞初鳴。召其徒曰。吾將去矣。徒曰。師無他恙。何出此言。因泣下。師曰。癡人。哭我何益。認真念佛可爾。遂趺坐西向。同稱佛名。盡炷香乃逝。事在乾隆五十三年。
其一見琳師。名佛琦。長洲人。自少不願有家。既長。其母送閶門外雨華菴薙染。尋受具戒。已而受城中崇佛菴尼道堅囑付。繼為菴主。募金千餘兩。造西方三聖旃檀像。高八尺。歲結七日期場。集淨行僧為念佛會。歷諸名山供佛飯僧。為常州天寧寺置田三十畝。晚而專修淨業。將逝前三日。見菩薩現身。兩童子侍。或言聞菊華香。師曰。此青蓮華香也。八月晦。有近事女問疾。師令扶起。集眾焚香。稱佛名。可二千聲。遂逝。事在乾隆五十六年。
常州柏萬安。名天佑。平生樂善。兼奉僊佛。嘗為予言。其母曹氏。年六十四。病熱。萬安自蘇州馳歸。視母氣已絕。唯胸前微溫。家人為治棺衾悉具。萬安悲慟。禱於白衣大士。誦白衣呪一萬二千。願減己壽一紀以益母。涕淚并下。其明日索飲。閱數日。病起。言始死時。為兩吏所引。歷土地城隍諸司。尋詣東岳府。府君言汝有子。為汝誠禱。仗大士力。貸汝死。命吏引出。放還。萬安遂勸母修淨業。除一室。供佛像。母遂長齋。日以初中後分入室。掐數珠誦西方佛名輒千計。居十二年。年七十六。九月既望。晨興謂其子曰。吾將去矣。可召諸親屬為別。明日親屬畢至。母悉與[款-士+止]語。戒諸子女。臨去時勿哭。日飲湯五六盞。至第三日。昧旦起坐。洗沐畢。易衣就枕而逝。萬安事呂真人謹。嘗設乩問僊術。退輒冥心端坐。已而至蘇。或貽以予所刻諸書。內有西方確指。闢僊術。指歸淨土。萬安見而有省。遂回向佛乘。然頗疑與僊術異。以問真人。真人曰。爾何疑哉。三災到時。我輩亦無別路可走。樂邦安隱。爾其勉之。因令兼誦金剛般若經。萬安意遂釋然。有外姑許氏母。年六十五矣。家居亦長齋奉佛。顧未能專一。萬安請曰。母年老。盍去家。吾有一室可奉母。母從之。遂之壻家。萬安教以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母如其言。自三月至六月。未嘗有間。一日向萬安下拜。萬安驚問所由。母曰。吾生六十餘年。顛倒夢想中。未嘗獲一日安樂。自子導我以念佛。吾旦而念焉。俄然而夜矣。夕而念焉。俄然而旦矣。世間安樂。何以過之。微子則不及此。是以拜。萬安曰。甚善。因為稱說極樂莊嚴。且曰。但得一心。聖境自現。聖境現時。亦勿生著。又三月。母方夜坐。忽見一金蓮華現前。已而化作百千萬億。鄂不層出。上昇虗空。光照無極。向晨復拜萬安。言其事。母自是容色腴潤。如三十許人。終日無他言。夜臥更許。即起坐念佛。難精進衲子不及也。其年冬。萬安過予言二母事。且曰。賴西方確指一書。得識正修行路。不獨自利。又善利人。皆君之惠也。因出金。屬予印西方確指百五十餘本。將以導於其鄉。予喜萬安之正信。又樂聞二母之事。因并記之。時在乾隆四十二年。
書證
知歸學人
古之生西方者。或徵之於夢。或徵之於冥。或徵之於定。徵之夢者。如慧延之於智者。楊次公之於王仲回。荊王夫人之於其妾是也。徵之冥者。如閻羅之供永明雲棲遺像是也。徵之定者。如遠公之見同社諸賢。袁小修之見中郎是也。是三者皆不離於唯識。而僧史載之。學士大夫傳之。亦謂其理確然可信云爾。其理確然可信。則其事雖不經見。而不可謂罔。如以為罔。則凡脩多羅所載。其事苟不經見。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