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世間。則此界不復揀擇。云佛佛同勸。則他方亦悉會歸。喻如羣曜拱[木* ]。萬流赴海。以其為無量門中之總持門故。其證一。
無量壽經言。當來經滅。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眾生值者。皆可得度。(準善見論法滅在萬年後。以眾生壽命百年滅一歲計之。則正當人壽減至十歲時矣)又一說。經道滅後。彌陀名號。獨留不滅。(不記出何經典)法滅時分久近。諸說不同。新婆娑論。最為諦當。論稱世尊不決定說正法住滅久近者。欲顯正法隨行法者住滅久近故。謂行法者。若行正法。如佛在世時。及滅度未久時。則常住不滅。否則即滅。正法有兩種。一世俗正法。謂經律論等名句文身。二勝義正法。謂無漏聖道。行法亦有二種。一持教法。謂讀誦經律論等。二持證法。謂修證無漏聖道。若持教者相續不滅。能令世俗正法久住。若持證者相續不滅。能令勝義正法久住云云。夫諸法無常。成必有毀。世尊哀愍眾生。何不多留餘經。而但留此。又何不令久留不滅。而僅百歲。蓋餘經聽滅。正顯此一切具足。一切現成之真心。歷劫不滅。(或問若然。則真心本來不滅。何假世尊哀愍特留。答。此之經留。正謂世俗正法名句文身。有相之物。成必有毀。非假佛力。焉能久留。若不久留。行法之人。何從聞而生信。據此則淨土門中。勝義世俗二種正法。皆留不滅)云百歲者。當佛在世時。人壽早入減劫。極長大都百歲。故且就目前計之。猶言眾生滅盡。此經方滅。而眾生前後相續。不入壞劫。畢竟不滅。則此經亦畢竟不滅。(或問壞劫後空劫。經與眾生。一切滅盡。此一切具足。一切現成之真心。還不滅否。答不滅。若滅則不復能成。前經空劫後。安得復有現在世界。問既云空劫。一切皆空。此心不滅。住於何處。答。待到爾時。為汝證明)不直言不滅者。正如新婆娑論說。欲顯正法住滅。隨行法者住滅久近耳。是故彌陀亦有滅度。觀音補處。觀音亦有滅度。勢至補處。勢至則永不滅度。此之滅度。亦當如新婆沙論說。溯自法流東土。至漢魏時。無量壽經。始有譯本。而自惠遠首倡到今。淨土法門。旋興旋廢。即近例遠。彌陀觀音住滅之理。可以微會。勢至永不滅度者。以此法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雖當彌陀觀音正法住時。猶有隆替。久而彌光。至此始得佛化一統。蓋此菩薩。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是以楞嚴會上。選擇圓通。觀音居前。勢至殿後。餘二十三菩薩。盡入包羅。二菩薩皆彌陀補處。勢至尤為念佛初祖。足徵一代時教成始成終不越乎此。即今普門示現。及淨土設施。世多崇尚。餘法門皆寥寥罕傳。已有明徵矣。其證二。
千經萬論指歸淨土。乃至華嚴為眾經中王。而普賢行願。亦以十八願王。導歸極樂。夫一切法界。無非華藏法界。今不以淨土歸華藏。轉以華藏歸淨土者。不但華藏極樂同一土。遮那彌陀同一身。一多原自互攝。小大不妨相入。良以一切法界。皆唯眾生心作心是。(詳見無量壽經綱宗篇)是故眾生無盡。作是無盡。法界無盡。此作是心。不即現前介爾之一念。亦不離現前介爾之一念。窮根究源。祇是本來一切具足。一切現成。無可譬況。強名真心。雖在悶絕無記。未嘗斷滅。三途劇苦。宛爾逍遙。是以華嚴四法界無量法門。橫說豎說。漫無歸宿。不得不歸宿淨土。而善財五十三參。處處唱言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正指此。其證三。
諸經法門。不外除名遣相。遣除之極。至於無可遣除。乃顯真如。淨土法門。一味建立名相。建立之極。至於無可建立。當體真如。所以然者。譬如斗斛量米。諸經法門。意在舉似容積。故必傾盡米粒。方顯全量。淨土法門。即以滿盛之米粒。實證容積之全量。見米即知。不待算數是知諸經遣除正為淨土建立猶之傾盡米粒以顯全量正為推求容積以量米粒(以大辯才說真空法)若不爾者空知其量。而不量米。同無斗斛。非中道第一義空矣。其證四。
色身即法身。妄念即正覺。全體大用。具足現成。諸大乘經。廣談理性。莫要於此。淨土諸經不然。功德莊嚴。不外根塵。且但說事。(十六觀經。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八句。亦是說事。以顯觀體。本文自明)不說理。但說修。不說性。所以者何。種種言說。皆是名相有對待法。惟此廣大心體。一切現成一切具足。絕代無對。而體不可見。假用方明。無柰眾生多生惑習。欲為其本。致為名相所轉。迷頭認影。千言萬語。愈辨愈惑。於是彌陀徹底悲心。隨順病情。方便與藥。即彼欲心。填我願海。還以願海。攝彼欲心。俾此一切現成。一切具足之理性。全成事修。即體即用。覿面呈露。不待言說。故於淨穢苦樂一如之中。特地翻深出淺。分別彼此緣淨還他淨穢還他穢樂還他樂苦還他苦(如以濁水清水二水同一淨)。正顯此一念用處。全真起妄。尚自一切現成。一切具足。絕待無對。況在本體。是以說理說性。轉成剩言。而說事說修。正非分外。以眾生當體現成眾生具足眾生故。譬如富家財庫寶藏。現成具足。簿籍分明。畢竟逐一檢對。尤為親切。故知諸經所詮。無非證成淨土。其證五。
宗門剗除知見。一一消歸脚跟下。淨土即眾生知見。入佛知