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63-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重订西方公据-清-彭际清-第6页

汝之能覺妄念者。虧者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涌。剎那不停。自己豈能覺乎。
  念佛有默持。有高聲持。有金剛持。然高聲覺太費力。默念又易昏沈。只是緜緜密密。聲在唇齒之間。乃謂金剛持。然又不可執定。或覺費力。則不妨默持。或覺昏沈。則不妨高聲。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魚子。隨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譬如一人濃睡。一人喚云某人。則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攝心。
  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輕視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勾當。轉娑婆成淨土。不同小可因緣。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卻多少人。不要說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無一箇。其有自負修行者。祇是不失人身而已。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門。功過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粹身。不足為報。
開示
憨山大師
  念佛求生淨土。元是要了生死大事。今人發心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說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念。若念佛的心。斷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是知愛乃生死根株。推此愛根。不是今生有的。亦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自無始以來。生生世世。捨身受身。何曾有一念離此愛根耶。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故生死無窮。今日方才發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連生死之根尚且不知。何曾有一念斷著。既不知生死之根。則念佛一邊念。生死根只聽長。如此念佛。與生死兩不相關。念到臨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前。那時方知佛全不得力。悔之遲矣。故勸今念佛的人。先要知愛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斷者愛根。即日用現前在家念佛。眼中見的兒女子孫家緣財產。無一件不是愛的。如全身在火阬中一般。愛是主宰。念佛是皮面。且如兒女之情現前時。回光看看。者一聲佛。果能敵得者愛麼。果然斷得者愛麼。若斷不得者愛。畢竟如何了得生死。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之時也。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見血。若不出生死。則諸佛墮妄語矣。
  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眾生自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即今生出世。何曾一念痛為生死。日用念念循情。未嘗反省。今欲以虗浮信心。就要斷多劫生死。所謂滴水救積薪之火。豈有是理哉。若果為生死心切。念念若救頭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復。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前。不被妄想遮障。如此下苦切工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直須勇猛。更莫遲疑。
  凡念佛時。先將自己胸中雜亂念頭。一齊放下。放到無可放處。單單提起一句阿彌陀佛。歷歷分明。心中不斷。如線貫珠。又如箭筈相拄。中間無一毫空隙處。如此著力靠定。於一切處不被境緣牽引打失。日用動靜。不雜不亂。夢寐如一。念到臨命終時。一心不亂。便是超生淨土之時也。
  每日除二時功課外。單將一聲阿彌陀佛。橫在胸中。念念不忘。心心不昧。把一切世事都不思想。只將一句佛作自己命根。咬定牙關。決不放捨。乃至飲食起居行往坐臥。此一聲佛。時時現前。若遇逆順喜怒煩惱境界。心不安時。就將者一聲佛提起一拶。即見煩惱當下消滅。以念念煩惱是生死苦根。今以念佛消滅煩惱。便是佛度生死苦處。若念佛消得煩惱。便可了得生死。更無別法。若念佛念到煩惱上作得主。便於睡夢中作得主。若於睡夢中作得主。則於病苦中作得主。若於病苦中作得主。則於臨命終時。便知去處矣。此事不難行。只是要一念為生死心切。單單靠定一聲佛。更不別向尋思。久久純熟。自然得大安樂得大受用。
示念佛法門
蕅益法師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雲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剋。設有巧設方便。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殊不知現前能念之心。本自離過絕非。不消作意離絕。即現前所念之佛。本自超情離計。何勞說妙談玄。祇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一得往生。永無退轉。種種法門。咸得現前。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尋章摘句。遇宗門人。又思參究問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鉢。此則頭頭不了。帳帳不清。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裏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裏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裏許。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試自簡點。若身心世界猶未放下。貪瞋癡念猶自現起。是非人我猶自挂懷。間斷夾雜猶未除盡。妄想馳逐猶未永滅。種種他岐猶能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