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39-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报恩论-清-沈善登-第7页

德莊嚴。聞已思維。(諸經說法要處。先說聞思。次說聞修者甚多。此數句。即先說聞思也。什師祗作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兩句。所謂舉重包輕也。意原重在上句聞。字辯已見前)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此數句。次說聞修也。大本四十八願中。有繫念我國句。故此譯依用繫念二字。大抵梵文。是心念專一而不雜亂之意。故什師譯作一心不亂。此譯作繫念不亂。若泥定華文一心二字。解作理一心事一心。則此譯亦可解作理繫念事繫念乎。善讀者曷深思之)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此臨終佛力加被。令得正念往生之明文也。什師譯作是人終時。心不顛倒二句。省去慈悲加祐語意者。以既先說臨終佛現於前。乃說心不顛倒於後。即其為佛力加被。顯然可知。故略之。讀疏鈔者。參觀此譯。悉心體會。自不至泥執一心不亂之難。而生疑沮矣)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謹按蓮池疏鈔。謂襄本二十一字。乃前人解經語。誤入正文混書不別。緣上有執持名號四字。不可更言專持名號。上下重復。不成文義云云。竊疑蓮師此說。別有深意。不可泥也。諸經本皆語錄。平鋪直敘。譯師祇能依其語之先後輕重。繙成華文。無可併省。蓋併省則必有語意不貫不完處。如以文法彌縫串合之。不但失真。轉多費力。(惟首末法會大眾。及一切莊嚴功德等。或剛繁就簡。或舉重包輕。如十方省作六方。十號但稱如來之類。參觀諸經之有多譯本者。譯手巧拙自見)此經無問自說。通篇隨說隨解。或先設問而後結釋。或先虗說而後結正。如國土名極樂。佛號阿彌陀。經名諸佛護念。及眾鳥為佛變化等。莫不上下語氣。兩相呼應。此段說不可以少善根云云。正與眾鳥一段相類。葢先說聞思。次說聞修。(唐譯正如此。詳見後)其下兩句。亦是虗說。猶言聞說彼佛名號而信受之。再下一日至七日云云。方如實說依法修持。專一稱名而不雜亂。即為多善根福德因緣。結證上句。靈芝據石刻載入疏中。蘧庵幽溪從而稱讚訂正之。深合全經語氣。葢梵夾皆寫本。易致脫誤。如漢譯大本經。乃爾劫時下。脫誤數十字。文義不貫。又四十二章經藏本。與石刻趙文敏寫本。及藏外流通各本。章節前後多寡各各不同。而與法苑珠林所引又不同。且有一切經音義所摘字。而諸本皆無者。大抵誦習多。則傳寫多而得失異同亦多。情勢使然。故唐譯本。亦脫此二十一字。無足致疑。三師可謂法眼圓明矣。若蓮師之說。則有呼無應。通體不類。稱名之為多善根。乃顯彼佛大願攝持之力。全經宗要所繫。本師於此。豈反不直語正語。而使聽者索解於言外乎。且什師與蓮宗初祖慧遠師同時。書問往還。以道相推重。遠師與十八高賢。結社廬山東林。提倡念佛法門。什師此譯。自必共傳習之。襄陽之去廬山。地亦不遠。當蓮宗初開盛行之際。寶此新譯。傳寫流通。至刻石以垂示將來。何等鄭重。安得誤以解經語。混入正文。而都不覺察。揆之人情事理。殆不可通。(藏經傳本。固有沿誤而不可考者。余藏有唐宣宗大中二年。楞嚴陀羅尼石幢。呪語文句。與今所集藏本。一字不同。以華嚴字母還音求之。亦大半不合。此藏當武宗滅法之後。宣宗立而復興。眾姓建立以紀恩頌德。安得有誤。考之日本國校刊全藏經。載有高麗國藏本楞嚴呪。正與此藏全同。按高麗僧至中國請經。在唐中葉。然則今藏本此呪之異文。自宋始矣)蓮師之意。正欲主張一心不亂四字。而乃直言以稱名故。顯然歸重佛名號力。而不歸重自心念力。則與己所說理一心事一心等。未免乖異。幸唐譯亦無此二十一字。故直斷為前人解經語。以圓融之。其不明言唐譯亦無者。以唐譯作繫念不亂。不作一心。可見此之一心。仍不過大本一向專念之謂。(六朝寫本。原以一心不亂專持名號為一句。猶言一心專持名號而不亂也)初無深元。而襄本二十一字。縱使確是解經語。亦可見自遠師以來。解此經者。從無偏重自心念力。而不歸重佛名號力者。故置之不論。試觀臨終佛迎。特讚稱名。不讚餘行。觀經有明文。心不顛倒。賴佛慈佑。唐譯此本有明文。萬善迴向。散心亦得往生。漢吳魏譯大本有明文。疏鈔於此諸文。概不引據。但引王龍舒會輯大本。其意可知也。葢疏鈔之作。原為當時豁達狂禪。空腹高心。撥無因果。而儒家承姚江心學弊極之餘。偏喜談禪。薄淨土。為著相。是以專就上品往生立說。極力主張一心不亂。以抵禦折伏之。所謂大權菩薩。曲被當機應病與藥。時節因緣應爾也。余故於論中。特解此段經文。為尅期取證以斡旋之。而詳辯於此。善讀疏鈔者。當參合諸本以觀其通。庶可勸進初心。妙合經旨。而不負蓮師善巧說法之深意矣。且蓮師亦自有圓融散心得生之說。明載疏鈔。讀者震於一心不亂下諸說。不暇深思耳。今并錄於後。
  疏鈔卷四。志眼法師云。往生一門。有二淨業。一曰正觀。默照本心也。二曰助行。備修萬善也。二事俱得。則了達四淨土矣。如止得事善者。近生同居。遠作三土因耳。故知淨土正究理菩薩所登境界。而兼容悠悠眾生耳。又云圓機體道。是最上淨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