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曠劫罪業。應已受報。云何直至今生猶未滅邪。若已受報。則不須懺。若猶不滅。則懺亦無益。答。眾生造業受報有三。一者現報。二者生報。三者後報(現報一生即受生報次生方受後報經無量劫乃受)。復有二種。一者定業。二者不定。若過去業屬現報者。則亦已受若生報後報。正在將來。豈可不殷勤懺悔邪。又若是定業。則不可懺若不定者。懺則除滅。何謂無益邪(小乘所明有定不定業大乘所明一切不定)。迷本淨心二句是懺煩惱障。染穢三業四句是懺業障。所結冤業二句是懺報障。又迷本淨心是根本惑縱貪嗔癡是枝葉惑言迷則如雲覆月。光明不現。言縱則養賊為子。自劫家珍。身口意三。與煩惱相應。名為染穢。造作十惡五逆。名為罪垢。三業為能造。罪垢為所造。罪垢既成。必招冤業。冤必有報。故名報障也。言無量無邊略有五意。一約心。一念塵勞。具有八萬。何況相續二約境。一處所作。已自無量何況十方。三約事。一業若成。罪無邊際。何況諸業。四約時。一生所作。亦應無量。何況曠劫。五約人。一人所作。已自無邊。何況眾生。所以業若有形。虗空難受也。冤業有三。如云人死為羊。羊死為人。死死生生。遞相吞噉。此名殺冤。汝負我命。我還汝債。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此名盜冤。汝愛我心。我憐汝色。經百千劫。常在纏縛。此名淫冤(問淫則彼此無怨何亦名冤答殺盜二業名為怒冤淫名喜冤喜怒俱冤無非是業眾生顛倒以怨為親良由於此)。願悉消滅者。謂三障俱滅也。二懺悔三障竟。
△三發願三。初總願。二別願。三總結 今初。
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
此即四宏誓願也。修行若無誓願。則有退失。故以此四法自制其心。則不生懈怠也。此之四宏。依於圓教無作四諦而發。名深誓願。願不依諦。名為狂願。若非無作。亦不名深。言無作者。謂本性具足。四皆無所造作也。天台大師云。由迷理故。涅槃是生死。名為苦諦。菩提是煩惱。名為集諦。由悟理故。生死即涅槃。名為滅諦。煩惱即菩提。名為道諦。今略釋之。生死煩惱是眾生因果。菩提涅槃。是諸佛因果。然眾生諸佛。但有名字。生死煩惱菩提涅槃。亦但有名字。究極而言。祇是一心。以由無始迷此一心。全以菩提涅槃而為煩惱生死。故於今日悟此一心。即以煩惱生死而為菩提涅槃。名雖有二。體則無二。如水成冰。冰還成水。此即無作四諦也(問眾生諸佛但有名字則誠然矣生死煩惱是染穢法菩提涅槃是清淨法升沈迥異優劣天淵云何言亦但有名字邪答若就事論誠如所說若約理論一一皆無實法喻如梨園子弟扮作貧兒身行丐食意起希求須臾又扮帝王身登九五意生歡悅有智慧者不應於是而生實想謂有貴賤高[(白-日+田)/廾]之異生死煩惱菩提涅槃亦復如是凡夫謂實諸佛聖人知其非真又問生死煩惱不實可也若菩提涅槃亦非真實何須辛苦修證邪答所言非真但破執著不言修證亦無若執非真反成邪見矣乃有身犯律儀口談玄妙以念佛為愚夫以修持為著相此末世聰明人參禪大病不可不知)。今言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即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此依集諦發心。勤修聖道。誓不退惰。即是法門無量誓願學。此依道諦發心。誓成正覺。即是佛道無上誓願成。此依滅諦發心。誓度眾生。即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此依苦諦發心。文雖不次。義無二也。云何依於苦諦發心。謂觀眾生為生老病死之所逼迫。生大苦惱。以是因緣。發誓願云。我當早度生死。亦度無量眾生得出生死。生死即所觀苦諦。因觀生死故願度脫。是名依苦諦發心。云何依於集諦發心。謂觀眾生為貪欲嗔恚愚癡邪見之所惱害。不能自拔。以是因緣。發誓願云。我當自斷煩惱。亦斷眾生無量煩惱。令得解脫。煩惱即所觀集諦。因觀煩惱過患故欲斷除。是名依集諦發心。云何依於滅諦發心。謂觀諸佛已滅煩惱。得解脫樂。具有無量神通自在。而諸眾生不覺不知。妄受諸苦。以是因緣。發誓願云。我當勤修方便。得大涅槃寂滅之樂。亦令眾生同得此樂。涅槃佛果。即所觀滅諦。因觀佛果。故有希求。是名依滅諦發心。云何依於道諦發心。謂觀六度萬行恒沙法門。具有無量稱性法樂。而諸眾生不習不修。妄造諸業。以是因緣。發誓願云。我當精勤修學無量法門。亦令眾生修學是法。法門即所觀道諦。因觀法門。故願修學。是名依道諦發心也。然此祇是事相若知理性具足則四皆無作。云何無作。謂眾生是假名。度無所度。煩惱無實性。斷無所斷。法門元具足。學無所學。佛道本現成。成無所成。此名無作四宏誓願。依於無作四諦而發也。
△二別願二。初求佛護念二正發願 今初。
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愍我。當加被我。願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
阿彌陀下五句。明護念之心。願禪觀下。明護念之事。諸佛心者。是大慈悲。以慈悲故則有誓願。以誓願力。則當證知。由證知故。復當哀愍。以哀愍故。必應加被。此彌陀護念之心也。禪觀謂十六觀。始從日觀。乃至九品往生。或具觀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