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61-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角虎集-清-济能-第9页


  華嚴經云。若人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虗空。遠離妄想及諸趣。令人所向皆無礙。佛境界者。人人本有。個個現成。只緣塵情障蔽。變為業海。今欲翻業海為佛境界。先須淨其意。意淨。則常在佛境界中過日矣。意之所以不得其淨者。總係妄想及諸趣污之耳。欲遠離者。宜痛加鞭策。一心不亂執持佛名。莫論是非窮達。但信佛言。淨念相繼。句句分明。念之永久。必然化妄想為烏有。變諸趣成解脫矣。
  淨土法門。看之似易。持之實難。蓋由學習者少。疑惑者多。故此微妙法門。少能信向。所以彌陀經稱為難信之法。夫佛之深旨。令人借西方之彌陀。證本分之彌陀。借西方之淨土。證本分之淨土。證得本分淨土彌陀。則西方亦是本分佛土。不特西方是本分佛土。即東方穢土及一切眾生。亦是本分淨土。本分彌陀。乃至十方世界。無一微塵所非我本分佛土也。這般妙用。總在一句彌陀上。發其根。啟其源。是為一淨一切淨。一證一切證。此一法門。旨深意遠。非博學久造者。不能洞達耳。
  西方名極樂世界。乃稱性之樂也。衣食現成。樓臺備具。寶池隨意。天樂盈空。無炎暑之逼。人無凍寒之裂體。微風吹動。煩惱捐消。花雨繽紜。天香馥郁。有禽鳥說法故。迷者亦悟。有上善為儔故。邪者亦正。光明晝夜。幽惑頓除。清淨見聞智慧增長。河沙三昧。不求而證。無盡妙用。豈俟久修。且無退墮之虞。而有精進之喜。是以十方佛讚。誠大乘不思議之門庭。竟使三界橫超。直登八地。豈權乘二乘之可比乎。若也耑志西方。七日之內。得一心不亂。便臻不退之地。撒手過日。如孤月朗於中天。微塵不侵。似蓮華出於穢土。末後收場。立亡坐脫。逍遙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無異也。
  悟後。更能念佛。以生西方。便得盡數種邊際之妙。一生於此界。便無所不知不曉。能窮諸法之根源矣。是謂同佛得諸智慧之邊際也。一親近彌陀。凡心地上一切煩惱。現行及種子。悉皆斷盡。是謂同佛空諸煩惱之邊際也。一華嚴五地菩薩。猶徧學一切世間法。以便化導。生西方者。一切如塵若沙。障乎化導等惑。斷盡無餘。是謂同佛破諸塵沙之邊際也。一切所難斷者無明。釋迦老子。萬劫千生所修為此。今生淨土者。即得頓斷無明。速登等覺。是謂同佛斷諸無明之邊際也。一生西方者。履地如水。履水如地。種種變化。無所不能。是謂同佛具諸神通之邊際也。一聞妙法音。洞徹性理淵底。了了無礙。稱性快樂。是謂同佛見諸性體之邊際也。一承佛神力。具解脫力。難行能行。難化能化。難伏能伏。菩提行願。無不能修。無不能滿。更有無量妙用。無量妙莊嚴。是謂同佛證諸妙行之邊際也。到此地位。名為生如來家。同佛受用。若明心見性之後。而便歇手。無志於西方淨土者。是住聲聞之化城。終不克入如來之寶所矣。
  凡人。一念不覺。迷此大事。打失金剛鼻孔。便變為雜染之妄念。此念。纔萌於內。現於六根門頭。無非雜染之事。由是。外所感者。皆為雜染穢土矣。一方世界既穢。十方世界亦成穢土。將無量妙義。百千法門。俱變為荊棘。目所見。耳所聞。頭頭法法。盡成煩惱之境。是以眾生被其纏縛。受無量苦。而不得解脫也。佛開微妙捷徑。令人信步而行。可以斷得此苦。轉得此心。直須百事丟開。單提一句彌陀。閒忙不輟。習之歲月。自然純一無雜。純之又純。便得一念純真。便是一念清淨。一念清淨故。六根亦清淨。內之身心。既得清淨。外感西土世界。亦得清淨。擴而充之。十方世界。亦皆清淨。洒洒然不落四句百非。俱為出格妙用。而在在清淨矣。果然如是。則為父清淨。而能行其慈。為子清淨。而能盡其孝。為君清淨。而能用其明。為臣清淨。而能效其良。為僧清淨。而能成其道。為俗清淨。而能素其位。順境中清淨。逆境中亦清淨。至若婆須密女之行貪亦清淨。無厭國王之作嗔亦清淨。勝熱婆羅門之肆痴亦清淨矣。一切煩惱無明。俱化為清淨。婬坊酒肆亦清淨。到此境界。方好魔宮虎穴。天上人間。拍手橫行。悲歌樂舞。作自在漢去也。然則念佛能生西方。破生死出三界。超纏縛脫火坑。顯本分露爪牙。其力大矣哉。有此捷徑。而不能由。甚至反相排貶。是真顛倒凡夫。愚迷種子。最可憐憫者哉。
  念佛一門。深入取如來無盡藏之法則也。此固人人本具。因被塵緣覆障。不能自見。須念佛以揭顯之。如貧乏者。知有寶藏所在。則必耑心致志。下死工夫。鍬之鋤之。浮坭既盡。寶藏自現。大富長者。由斯而稱。是知一句彌陀。行坐不離。苦樂無間。心心相續。口耳分明。進進不已。念之既切。塵障頓開。登堂入室。便好受用。此無盡藏也。雖末法時世。參禪之人。儘多入處。只是難得。不出其位。若能即念佛。而操履向上。可為守彌約而功彌深矣。如死心新。天如則。圓照本。慈受深。真歇了。永明壽諸大老。係五宗梁棟。俱向此一門。而取如來藏。所以深入於此。渣滓自然消融。無明自然淨盡。六根自然清淨。業海自然乾枯。生死自然寂滅。三昧自然現前。六通自然具足。彼岸自然超登。功德自然成辯。徹因徹果。自利利他。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古德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過七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